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楚新县印刷厂只是一个小厂,哪怕开足马力三班倒,也满足不了全地区九个县两万多预备考生人手一册的要求。

许多地方,都自发地组织刻蜡纸油印复习资料。

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交付完最后一卷教材,所有人都如释重负,大多数人回到宿舍,倒头就睡,睡得昏天黑地的,天塌下来也不管,非得把这七天耽搁的觉都补回来。

“来了来了,刘老师来了……”

时间悄悄流逝。

转眼到了十一月下旬。

南方的天气也开始变得寒冷。

但每个补课点的热情都在高涨。一间不算太大的教室里,塞进去一百多号人。谁还敢说冷?

这里是楚新县第四中学,位于楚新县徐家区。

是整个徐家区最集中的补课点,每天都有两千多人在这里集中补课。

大多数人现在都是脱产学习。

这要归功于艾高峰和刘楚安的全力推动。

地区和下边各个县,都发了文件,凡是报名参加今年高考的人,除了那些实在脱不开身的技术性岗位,其他人都可以脱产学习。

当然,脱产期间,不计工分,不发工资。

工人和干部,只保留身份。

至于农民和下乡知青,没有身份需要保留,就是不计工分。

刘弘毅现在名声大噪。

尤其在备考学子中间,他的名气,盖过了任何一位资深老师。

数学教材和物理教材的“主编”,都写着他的名字。

他是唯一的一位“双主编”。

另外,政治组,语文组,外语组的编写小组里,也有他的名字。

一共八个编纂小组,他占了五个。

在外语组,他的名字,排在“主编”之后的第二位。

因为时间有限,外语组只编了两个语种的教材,一个是英语,另外一个则是俄语。

想学其他外语的,只能自学。

编纂教材完成之后,所有资深老师,全部派遣到各个补课点去授课。这批是整个楚州地区名气最大,水平最高的老师。

补课期间,地区和县里一样给发放额外的津贴。

当然,没有一天两块钱和半斤粮票的高标准,改为一天五毛钱,二两粮票的津贴。

对大多数老师来说,津贴不津贴的,倒是无所谓,他们现在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奋斗:为家乡做贡献,多出大学生,多出人才。

这是未来楚州的兴旺之基。

刘弘毅也不例外。

他的名气迅速打响。

首先就是他的板书,实在是太漂亮了。

甚至有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带着照相机去上课,把他的板书重点内容全部拍了下来。

其次就是他讲课的水平,实在是高。

条理清晰,深入浅出,能把非常复杂的习题,讲解得明明白白,哪怕基础比较差的同学,都能听懂。而且是一口标准普通话。

这一点太难得了。

楚州地区,就没几个人的普通话能说得这么标准的。

但最让他名气大振的,还是他那口流利的英语口语。

如果说,普通话说得标准的,还能找到少数人,这年头,英语口语如此流利的,那还真是万里挑一。哪怕楚州一中最有名的英语老师,口语方面,也远不如刘弘毅。

77年高考,英语不是必考课,大多数人也没有选外语专业,但这并不妨碍刘弘毅名声远扬。

不明觉厉嘛!

原本刘弘毅只在楚州一中补课点授课,后来下边各个区的负责同志听说了他的鼎鼎大名,都按捺不住,纷纷向县里请求,刘老师这么厉害的老师,也应该去下边讲讲课,让大家都见识一下“名师风采”。


  (https://www.zbwxw.net/book/3874555/51390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