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7章 天下何人不学乾
第1537章 天下何人不学乾
但是内阁方面却又是不希望对这些省道,直辖州府区,事务衙门等地方行政机构进行合并,这些地方本来就够大的了,再合并的话就太夸张了。
本土地区部分省道倒是看似面积小,似乎能合并,但是人家面积小,但是人口多,经济强啊。
比如直隶四道,真要合并了那么就太夸张了,直隶四道占据了帝国工商业总之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真要合并了,影响太大,而且这种影响还是负面影响。
同时呢,如果贸然合并的话,需要大规模调整行政区域以及机构,这也是非常麻烦的事。但是呢,内阁方面又是不愿意在省道之上,再设立更高一级别的行政机构,比如说和湖北和湖广合并起来,设立湖广,或者设立两广,闽浙等高一级的行政机构。
内阁认为这会让地方权限过大,乃至直接威胁到内阁的权威。
同时军方也是强烈反对,军方认为本土地区这么搞没事,但是在海外,尤其是新大陆地区不能这么搞,否则的话很容易滋生,增强海外部分地区的对某一大区的认同感,滋生分裂主义。
当年就是因为这个,才会把新大陆事务衙门给撤销,进而在新大陆分设各省的,现在总不能因为管辖地方多了,就重回老路吧!
现在的新大陆地区,经过多年的行政区域调整后,已经是确定了北新大陆七省,中新大陆两省一区,南新大陆五省的构架。
而且在官方文件里,一直都是避免采用新大陆、南美地区或类似的词汇,都是直接成为某某省的,比如五湖省。
不管是内阁也好,军方也好,都不允许新大陆地区出现类似新大陆总督区、南新大陆总督区之类,高于省道的行政机构,以避免部分地区的区域向心力。
既然不能合并地方省道,也不能再省道之上再设立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那么内阁方面也只能是硬着头皮直接管辖大几十个地方行政地区了。
目前采取的办法就是在内阁层面,增加人员,同时采取分管制度。
所谓的分管制度,就是在一个部门里,给部门主官配属多个副手,以协助处理全球范围内的事务。
而这种分管,并不是说分区管理,而是把不同的事务分给不同的人处理,以减轻主官的负担。
以目前的帝国农部为例,作为负责整个帝国农林畜牧移民等事务的重要机构,农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业务范围遍布全球,为了更好的处理全球范围内的农部事务。
农部除了原有常规的尚书、左侍郎、右侍郎之下,增设了四名副侍郎,品级为正三品,其职权大于司局等正三品官员。
增设四名副侍郎,这实际上就是等于在农部的高级官员从之前的三人,变成七人,以适应越来越繁重的全球农部事务。
实际上这种增设人员进行分管的制度,农部早就在移民屯垦司为试点进行了相关的改革,最早的时候移民屯垦司是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是逐步增设了多名副司长,这些增设的副司长可都是实权副司长,每一个副司长都会分管不同的事务。
要不然的话,单凭原来的一个司长再加上一个副司长,怎么也管不过来全球这么多地方的移民屯垦事务啊。这种增设多名副职进行分管不同事务的制度,在移民屯垦司试点成功后,很快就是在经济各机构推广了开来。
形成了京畿机构副职比较多的一个现象,其中核心权力部门吏部副侍郎就有六名,而更核心的税部,副侍郎有八人。
不过各部门的副职也不是想要增设就增设的,都需要申请获批,毕竟大乾人讲究的是一官一职,对职务安排,编制增减是非常慎重的,这主要是考虑到吃官家饭的人太多,从而导致太大的财政压力。
甚至为了进一步减轻财政压力,大乾帝国很早开始就已经是对部分非行政类机构进行去行政化改革。
比如说早些年的时候,部分城市为了发展,会官方组织一些公共服务类的机构,比如说供水、城市轨道,环卫等等。
这些属于典型的公共服务类机构,在大乾帝国里早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有的地方是由官方资本投资设立相关的专业公司去处理,而有的则是官方直接设立行政机构去处理,还有的一些则是干脆采取外包民营资本投资的相关企业去处理这些事情。
早在多年前,帝国提出部分领域区行政化,要求部分城市由官方直接管辖的部分公共服务类机构进行改制,把整个机构改制为官方资本控制的国资企业,行政人员变成官方雇员。
这就是最近几年大乾帝国里动作比较大的一次改制了。
到目前为止,各地区的非行政机构,已经是完成了改制,不再暂用行政编制,而是改为国有资本控制的企业。
不过这只局限于普通的非行政机构改制,而对于公共医疗以及教育行业,依旧采取行政管辖,给予官办学校、医院的主要从业人员授予品级,不过这些品级只享受待遇,和普通的行政品级是不一样的。
