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明末大寨主小说名字 > 第四百七十八章 谁说大明没有大捷的?

第四百七十八章 谁说大明没有大捷的?


第四百七十八章  谁说大明没有大捷的?

这段时间,宋统殷一直没闲着。

他在深思,自己除了帮助大乾割稻子之外,是不是还可以为大乾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他想到了大乾缺什么。

在经过了良久的思考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大乾之所以可以多次击败朝廷兵马,是因为火器。

而大乾眼下最缺乏的恰恰也是火器。

要想继续壮大大乾,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就必须想办法给大乾提供更多的火器。

可是火器这东西,不是大乾短时间内可以造的出来的。

所以宋统殷想到了一个法子。

他可以想办法制造火器,然后想办法送给大乾!

大明举国之力制造火器,总比大乾制造的快吧?

而且大明制造的火器,次品率很高,在战场上还很难实现多大价值,到时候一股脑让大乾得出,在筛选一番,肯定可以勉强使用啊!

这也算是曲线救国了啊!

宋统殷开动小脑瓜之后,立刻便开始查阅资料,巡视府库。

这一看,还别说,大明其实是有大量火器的。

而经过跟将领们商讨之后,得出来的结论是,其实大明并不缺乏火器,北边儿的边军,一水儿的火器,而沿海的水师,也大规模的装备着火炮。

甚至大乾自诩厉害的不行的重炮,大明也有。

不过质量就极其堪忧了,可以说一代不如一代。

甚至很多将领都很严肃的告诉宋统殷:大人,火器这东西吧,咱们就别想了,这玩意风险系数太高,容易搞死我们自己。

不过宋统殷肯定是不会死心的,他知道大乾的很多火枪,是江浙的工匠代工的。

所以便想办法搞到了几只,让手底下的工匠模仿仿制。

大乾的兄弟们都在为了大乾的事业增砖加瓦,我宋统殷没有道理不帮着大王生产火器啊!

而且宋统殷还听说了,那些西洋鬼是有火器的,而且威力还不错。

当初在山东站场,他们仗着那些西洋产的火器跟大王打的有来有回。

自己一时间造不了多少送给大王,可以找洋人买一批么!

只要自己有心,终究是能够找到为大乾效力的机会的么。

为此,他前几天已经是写了一封详细的折子送到了兵部侍郎刘宇烈那边,希望官军也是仿制伪乾贼军的火枪甚至是火炮。

而且兵部侍郎刘宇烈对此也是表示很重视,派遣了工匠。

虽然前头刘宇烈把宋统殷狠狠的骂了一顿,但是刘宇烈还是有着身为兵部侍郎的气度,在给朝廷的奏折上还是尽可能的为宋统殷开脱了责任。

要不然的话,这会朝廷罢官甚至押送宋统殷进京候审的钦差都已经在路上了。

据传刘宇烈已经是把伪乾贼军的火枪样本火速送到工匠手中,让工匠们进行仿制。

不过时间还比较短暂,而且这火枪想要进行仿制虽然说不难,但是想要大规模的生产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这个时候,楚行还不知道,宋统殷已经自作主张的替大乾生产火枪。

如果知道了,肯定得将宋统殷叫过来,痛骂一顿。

这玩意玩好了,对大乾来说是如虎添翼。

玩不好,就是大乾的噩梦。

大乾王师比明王朝的强的地方不多,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火器优势了,如果说明王朝大规模仿制生产火枪并装备的话,这火枪所带来的优势就会迅速消失。

而且火枪既然能够仿制,这火炮同样也是能够仿制的。

没办法,大乾王朝装备的火枪以及火炮,其实也没多少技术含量,大乾王朝的工匠能够造,明王朝的工匠们自然也是能够造的。

其实明朝的武器一点都不落后,甚至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其实最主要的问题,只是大明没有钱去真心实意搞生产。

就拿孙元化来说,他造的火炮,可是将女真人炸得够惨的。

如果举国之力搞火器,对大乾来说,确实是个麻烦事。

毕竟大明之中也不都是昏庸之辈,万一有几个明白人,看出了宋统殷的破绽,而良好的火枪又在大明蔓延,那可能真的是相当麻烦的。

不过仿制伪乾贼军的火枪和火炮,乃至调用边军以及水师的佛郎机炮,那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宋统殷自己琢磨,数万大乾救民军已经南下,不用多久就能够抵达安东城下了,自己一点都不意思意思有些说不过去。

宋统殷想了半天,也没想到啥靠谱的办法。

最后也只能是继续加固城防,尤其是城墙必须加固,其次则是继续征召青壮,训练部队,再就是向兵部侍郎刘宇烈求援了。

宋统殷在求援书信上直言,乾贼五万余人南下,单凭安东两万余官兵,怕是难以为继,还望侍郎大人施以援手,再增派援兵三万前来,如此方有租阻贼以安东之下,断绝乾贼南下之路,保南直隶百姓之周全。

三万援兵?

