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寒门枭士 > 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准备

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准备


  这时,李延庆又问道:“太上皇现在情况如何?“

  康履笑道:“自从西夏灭国后,太上皇就没有声音了,这次官家要立太子,太上皇也是很痛快地答应,就在上个月,官家给太上皇祝寿,父子二人相谈甚欢,太上皇亲口告诉官家,见他这么有作为,大宋得以中兴,他就可以安度晚年,希望太上皇能早日收复失地,官家跪在地上哭泣,说他一定不负父皇期待,不让列祖列宗失望,两人抱头痛哭。”

  “你的意思是说,太上皇已彻底转性,不想再复位?”

  康履点点头,“应该是这样,太上皇已下旨,他想安心休养,禁止百官前去探望。”

  “那是好事啊!”

  李延庆笑道:“康总管就多休息几日,看看京兆风景!”

  康履苦笑一声,“我哪里能休息啊!必须立刻赶回去,千头万绪的事情等我去处理,下午就得走!”

  “下午就要走吗?”

  康履点点头,他又想起一事道:”另外我两个随从还要去河西路和灵夏路宣旨,恳请殿下派兵护送。“

  “这个没问题,我会安排好!”

  康履随即告辞下去吃饭了,吃罢饭他就要赶回去,李延庆也没有挽留他,他自己也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做,既然决定回京参加册立太子大典,他就要立刻着手安排了。

  今天是八月初一,距离册立太子大典还有整整一个月,他回到临安,最快也要二十天,路上稍微耽误一下,可能就赶不上了。

  李延庆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康履提到官家和太上皇已经和解,太上皇放弃了谋位,虽然李延庆觉得赵佶有点认输太快,但也不能说一点都不可能,灭亡西夏对赵构声望提升确实很有力,使赵构获得巨大的政治资本,已经没有人再敢质疑他帝位的合法性。

  但李延庆现在考虑的并不完全是赵构的命运,而是他自己,他之所以能够在西北掌控五路军政大权,还控制巴蜀三路的财权,成为大宋第一军阀,根本原因是他利用了天子和太上皇之间的帝位斗争,利用了赵构急于得到军方支持的心态,否则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会允许自己这种情况出现,几乎可以割据自立了。

  现在天子和太上皇和解,自己权势过大的问题就浮出水面了,赵构会不会因此开始着手对付自己。

  考虑良久,李延庆得出了结论,赵构或许会对付自己,但绝不是现在,现在他若削自己军权,就是自毁长城,以赵构的政治智慧应该不会做这种蠢事,但他希望自己携子前往,多多少少就有一点想把自己儿子留在京城为人质的意思了。

  ............

  吃罢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聊了一会儿,李延庆给妻子曹蕴使了个眼色,便起身去书房了,不多时,曹蕴跟了过来,笑道:“夫君叫我来有事?”

  “有件要紧事想和你商量一下。”

  李延庆让妻子坐下,这才缓缓道:“今天接到官家旨意,让我进京参加册封太子的大典。”

  曹蕴不知丈夫的意思,犹豫一下,低声问道:“夫君打算去吗?”

  李延庆点点头,“快三年未回京了,这一次我打算去。”

  “可是安全?”曹蕴又有点担心地问道,她知道丈夫在朝中树敌较多。

  “安全不是问题!”

  李延庆立刻安抚她道:“我会带三千精锐军队进京,而且江南一带也有我提拔的旧部。“

  “既然如此,夫君就去吧!”

  李延庆沉吟一下说:”官家希望我带璞儿前去!“

  曹蕴顿时有点慌了,“为什么要带璞儿去,官家是要扣他为人质吗?”

  李延庆笑了笑道:“璞儿也该进京一趟,让祖父看看他,还有外祖父和外曾祖父,,他离京快三年了。”

  “可他回不来怎么办?”曹蕴急道。

  “他会回来的,我不会让他留在京城,只要我坚持,官家绝不敢扣留他。”

  曹蕴望着丈夫决断的目光,她起身深深行一礼,“那就恳求夫君好好照顾孩儿了。”

  ...........