除了这些非行政机构改革外,帝国其他方面的相关改革实际上一直也没有停下来。
比如最受瞩目的会试制度,一直都是在持续改革,后续,大乾帝国全面废除了吏部统一分配新晋官员的政策,而是采取全新的‘自愿模式’。
这个自愿模式,就是由考中会试的新官员们,根据自身意愿自行选择工作单位以及岗位。
如果多人选择同一岗位,以之前的会试笔试成绩高低论,成绩高的才能去,成绩低的落选后只能去第二岗位甚至第三岗位了。
如果所有志愿岗位都落选了,那么很抱歉,只能是服从吏部统一分配了。
说白了就是彻底取消了机构自行选人,甚至是避免吏部、省吏务厅分配的权力,一切以新官员意愿以及笔试成绩论,进一步避免裙带关系等腐败行为。
这一手,其实是圣天子模仿后世的高考制度。
虽然后世这一套制度只是用来录取学生的,但是搬到大乾帝国来作为官员选拔制度也是一样可以的。
各机构缺人了,向省道吏务厅申请人员分配,中央直属机构则是向吏部申请人员分配。
吏部以及省道吏务厅将会根据当年度缺多少个岗位直接招募多少人,最后以笔试成绩为准录取,再以考生自愿原则进行分配。
这一措施,已经是大乾帝国尽可能的保证了会试制度的公平性。
当然了,但凡是制度,都会有漏洞,帝国要做的只是尽可能的保障相对的公平而已。
至少帝国要维持会试制度的表面公平,要让那些落选的士子们稍微心服口服,别搞出什么动荡了。
毕竟,通过会试选拔官员不仅仅是为了选拔人才。
会试还有另外一个深层次的目标就是不断的吸纳新一代精英分子。
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为大乾帝国这个庞大的统治机构贡献才华,另外一方面也是避免他们流落在外面,天怒人怨玩造反或者眼见在大乾这里不能当官,一转身就跑到草原人或者其他土著国家那里去谋求荣华富贵了。
而这一点,其实会试制度又是和大乾的教育制度相互配合的。
大乾帝国的大学以及大专这两级构成的高等教育院校可一直不多,除了几所军方管辖的军校以及皇家理工学院、皇家青年军校外,其他的普通综合性大学或者专科学校,清一色的都是官办学校,这么多年来,大乾帝国甚至都没有放开民间资本自行开办高等院校的口子。高等院校的设立以及招生规模,统一由礼部所属教育司负责。
而这些高等院校每年的招生规模,是根据帝国对新官员的需求以及预测其他行业对精英人才的需求而决定的,而不是说根据其他什么原因决定的。
也就是说,帝国需要一百个大学生,教育部门就只培养一百个大学生,是绝对不会培养一百零一个大学生的。
因为帝国如果只能提供一百个大学生的优渥工作岗位的话,那么多出来的那个大学生就是个祸害!
如今的大乾帝国而言,和谐稳定最重要!
大乾帝国的科举制度以及教育制度,在当代而言,这已经是帝国所能够做到比较平衡的了。
至少好不好,那只能由后人去评判了。
但是,在土著们看来,大乾的一切都是好的,所以其他土著国家搞教育、科举的时候,也是一股脑学大乾。
只不过大多学了个四不像,唯一做的比较好的也就是大乾金国以及买丹王国了。
而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官方语言都是汉语!
草原人嘛,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汉语很正常,人家草原人一直都不认为自己是西线土著。
他们是从蒙古草原,尤其是河套地区迁移过来的,草原人觉得自己属于大乾人的分支。
这种情况在大乾先后两次册封他们为顺义王,授予大乾金国国号后,他们的这种情绪就更明显了,现在不少脸皮厚一点的草原人,都敢公然自称大乾人!
这种情况下,大乾金国的官方语言是汉语也就不奇怪了。
而买丹王国嘛,他们自然是不会说自己是大乾人的,毕竟外貌差太多,真说了也没人信啊。
不过这些买丹人却是一直在学**乾帝国!
买丹迁移到西北非后,早期日子过的挺紧巴巴的,后来靠着非洲西部海岸航线繁华逐渐发展起来。
之前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开通呢,大乾人的船只想要往来西线都得绕道非洲,一部分从南亚洋前往新大陆的船只,有时候也会经过休达再前往。
众多的船只来往,让买丹王国抓住了机会,利用向航线上的大乾人提供各类补给物资,港口服务等,也算是立足起来,后续又开发内陆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畜牧业卖羊毛给大乾人。
依靠着沿海商贸以及资源出口,买丹人的腰包逐渐鼓起来,后来他们发展起来后,和摩洛哥王国就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双方为了争取西北非沿海商贸的权益,说白了就是为了争取谁能够卖给大乾人更多货物的权力而大打出手!
