第二十三章 历史将翻开新的篇章
就在梁海涛到唐宁县委上任的第三天,邱明仁突然接到从宁洲打来的长途电话,爷爷因病去世。
邱明仁当天急急忙忙离开农场,赶到县城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当时梁海涛正陪着刘长远在宁境做调研,邱明仁在刘娜家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赶回宁洲。
三天后,处理完爷爷丧事的邱明仁正走在宁洲的大街上。
此时此刻,高音喇叭里传来了让所有人为之一振的广播声:
“华夏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燕京召开。会议决定高校招生改变以往不考试的做法,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
当天,宁洲市的各个角落,迅速传开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
从传言到迷惑,从迟疑到猜测,从惊喜到激动,整个宁洲沸腾了!江宁省沸腾了!华夏沸腾了!
多年积聚的清苦生涯、迷茫、冤屈、痛苦和无望,如积累的火山开始滚动起所有人内心的岩浆。
华夏大地上的人们隐约感受到,一场颠覆时代的社会变革即将到来,曾经靠着单位推荐、领导批准才能上大学的制度,从此将成为了历史。
华夏新一代伟人的一句话,使得每一位华夏公民看到了多年来对知识追求和渴望的期盼:“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现在是后继无人!大学、中学、小学质量很低。教育脱节,没有来源……”
在危机面前,正是对国家的高度负责,为人民谋利益的强大动力,促使新一代伟人作出这一重大的决策。
他敏锐地选择了以恢复高考作为全面拨乱反正的突破口,并且从两个大局出发:
一、当前人才匮乏、青黄不接,人才断层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难以为继的威胁;
二、恢复高考不仅是一项教育制度的变迁,更标志着社会进步的转向。
新一代伟人专门将拟定的招生办法“自愿报考,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中“单位同意”一条去掉!
他坚定的说道:“比如考生很好,要报考,队里不同意,或者领导脾气坏一些,不同意报考怎么办?我取四分之三,不要这一句。”
用考试成绩取代以往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成为选拔人才的唯一依据,昭示着社会的思想结构已经回归正常的发展轨道,重新肯定了知识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
从此,华夏大地上的每一位普通人,再次拥有了把握命运的机会,在改变千百万人生命轨迹的同时,国家前途被重新照亮了。
……
走在大街上的邱明仁,听到广播后,突然想起去年夏天的那个晚上,梁海涛在唐宁对大家说的那些话……
他随着激动的人群,大声呼喊道:“彻底改变华夏民族一代人命运的高考,从此终于复苏了!沉睡的华夏民族终于苏醒了!”
天无绝人之路,他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使劲拧了一把自己的大腿,终于确信自己不是在做梦了!
从此,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机遇大门,不再是一张薄而沉重的推荐表,而是真正向每个急于改变命运的知青打开了!
邱明仁怀着兴奋的心情,立刻奔到电报大楼,没想到那儿已经排了好几排等待发电报和打长途电话的长龙队伍……
三个小时后,终于将好消息通知给了坪乡知青农场。
而此时此刻,在唐宁县城的刘娜和张岩,已经提前按照梁海涛的吩咐,为知青农场的知青准备好了高考复习材料和提纲。
……
一个月之后,恢复高考的消息正式在华夏各大报纸上发布了,华夏的知识青年欢欣雀跃,奔走相告。
坪乡生产队郭书记在收到宁境公社张书记传达唐宁县委通知和指示的当天晚上,立即召集坪乡生产队回乡知青和知青农场的全体知青,召开了“积极奋战,迎接高考”的动员大会。
”各位上山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同志们:
这些年来,你们为坪乡的生产、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成绩,让坪乡摆脱了几十年来的落后面貌,提高了坪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彻底改变了坪乡未来的命运。
同志们,取得这些成绩靠的是什么?不是苦力,不是蛮力,而是你们头脑中的知识和文化。没有这些知识和文化,我们坪乡依然像几年前那样,怀揣几十年的空想而无法实现。
所以说,坪乡这些年变化的事实证明了一点,没有知识,我们的腰杆就直不起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农村的贫穷落后的面貌。
这两天,相信大家都知道今年将恢复高考的消息了,相信在场的每个人心情都非常激动,心里都有很多想法,我的心情也非常激动,两个晚上都睡不着了。
当然,光激动不行,光空想不行,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
咱们坪乡在发展生产和建设方面没有落后,在高考上也不能落后。
无论是家在农村的还是在城里的,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人都要踊跃报名,迎战高考。
凡是符合报名条件,没有特殊情况不报名的人,每天的工分扣两个工分。
我作为华夏曾经六十年代初最早返乡的一名学生青年,十几年前,因为家庭困难,还没有毕业就离开了县城中学回到坪乡。
如今我的年龄大了,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咱们坪乡的百来户人家,我已经一天都离不开他们了。
但是,你们跟我不一样,你们还年轻,应该有更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应该要想到为华夏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你们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考出最好的成绩,再一次为我们坪乡争光!
