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棋差一招
刊登优秀士子的文章不算难,毕竟黄子澄的门生不少。
可若刊登小说可就不易了,平时与这方面的人都没什么接触,一时半会的也找不到合适的。
没办法,办了两天的应天日报只能暂时停刊。
...
兴明日报报馆。
罗贯中在京中待了将近一月,也感受到了他小说的受欢迎程度。
在此事上,也算是此生无憾了。
但除却此,还有一事让他放不下心来。
朱大福忙着排版下一期的报纸,罗贯中抓着些书稿,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朱东家,忙吗?若不忙的话,老夫有些东西想找你看看。”
对罗贯中,朱大福打心底里崇敬。
放下手中活儿,第一时间接过罗贯中手里的东西。
只简单翻阅,便瞧清了此种的端倪。
他娘的,这是《水浒传》?
四大名著四本书罗贯中就占了两本?
朱大福眼中炙热,皆是爱不释手。
“先生的意思是?”朱大福问道。
书是拿到了,什么意思总得问清楚的。
“这个是老夫恩师施耐庵所著,只可惜还未完成,恩师便驾鹤西去,后续部分由老夫代笔完成。
文人著书不就是希望能够扬名立万,恩师生前就想写出一本惊世巨著,若是可以的话,还望朱东家能帮着恩师把这书一并刊登出去,恩师这书不亚于老夫的。”
只刊登啊?那可容易。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确不相上下,多一本对报馆来讲也是个好事。
朱大福也没做搪塞,直接道:“这样吧,施先生的《水浒传》我依旧按一千字十两支付,这是多少字?”
罗贯中续写过《水浒传》,多少字自也清楚。
“五十六万。”
明末杨定见曾为《水浒传》作过序,那个版本一百二十回,有九十六万字。
现在这个版本七十回,五十六万字。
“那也就是五千六百两,不过,怕还得欠着。”
报纸卖的虽火,但距支付高额稿费着实远远不够。
罗贯中在意的也不是钱财,欠也便欠着吧,只要能刊登出来。
当即,两人便达成了合作。
...
小说是拿到了,但接下来如何做还是得考量一下的。
《水浒传》的文学价值毕竟也在那里摆着,且稿酬也不低。
如此两本重量级的小说只刊登在一份报纸上,涨价流失读者,不涨价又实在估不过来。
没办法,朱大福衡量一番,决定把现有几个板块的内容区分开。
一份为兴明小说期刊,每月发行三期,专门刊登小说。
一份为兴明时政日报,专门刊登天下奇闻异事,国家时政大事,每日一期。
一份为兴明科举周报,刊登优秀士子文章,包括已中举和还未中举的,旨在供参加科举的士子学习,七天一期。
所有的报纸均为两文,读者可根自己需求分别购买。
***
应天日报报馆。
经过五天的筛查,黄子澄跑了京师的大半个茶楼,接触了不少科举不得志,转行写小说的儒生。
通过人品,文章质量的考察,终于寻到了一本满意的。
《陈三中举》
讲的是一个寒门子弟,经过寒窗苦读,终于高中状元,娶了公主,摇身一变成了驸马。
最后,封侯拜相,成了人上人之事。
这本书本是准备卖给茶馆说书人的,辗转几处无人慧眼识精,最终被黄子澄以二两银子的价钱买了下来。
之所以,给二两银子也是因此事说到了黄子澄的心坎上了。
不过说来,虽没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那般精彩,对寒窗苦读的士子来讲,倒也是一个激励。
另外,第一版优秀士子文章也是率先摘录了黄子澄的。
黄子澄也是正儿八经考中过进士的,他那文章刊登上去倒也配得上。
最关键的是,刊登黄子澄的,少了审环节,也无需再额外支付稿费。
朱大福第一次刊印,不也是刊录的解缙的吗?
他可没比解缙差多少。
“殿下,今晚我们便加印,明日便可正式发行。”
歇了五六日,不管是黄子澄还是朱允炆早就等不及了。
晚上连夜刊印。
报馆停业几天,刘原等几个工人也在家待业了几天。
几天没活干,没钱赚,一家老小都等着吃饭,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活儿,他们倒也积极。
...
对面兴明报馆。
三种受众不同的报纸也于明日正式发行。
今晚,夜班工人也在加班赶工。
因印刷工作繁重,朱大福已把黄玉新等一众工人分成了白夜两班。
白班印不完的,晚班接着再去印。
毕竟印刷的东西不少,常年让他们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他们的身体也吃不消。
...
次日,天刚蒙蒙亮,黄子澄便招呼了报馆的伙计开始整理报纸出发去闹市。
还未出发,街上便传来了一阵此起彼伏的孩童叫喊之声。
“卖报了,卖报了...兴明小说期刊,《三国志通俗演义》继续发行,同著作人恩师施耐庵著作《水浒传》将正式开始连载。”
“兴明时政日报,聚焦天下大事,国家时政要事,今日起正式发行。”
“兴明科举周报,各皆优秀士子原著文章助力天下士子金榜题名。”
这又是什么?
黄子澄,朱允炆面面相觑。
片刻,黄子澄吩咐人去买来。
想要知道,那只能亲眼见识一下了。
被吩咐之人刚走,黄子澄随之又道:“去远处买,买来绕上几圈再回来。”
若被知道,他们要买兴明日报,那还有脸吗?
...
没用多久,三种报纸悉数买来。
黄子澄反复瞧过,除了分门类别,没什么不同了啊。
“哼,就会搞些五花八门的东西。”
“老爷,那我们的报纸还卖吗?”有已准备好报纸的家丁小心翼翼问道。
“卖,当然卖。”
当即,黄子澄吩咐带着报纸出去,该怎么卖还怎么卖。
笑话,十万份报纸都已印刷好了,不卖难道等着臭在家里吗?
...
兴明报馆的报纸有报童走街串巷的叫卖,自是不需安排人再往闹市卖了。
这种售卖方式,会导致买报之人积压。
本来半天就能卖完的报纸,次次都得卖到后半夜。
有人为买报纸,一天时间都得耗着。
兴明日报不卖了,闹市区只剩下了应天日报,他们也少了些竞争。
有少许士子在端详过报纸的内容后,倒也掏了钱。
黄子澄毕竟也是做到太常寺卿的,又能被伴读东宫,真才实学总还是有的。
他的文章也并不差。
至于那小说,也能当作是一碗心灵鸡汤。
总之,这次的报纸不管怎么说还是能看的。
...
晚上。
兴明报馆分门别类的三种报纸,各十万份共计三十万份皆售卖了个精光。
很多人都是三种都买的。
最关键的是,因有报童售卖,报馆伙计大量空闲出来。
他们可帮着做些印刷之事,也能加快印刷。
因明日没有小说期刊和科举周报,且又有伙计的帮忙,天刚黑下来,便全都印刷完毕了。
“今日完成的早,走吧,请你们去酒楼喝杯酒。”
这些人跟着他干了这么久,总得是犒劳一下的。
(https://www.zbwxw.net/book/579733/68817409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