不过摩洛哥王国背靠休达,资金雄厚,人口也多,而且都已经是建立起来了一支近代化军队,所以连续好几次都是把买丹王国给干趴下了。
吃了败仗后,买丹国王镇定思痛,最后决定进行全面改革。
而怎么改革?单纯的政治制度?经济?军事改革?
不,这些还不够,远远不够!
他们要进行全面乾化,不仅仅是各种制度乾化,更要在文化思想层面上进行全面的乾化!
他们要把自己变成大乾人!
单纯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的改革学习,实际上买丹王国之前一直在做,甚至买丹王国在搬迁到西北非不久之后,就已经是完成了王权集中化。买丹王国刚迁移到非洲的时候,王室利用初期的混乱以及早期大乾人的支持,和几个大领主达成了利益交换协议后,加强了王室的权力,并在后续多年里持续加强国王权力,逐步完成了王权集中化。
而王权/皇权集中化,乃是大乾帝国最显著的一个特征。
而这种集权化也是为买丹王国奠定了后续对诸多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
也就是说,实际上买丹王国之前一直都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学**乾帝国。
但是现在,他们觉得还不够,实际上也的确不够。
这种学习,只是学习了大乾人最表面的一些东西,完全学不到大乾人的一些真正的精髓,最终是只能徒有其表而已,之前买丹王国被摩洛哥王国好几次压着打就是最直接的证据。要想彻底的崛起,摆脱落后蛮夷土著的帽子,成为文明世界的一员,买丹王国应该怎么做?
经过多年集权,最后掌控了整个王国大权的买丹王室,尤其是在克里斯蒂安四世亲政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实行全面乾化!
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军事这些要学**乾,更要在文化层面甚至更深入的精神层面学**乾!
不!
不是学**乾人,而是要成为大乾人!
买丹人的想法就是,所有买丹人的行为模式都和大乾人一样的时候,那么我们买丹人自然而言也就变成了大乾人。
虽然到时候外貌上兴许还有一些差别,但是在思想层面上,他们就是大乾人!
当他们都具备了大乾人的思维模式之后,那么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并学**乾的诸多优点,进而把他们买丹王国建立成为一个现代国家!这是买丹人的想法!
大胆而激进!
就连草原人都是没有他们这些激进,草原人虽然天天自诩是大乾属国,属于大乾分支,但是他们也没有说进行全面的乾化的。
人家大乾金国有很多东西,都还是他们的传统文化延伸而来的。
但是买丹王国不同,他们准备全面抛弃原有的文化,直接以乾文化为自身文化。
这种决心是非常大的,甚至让大乾人自己都是感到诧异的!
对于这个摩洛哥王国南部,同时也是大乾帝国第一个从西线迁移出来到非洲的小国,到非洲后这些年也是紧紧抱着大乾的大腿,很是乖巧。
所以大乾人,准确的说是大乾在西线负责当地事务的部分官员们,对这个买丹小国还是比较欣赏的。对于买丹王国主动抛弃落后野蛮的土著文化,进而拥抱大乾的先进文化,他们还是给予了赞同和支持态度。
在受到了部分大乾官员的鼓舞下,买丹王国就是朝着全面乾化的道路一起不复返了!
他们先是在政治经济军事体系上进一步完善,全面效仿大乾帝国不说,并且是开始设立官办学校,全面采用华夏语教育,并确立了华夏语为官方语言。
甚至为了更好,更全面的全面乾化,他们甚至下达了禁令,那就是今后境内印刷销售的书籍报刊等,必须采用华夏语,不得出现其他文字,包括他们自己的买丹文字。
任何官方文件,都必须以华夏语为准。
从语言文字上进行全面的,深层次的乾化,进而在思想文化层面进行乾化,最后完成整个社会的乾化改革!这就是买丹王国最近这些年施行,并引起了西线诸国极大轰动,甚至都引起了部分大乾人注意的‘全面乾化改革’。
至于具体效果如何,这一时半会的还看不出来,毕竟整个民族的文化思维转变,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现在还被摩洛哥王国死死压着。
如果不是依靠着西北非的复杂地形进行顽抗防守,早就被摩洛哥王国的大军杀过来了。
但是,也正是因为摩洛哥王国给予他们的巨大压力,才迫使他们进行全面乾化改革,要不然的话,这个只有几十万人的小国,不用多久就得被摩洛哥王国干掉吞并了。
就算不是被摩洛哥王国干掉,后续这非洲西部海岸,肯定还会有其他西线国家陆续迁移过来,甚至连草原人以后都有可能迁移过来。
到时候如何在一群迁移过来的中大强国之中自保?这就是买丹王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了!
(https://www.zbwxw.net/book/3875587/47044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