从明天开始,各个生产小组安排好手里的活儿。从下周开始,给予所有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放长假,你们可以回家复习,也可以在农场复习,而且,每天的工分照样计。
总之,目的是要大家专心复习,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等到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会给大家举行庆功宴!在此,我给大家鞠躬了!谢谢大家!“
郭书记的动员报告给了在场所有的青年极大的信心和鼓舞,顿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袁姗姗接着说:”这周还剩下三天时间,所有报名高考的人在两天之内到我这儿报名填写登记表,我最后会将报名登记表统一提交生产队,由生产队在下周一上午统一上报公社。
凡是填了报名表的人,每人到潘毅哪儿领取一份高考复习材料和提纲。
在这里,我代表坪乡知青农场的全体知青,感谢我们的老知青刘娜和张岩,提前为大家整理和准备了这次高考复习资料。
同志们,我们有这么好条件,希望每一位坪乡的考生,不要辜负华夏对我们的希望,不要辜负郭书记的希望,也不要辜负为了我们的高考默默地做出无私奉献的同志们的希望。
另外,为了方便不离场的知青,潘毅和我会担任坪乡高考复习辅导班的辅导老师,从下周开始,正式组织大家学习和复习。“
……
从1977年的10月开始,华夏大地的人们都在议论恢复高考这件事,整个社会的神经都被高考所牵动,所有准备参加高考青年的情绪都极其兴奋。
每所中学都积极为各届毕业生辅导备考,每一场辅导课都挤满了不同年龄的听众,每一个精于辅导的老师都深受人们的尊敬,每一个善于答题的备考者都得到人们的钦佩……
梁海涛给家里打了电话,让海燕好好复习参加高考,希望她能考出好成绩,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宁洲二中对母校的学生组织复习备考,明天我就回省城参加母校的辅导班啦。你有什么要向家里交代的吗?”邱明仁回省城前,到唐宁县探望了风尘仆仆刚从基层回来的梁海涛。
“没有了,我已经给家里打电话了,好好复习吧!高考的时候我们再见啦!”
潘毅、袁姗姗每天都在农场的会场里,一边复习备考,一边给留场的知青和坪乡生产队回乡知青进行辅导。
”我跟张小强学习底子差,高中没毕业,就不参加高考。”报名的那一天,王强不好意思的对袁姗姗和潘毅说。
接着张小强又对潘毅说:“竹器厂虽然走上了正轨,但日常管理还得有人看着,有我俩在,你们就安心复习吧!“
”虽然你们没有参加高考,但你们这也是以实际行动在支持所有高考的知青,竹器厂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辛苦了,谢谢!“潘毅感激的看着王强和张小强。
此时此刻,所有人都想不到,在王强和张小强的带领下,十年后的坪乡竹器厂,会成为唐宁县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地,进而成为江宁省著名的国际化集团企业。这都是后话了。
刘娜和张岩在唐宁县一中参加复习辅导。
而作为”唐宁一号大秘“的梁海涛,不仅依然坚守岗位,而且每天晚上下班,还给县委和县政府组织的辅导班里二十几位准备参加高考的同志辅导复习。
在刘长远的动员、鼓励和带头下,大部分县委和县政府领导的秘书、以及县委机关各个单位的年轻人,都踊跃报名参加了这次的高考,并且都跟县委组织部和人事局签订了毕业后回原工作单位的承诺书。
为今后一个时期,江宁省鼓励公职人员报考大学,开启了先河。
……
“海涛,大家都在复习,再过一个月就考试了,从明天开始你别跟着我了,给你放长假,跟着娜娜好好复习吧!”
“刘书记,用不着放我的假,平时辅导大家也就等于自己复习了!"
"你要是考不上燕京大学,要是考的不如别人,丢的可是我刘长远的脸啦!”
“放心吧刘书记,工作考试两不误,而且绝对不会给您丢脸的。再说了!在您身边工作一个多月了,我学了不少知识,说心里话,我还真舍不得离开您,您就让我多跟着您吧。上了大学,除了每年放假回来,四年不能在您身边,还不趁这个时候,多跟着您学习,多听您的指教。”
“看来你还挺重感情的,记得!上了大学一定要专心好好学习,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帮助解决的,你就给我来电话。在燕京,我还有几个老领导和战友,遇到什么事情,可以帮助到你们的。另外,我跟秦阿姨不在身边,你要照顾好娜娜。我跟她妈可就把她交给你啦!”
