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赵高(下)
其实无论是历史研究也好,还是历史小说也罢,人们往往会追求历史本身的真相。越深入,就会发现疑点越多,最后怀疑一切,就变成了历史虚无主义者。
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论断叫做“层累地形成的古代史”。
顾先生认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古代史,经过了历代不断地改造、重写,已经不是原汁原味,而是添加了历代所喜好的口味。为了了解真实的历史,必须清理历代的添加,复原古代的真相。
东汉因阉宦之祸亡了国,前文中所提到的刘氏对“隐宫”一词进行曲解,投合了当时人痛恨阉人的心情,大家都愿意传布亡国的祸首是宦阉的流言。
唐代又是宦官专权乱政,古来宦阉亡国的阴魂未散,类比声讨的风气下,赵高是宦阉的流言蜚语自然发扬光大,成了不堪的定论。
明代,宦阉之祸愈演愈烈;到了清末,大太监李莲英还在慈禧宫中肆意擅权。如此代代层累之下,曲解的历史也就被作为正史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
不过,这些都是题外话啦,我只是借此感慨人性的软弱,我们都愿意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事情,至于真不真,假不假,倒在其次了。
此时的赵高,并不知道在未来的两千多年里,他都是以一个没有小吉吉的阉人身份出现在世人眼中的。倘若能预见未来,他可能也会后悔葬送掉秦朝。
脚下是冒着青尖的嫩草,他脱下皮履,光着脚行走在松软的地面上,感受到微微凉意,内心总算平静下来。
章邯并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人,对逆案的侦缉并不能草率结案,而是要拿出切实的证据才能过关。以少府那些人的性子,肯定会重新复查,倘若随便揭过,那无异于引火烧身。
方才章邯又向陛下举荐了两个人才,一个是有过几面之缘的少府内史司马欣,一个是从没见到但却闻名已久的少府太官令鹏。此二人担任了侯县的守县令和守县丞,虽然身处蛮荒之地,但算是一步登天了。
只要进入始皇帝的视野,还怕不会飞黄腾达么?
说起培养亲信,赵高就忍不住有些气恼。他的弟弟赵成学法不堪,连自己一半还不如,若不是自己极力维护,恐怕早就受罚回乡了。
赵高与兄弟赵CD出生于隐官,而隐官却是政府设置于不引人注目处的手工作坊,专门用来安置刑满罪人工作。赵高的母亲正是隐官内的罪囚。他们的父亲是任职于隐官的吏员,于囚女子相爱,才有了赵氏兄弟二人。
生在这种地方,天然就会带有一种自卑。只不过赵高变自卑为动力,而他的弟弟却把自卑变成了阻力,处处都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在秦代的等级身份规定中,在隐官劳动生活的人,其身份也叫隐官。用现在的话来说,相当于刑满释放人员。在秦朝,他们的地位在普通庶民之下,所能占有的土地和住宅只有普通庶民的一半。
帝国法律注重公正,隐官虽然地位低下,其婚姻却不受限制,隐官子女的身份也同于普通庶民。赵高的父亲是在隐官工作的下级文法官吏,通于法律,精于书法,在隐官任职时结识了赵高的母亲,组建了家庭,生下赵高兄弟。
秦是注重世业的国家,子承父业,以吏为师,后来成为帝国的国策。赵高成年以后能够走上文法的道路入仕,成为第一流的书法家和法学家,都与父亲的职业和影响密切相关。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以耕战立国,以法律治国,军人最受社会推崇,官吏最为人民敬畏。秦国男子走上社会的途径,不外从军和为吏两条正道。男子17岁成年傅籍开始承担国家的徭役租税;或者应征参军,杀敌立功;或者入学室学习,通过考选,出任官吏。
由于父亲是文法官吏,也是严格要求子女的人,赵高兄弟从小就在父亲的督促下学习读写和法律,打下了相当扎实的文化基础。
赵高从小精明强干,敏捷好学,有恒心,有韧性。他在文法入仕的仕途上,从来都是一帆风顺。
17岁以文法官吏子弟进入学室,成绩优秀;三年后,资格考试合格,被除授为史;继而初等选拔考试合格,以最优秀者出任为令史类的文法官吏。三年后,他又参加高等选拔考试,再次以第一名成绩中选,进入秦王宫廷担任了尚书卒史,直接在秦王身边从事文秘工作。
在秦国万千的文法官吏中,赵高可以说是最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赵高进入宫廷以后,他的能力举动开始进入秦王嬴政,也就是未来秦始皇的事业中。
看看,开了挂的人生就是这么彪悍,如果不是一手搞垮了秦国,赵高绝对会成为名留青史的一代贤相。
赵高进入宫廷时,在二十三岁左右,时间大概是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这一年,秦王嬴政二十六岁,亲政后第五年,开始在政治上施展宏图。秦国的官僚制度严密完整,文法官吏的升迁多有例行考核,积年累进。赵高算是有幸,他在秦宫的任职中得到秦王嬴政的直接赏识,被任命为中车府令。
不过,表面上忠心耿耿的赵高,并没有因为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而死心塌地的效忠。实际上,他一直都是六国遗族中心心念念反秦的最强支持者。甚至包括不久前张良准备在博浪沙埋伏刺杀秦始皇,情报的来源也是赵高暗中传递出去的。
要不然以张良这等远离中枢的在野乱民,是如何能够得知始皇帝的行踪?只是赵高行事一向小心,张良只知道反秦的仁人志士当中有在中央任职者,但究竟是谁就不知道了。而赵高却因为职务的便利熟知张良的一切。
甚至此次从章邯手中主动接过逆案的侦缉权,也是他出于对张良保护的紧急措施。
赵高生于秦昭王末年,大概是在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年)前后生于秦国首都咸阳。当时,秦国和赵国间的长平之战正进入后期,赵国首都邯郸被秦军重重围困。三年以前,秦始皇出生于邯郸,此时正与母亲一道困处城中,惶惶不可终日。
想来也是有趣,秦始皇和赵高基本上是同龄人,他们之间只有三岁的年龄差,他们在历史上扮演了交换毁灭的角色。
秦始皇的父亲是秦国的王族,他由秦入质于赵,娶赵人为妻;秦始皇出生于赵都邯郸,后来消灭了赵国。
赵高的祖上是赵国的王族,由赵入质于秦,娶秦人为妻;赵高出生于秦都咸阳,后来毁灭了秦国。
明明是几乎相同的人生际遇,但目前来看得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一个是横扫六合八荒、君临天下的帝王,一个是委身于这帝王身边,每日为其驾车、书写的秦吏。
嫉妒和不平衡的心态就如同一剂致命的毒药,不断地在赵高的内心中发酵。当它彻底爆发的时候,赵高就走上了毁灭一切的道路!
PS:玉米今日荣获起点征文大赛“秦时明月”银奖,备受鼓舞,谢谢众多书友的支持,玉米会继续努力,饮胜!!!
(https://www.zbwxw.net/book/4671/42561112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