  次日一早,李延庆又秘密召见了张顺,令他带三百名水军精锐斥候先一步秘密赶赴临安,随即又召见了燕青,让他去找一个和自己儿子模样几分相像的孩童。

  李延庆随即又命令刘錡和王贵统帅京兆军,没有他的命令,不准轻举妄动,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后,已经是两天后了,李延庆随即率领三千重甲步兵,骑马前往巴蜀。

  李延庆之所以选三千重甲步兵随行,是他反复考虑的结果,三千重甲步兵如果不穿上重甲,他们也是优秀的骑兵,可以在马上和敌军作战,也可以下马射击弓弩,可如果他们换上重甲,就算一万军队也不是他们对手,想来想去,还是觉得重甲步兵是性价比最高的一支军队。

  另外还带了一百五十名亲兵,其中五十名是箭法精准、飞刀强悍的女兵,由扈青儿统帅,做自己的贴身侍卫,李延庆有过经验,带着女兵随行,对敌人有着很强的麻痹效果。

  ...........

  入夜,临安城的西湖边已经渐渐安静下来,不再有游人的喧嚣,这时,一艘客船正无声无息地向西岸驶去。

  但客船渐渐驶近隐龙山庄码头时,数十艘小船从四面驶来,拦截住了客船去路,小船全部都是士兵,为首军士喝道:“皇家码头,禁止外人停靠,立刻离去!”

  客船内走出一名男子,他冷冷举起一块令牌,”这是苗将军的令牌,可能进去?“

  苗傅将军就是苗傅,他被封为八门统制,掌管临安城内两万驻军,士兵们认识苗傅的军令牌,数十艘小船立刻闪开一条路,客船随即驶上前,缓缓停靠在码头上。

  从船上下来三名官员,快步向隐龙山庄走去,隐龙山庄门口站着一名宦官,显然是在等候他们,见三人到来,立刻将他们领进了山庄。

  三名官员便是赵佶的心腹,尚书右丞黄潜善,吏部侍郎汪伯彦,新任大理寺卿杜充。

  不多时,三人便来到了书房,赵佶正负手站在窗前,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微臣参见太上皇陛下?“三人一起施礼。

  “有他的消息吗?”赵佶冷冷问道。

  黄潜善知道赵佶问的是什么,连忙躬身道:“陛下,有确切消息,他的船队已经出川了。“

  赵佶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随即眉头又一皱,“他真带了三千军队来京城吗?”

  “回禀陛下,这个消息应该是真实的,微臣今天看到了原旨,上面是允许李延庆带三千士兵进京。”

  “这个蠢货!”

  赵佶恼火地骂了一句。

  赵佶当然是在骂儿子赵构,哪有允许地方军阀携带三千人进京的道理,就算当年安禄山进长安也不允许带这么多军队。

  赵佶已经隐隐感觉到,儿子并没有真的完全相信自己,他们父子二人只是表面上和解,但暗地里,儿子赵构依然存有戒备之心,这次李延庆率三千军队进京就是这种戒备心态,他是怕自己对李延庆下手。

  赵佶负手在书房内踱步,他当然不会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皇权争夺,只是西夏灭国确实给自己带来了巨大不利,儿子赵构的帝位坐稳了,还要就要册封太子,显然是想更加稳固帝位。

  更关键是原先忠于自己的朝廷官员也纷纷背叛,象相国吕颐浩、范宗尹以及朱胜非几人,都纷纷表态支持册立太子,更不用说其他普通大臣,这次册立太子的建议竟然得到极高的支持度,足见自己在政治上已经输掉了。

  赵佶虽然在政治上输给了儿子,但他并不甘心,他还想从军事上扳回来,实在不行就发动政变,直接推翻儿子的帝位。

  这段时间,赵佶一直在暗中拉拢驻守临安的大将,象驻扎余杭的统制张保,驻扎会稽的统制江文升,还有临安九门统制苗傅、皇宫御前指挥使刘正彦等等,都已被他用重金和王爵等手段拉拢,可以说,他几乎已经控制了临安的军队,这就是他夺取帝位的底气。

  他唯一担心的就是李延庆,这次李延庆进京对赵佶而言,是一个铲除他的绝好良机。

  这时,汪伯彦小声道:“陛下,现在我们军队都已到位,随时可以发动宫变,不如趁李延庆未进京之机,先让陛下登基上位。”

  杜充也表态道:“陛下,汪侍郎建议很好,微臣也建议抓住机会。”

  赵佶重重哼了一声,“然后让李延庆有借口清君侧吗?”

  三人都不敢吭声了,赵佶走了几步又道:“发动宫变的前提是干掉李延庆,和册立太子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干掉李延庆,便可立刻发动宫变!”


  (https://www.zbwxw.net/book/4797/418607467.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