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清穿之福晋好孕 > 第329章 书斋

第329章 书斋


  乌那希原本以为多西珲最多三五个月就能回京城,没想到他这一去,将近一年后才回来,离开的时候才六月,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来年的四月下旬了。

  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大概是因为注意力都在西藏的事情上,朝中还算平静,争论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倒是太子,自从索额图死后,整个人颓废不少,跟康熙也更加疏远,脾气也更加暴戾,毓庆宫隔三差五的就要换一批奴才,朝中被太子责骂的大臣数不胜数,甚至还有几次动手打了大臣。

  大臣们心中怨言颇多,可康熙就跟没看见太子的所作所为一样,大臣们也只好把不满憋在肚子里。

  胤禔自从决定抽身泥潭后,就开始着手安排,慢慢疏远明珠笼络过来的人,加上还有胤禩在不遗余力的撬墙角,原本的大阿哥党,十之八九都转投到了胤禩麾下。

  看着胤禩不管好的坏的都往自己碗里扒拉,胤禔也是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现在这些人会因为明珠的隐退放弃自己转投他人,他日也会因为其他原因放弃胤禩。

  只是胤禩现在被那些巧舌如簧的人捧得有些飘飘然了,看不到花团锦簇背后的危机。

  倒是还有件喜事,十四的嫡福晋人选定下来了,也是完颜氏,阿玛是罗察,婚期定在来年初春。这个完颜氏跟乌那希没关系,只是同姓而已。

  本来康熙还赐了十四两个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和伊尔根觉罗氏,要在大婚前送进阿哥所,但十四嫌女人太麻烦,拒绝了康熙的好意。

  气得康熙吹胡子瞪眼,要不是看十四没额娘操心,身边又没个知冷知热的人,他这个做阿玛的又怎么会管十四后院有没有女人?

  不识好人心,自个儿睡冷炕去吧!

  这日,终于从催稿中解脱出来的乌那希在书房里画画。

  这几个月里,书斋按计划开张,如乌那希设想的,新颖的话本子大受欢迎,每次都要加印,连带着书斋里的笔墨纸砚的生意都比别的书铺好。

  书斋开张前,乌那希把小说交给说书先生,让他们在各大茶楼说小说的内容,等把大家的兴趣勾出来后,书斋就顺理成章的开张了。

  因为前期宣传到位,书斋里的书种类多,不仅有孤本的摘抄版,胤禛默写出来的皇宫里的收藏,还有从乌那希空间誊抄的,让爱书的犹如鱼入大海,每天都有不少人去书斋,不少人一坐就是一天,书斋的伙计提醒要关门了才不舍的离开。

  进书斋的人基本都会买一两本书走,当然了,也有些囊中羞涩的读书人,只能在店里看,书斋的伙计也不会赶人。

  书店里摆放出来的书都能免费翻看,二楼还专门准备了桌椅,提供免费的茶水,跟图书馆有点类似。

  三楼是雅间,提供的茶水糕点都是收费的,能进雅间的人,也不差买糕点茶水那点银子。

  现在京城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如意书斋又出了什么话本子,没错,乌那希的书斋就叫如意书斋。

  如意书斋签了不少作者,不管男女,只要故事写得好,都能投稿,文笔和想法都不错的就能签约。签约后就能拿到乌那希整理出来的那些小说分类、故事情节什么的,让作者们做个参考,要是大家都写一样的话本子,那书斋就不用开了。

  刚开始给书斋写话本子的人是书斋主动找上门去的,都是家境不太好,文章写得不错的读书人,原本他们写话本子是想赚些银子糊口,避免自己在科考前饿死。

  但拿到书斋给的写作参考资料后,直呼惊为天人,没想到话本子还能这样写,有几个屡试不中,又拖家带口的读书人,干脆也不考了,直接转行,专职写话本子。

  现在如意书斋已经稳定下来,乌那希想着要不要再增加一些儿童读物,配上插画,能让小孩子读书的兴趣更浓厚些。

  她现在就是在画故事绘本,简单又富含道理的小故事,配上萌萌的插画,很受小孩子的欢迎。

  别问她为什么知道,问就是她已经在自家崽崽身上实验过了。

  乌那希觉得自己可能又一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自从把故事绘本给小崽子们看了之后,大大小小七个崽子,时时刻刻都跟在她身后,问她什么时候画其他故事,甩都甩不掉。

  胤禛就在一边看戏,完全没有帮忙的意思,乌那希气得晚上不让他进房,结果堂堂一个亲王,居然翻窗户!

  胤禛抱着乌那希轻哄道:“好了,我知道错了,明天我一定好好管教那几个臭小子。不过没想到,只是一个话本子,就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不仅后院的女眷们爱看话本子,如意书斋推出的修仙、推理、悬疑、玄幻这些新颖的话本子,男人也很爱看,他去上朝还能听到大臣们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讨论剧情。

  回到工部,也能听到同僚们讨论剧情,有时候还会争得面红耳赤。

  “如果这些话本子能传到大清的各个角落,那在上面印一些朝廷的政令,岂不是看到话本子的人都能知道朝廷的政令?这样一来,也不会出现政令不通,下面的官员欺上瞒下的情况发生了。”

  乌那希听得咂舌,果然搞政治的人就是不一样,一个话本子都能联想到报纸上,要是换成她,只会想着故事情节精不精彩。

  “以后确实会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把各行各业的消息,各地发生的大事,印在一张纸上,叫报纸,跟现在邸报差不多,有专门的出售点,人人都可以买。

  如果发行报纸,百姓们确实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对朝廷的政令一无所知,全靠当地官员的理解和执行,可想要所有百姓都知道,这不太可能。”

  不说别的,大清现在还有很多百姓都不识字。而且一份报纸哪怕再便宜,至少也得几文钱一份,就这几文钱,也有不少人家舍不得出。

  报纸这样容易传播,影响力广的东西,为了保证消息的准确性,只能掌握在朝廷手中,由国库拨钱养着,可国库的银子还有其他用处,根本拿不出闲钱。


  (https://www.zbwxw.net/book/633564/1111080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