不可能的,宋统殷也知道,但是他想着。

这求援不说的严重一些,侍郎大人就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自己说的夸张一些,到时候总督大人多多少少总该会派遣援兵来的,没有三万,来一万也好啊!

甚至只是来个三五千人也好啊,总是总比没有援兵强!

到时候大王也可以多收点刀子。

除了这些军事上的准备外,宋统殷也是在安东城内囤积大量的军械以及粮草,而且还是把安东城外的黔江布置了足足三道的铁索,以封锁江面,免的伪乾贼军绕过安东继续东进。

他心里很清楚,这玩意压根就挡不住大乾,最后自己准备的一切物资,都是大乾的。

不过他能够做的也只有这些了,这安东的美味,最后大王能吃多少,就得看救民军了。

伪乾贼军南下了,宋统殷“备战”的时候,民间却是一片人心惶惶,不仅仅是安东,就算是淮安府城都是如此!

在伪乾贼军刚南下的时候,就已经造成了淮安府诸多地方的恐慌,比如说海州,实际上在被伪乾贼军围困之前,原先在城内的士绅大户们都已经是逃走了不少。后续伪乾贼军继续南下金城,尤其是在李家码头把宋统殷的大军击溃的时候,更是把隔壁凤阳府、扬州府的人也是给吓了个半死,不少人实际上都已经是逃走了。

不过后头伪乾贼军在金城兜了一圈后就是回海州去了,这才是让众多人放下心来,然后开始期待着上头的大人们组织大军镇压那些该死的伪乾贼,不少开始走了的人又是回到了城市里。

但是现在也才没多久呢,又是听闻伪乾贼军大举南下,而且一来就是五万多人,这可是吓坏了他们。

安东城内乃至后方的淮安府城,都是因为伪乾贼军主力南下而人心惶惶,不少士绅都是开始逃离安东,甚至连淮安府城都是不敢呆了。

哪怕是最后伪乾贼军打不下安东,打不下淮安府城,但是到时候战事一起,他们这些普通人总是会遭受战争的祸害的。

别的不说,万一淮安府城要是被伪乾贼军围城了,这一两个月没事,但是要是被围上了半年甚至更久,城内的军民吃什么去啊?

到时候不是被饿死就是易子而食了。

他们可不想承担这样的风险,所以基本上稍微有点想法的人都是开始携家带口离开淮安府城,准备先到乡下,或者干脆去金陵那边躲避战火。

当然了,能够逃离淮安府城、躲避战火的基本都是士绅和商人们,普通老百姓可走不了,他们的根就在这里,根本是无处可逃。

后方民众们的恐慌,也算是间接见证了淮安府的官军对伪乾贼军的无能为力,如果说淮安府这边的官军能够有效遏制,乃至镇压伪乾贼军的话,这些士绅大户们那里会如此惊慌啊,肯定是一边喝着酒,听着小曲笑谈伪乾贼军的八卦。

然而如今,稍微知道局势的人都能够看得出来,别说淮安府了,哪怕是整个南直隶的力量,这能不能镇压下伪乾贼军都是两说。一旦镇压不住,守不住安东、淮安府城的话,那么后续整个淮安府都将会落入贼军之手。

这种可能性,自然是会引起民众的恐慌,引起官场的震动,引起京师的震动!

是的,没错!

当楚行率军离开海州南下的时候,京师里的大人们以及崇祯皇帝也是相继知道了淮安府官军在金城惨败,海州沦陷的消息。

本来按照明王朝的驿站传递速度,京师里的大人们应该很快就知道了,但是这打了败仗后,自然是不会第一时间就不明不白的飞马传报,至少要确定消息的真假,然后再详细的斟酌一番折子该怎么写,然后才是向上传递,这个过程里自然是有着众多需要详细斟酌考虑的地方,不是说打了败仗就是慌慌张张的向上传递消息了,那样成何体统,还有没有一点政治觉悟。

尤其是兵部侍郎刘宇烈刚把金城惨败的折子写好,然后底下十几个幕僚们一起润色,这才刚派人送回去呢,前头就是传来了海州被攻陷的坏消息。

所以刘宇烈又是免不了派人去调查一番,然后苦苦思索着该如何写这个折子。

如果傻乎乎的直接把连续的惨败如果贸然回报上去,这是找死!

所以这封折子里,刘宇烈不仅仅写了海州被攻克,同时还写了兖州府那边,说是兖州府的军民奋勇作战,已经是连续击溃了伪乾贼军多次,承蒙陛下的庇护,不仅仅在伪乾贼军的进攻中保住了兖州府,同时还杀贼无数。

更重要的是,挫败了伪乾贼军试图通过兖州府南下,直扑淮安府城府的阴谋,挽救了淮安府城府和凤阳府,为官军凑集兵力争取了时间,为后续镇压歼灭伪乾贼军争取了时间。

兖州府大捷也!


  (https://www.zbwxw.net/book/3875587/471496.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