”放心吧!刘书记,我不会让娜娜受委屈的。“
……
经过日夜兼程的复习,1977年12月10、11日,全国570多万考生,涌进了被关闭了十年的高考考场……
坪乡知青农场的报考知青和宁境公社的回乡青年,走进了设置在宁境公社中学的统一考场。
梁海涛、刘娜、张岩、洪建走进了设置在唐宁县一中的考场。
……
“题目看仔细,会做的先做,不要紧张,做完了要记得审题,相信每个人都能考好的。”监考老师微笑着,给予每一位考生信心和鼓励。
整个考场的空气仿佛凝固似的,有的低着头沉思,有的奋笔疾书,有的考生咬着笔头,有的考生看着题目发愣,有的考生表情轻松,有的考生表情紧张……
除了每个人急促的呼吸声,只有沙沙作响的笔声。
在每一次考场结束的休息时间里,熟悉的考生之间都会议论纷纷,相互交流,。
”哎呀!原来这么简单,我怎么就想不出来了?“
”太好了!咱俩答得一样。“
”那道题,辅导老师复习的时候讲解过了。“
”没关系!这才第一门考试,争取在后面的考试中赶上来。“
有满面欣喜的,有垂头丧气的,有默默沉思的,有激情高涨的,有望着天空不语的,也有低着头用鞋尖蹭着地面的……
……
两天之后,华夏瞩目的1977年冬季的高考终于结束了,两个月的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走出考场的时候,看到晴朗的天空,感觉一切都那么美好。
有不少人在心里舒坦下来的同时,又突然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否理想,心情一下子又变得沉重起来。
兴奋之中带着紧张,紧张之中带期待,期待之中带着担忧,七上八下的,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儿。
“今天正好是星期天,我哥也回来了,考试也结束了,爸爸妈妈让我跟你一起回家,今晚在家吃饭。”梁海涛和刘娜一起走出了唐宁县一中的文科考场。
“怎么样?自我感觉如何?”
"感觉不错,其实我每次都提前不到半个小时就做完了,检查了好几遍。你怎么样?"
“跟你差不多!接下来咱俩什么也别想,该干嘛干嘛,就等待通知吧!下周我还得跟着刘书记下乡做调研。”
……
1978年元旦之后,坪乡知青农场知青潘毅、邱明仁、袁姗姗、谭小红等十人,以及坪乡生产队回乡知青张木村,郭天祥两人先后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坪乡在这次唐宁县的高考中,获得唐宁县各个生产队高考录取人数最多的单位,把郭书记给乐的几天几夜没合眼。
梁海涛、刘娜、张岩、洪建也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如果把这四位离开坪乡的知青算在内,宁境公社将成为唐宁县各个公社高考录取人数最多的单位。为此,宁境公社张书记和林主任耿耿于怀,连续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更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梁海涛和刘娜居然双双获得江宁省1977年的高考状元,被燕京大学经济系录取。
潘毅名列江宁省1977年高考第二名,被秦华大学政治系录取。
袁姗姗和张岩被燕京师范大学录取,谭小红被华夏农业大学录取,这两所高校在梁海涛的前世都属于985,双一流的高校。
邱明仁被宁洲大学录取,洪建被宁洲林业大学录取,这两所高校,在前世也属于211高校了。
1977年,华夏570万的考生,最终27.3万人被录取,录取率4.8%。
1977年的高考,不仅成了许多像邱明仁这样家庭出身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历史的转折和民族的觉醒,为每个处在无望中的人带来了曙光,从此也给了华夏民族振兴带来了生的希望。
……
梁海涛站在县委大楼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县委大院里下班的人流,和那些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的人们,心想:
人的一生有时候正是由于一次偶然因素而导致了命运改变,从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经历、历练和收获,使得自己开始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学会了忍耐、坚持、坚强、拼搏和不屈不饶,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给予包容、甚至有时候是发自内心的感恩。
每个人虽然出身和从小生长的环境不同,但在那段日子里,学会了如何面对生命中的每一道坎坷、艰辛、风雨,学会了摆正自己的心态、勇敢地去面对、永不放弃地追求……
这些都应该归功于那段蹉跎岁月,感谢人生逆旅中的那一段大漠烟尘,也感谢朋友之间的友谊,让每个人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
感谢人生道路的坎坷和曲折,让年轻的知青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更坚强。
当然,也应该感谢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正是他们给了我们勇气和坚强的意志,让我们一直以来不甘平庸并得以不断完善和进取。
(https://www.zbwxw.net/book/634362/9046386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