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大明第一臣 > 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响深远

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响深远


  朱元璋的一锤定音,算是结束了这一场激烈的辩论……可是造成的震动却是影响深远,余波荡漾,甚至是愈演愈烈。

  首先说老朱聚拢了文武三方,别看武将参与不进去辩论,但是大家伙带着耳朵,也听明白了一些事情。

  比如李善长就像褒奖他们的敌人。刘伯温站出来,替战士的弟兄仗义执言,跟李善长那些人针锋相对。

  至于张先生,他不光站在武将这边,还更进一步,站在了百姓这边,被上位盛赞为朱家军的良心。

  一个臣子,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着实有些不可思议。

  但是放在张希孟身上,却又那么恰如其分。。

  武将们基本上都承了张希孟的情,现在又知道张先生是真正替他们说话,加上前些时候,经过盗贼认证的清廉铁证。

  张希孟学问好,人品清廉,又真心对待大家伙,站在大家这边……试问军中,谁敢不服!

  张希孟不结党,不拉拢武夫,不会因为私利,就纠集一群人,但是毫无疑问,张希孟说话,这些武将,没谁敢无视。

  而且大家伙也隐隐察觉出,作为一支以穷苦人为主的义军,他们的确有些不同之处,  不能拿老眼光看自己了。

  军中的反应是缓慢的,润物细无声的。

  但是对于剩下的两方,  却是立竿见影,  颇受震撼。

  首先就是刘伯温,  他表现最积极,一直站在张希孟这边。但他也只是觉得要照顾自己人的感受,  此时替大元忠臣招魂,并不合适。

  但是随着张希孟最后的那一段,等于告诉所有人,  哪怕推翻了大元朝,也不该替石抹宜孙这种人招魂。

  因为除了忠义之外,还有立场!

  朱家军是穷苦人组成的队伍,未来建国,  也必定要站在穷苦人一边,核心的主张也是均分田亩……站在这个角度看问题,石抹宜孙就不只是朱家军的对手,  大元朝的死忠那么简单。

  他还是大元朝的受益者,  世袭的副万户,家产土地,自不必说。他跟朱家军死磕到底,  不惜全家身死,  也是因为朱家军的主张,  触及到了他的根本!

  “伯温兄,既然如此,能不能稍微缓一缓,  不要逼迫太急,万一元廷尽是石抹宜孙这样的人,我们岂不是举步维艰?”宋濂回来之后,  就跟刘伯温念叨。

  刘伯温呵呵一笑,“我说景濂兄,  你怎么还糊涂着?”

  宋濂大惊,“这是什么意思?”

  “当初张相纵论元廷之败,破除我等改朝换代的迷思,提出驱逐胡虏,  恢复中华,  均分田亩,  救济斯民,  这十六个字的主张,彼时我还只是觉得张相是要聚拢人心,现在我才看出来,他是要重塑道德,再造纲常!”

  宋濂眉头紧皱,乍听之下,他是不信的,毕竟千年延续下来的东西,其实那么容易推翻的,他张希孟是人,不是神仙!

  可是再仔细想想,貌似也不是没有道理。

  “伯温兄,褒扬石抹宜孙,是在于儒家纲常,在于忠义气节……张相最后的那段话,说得却是石抹宜孙欺压百姓,坐享民脂民膏……”

  “对!景濂兄果然敏锐!”刘伯温探身道:“张相的话,我至少看出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高深,让我叹为观止,五体投地啊!”

  宋濂悚然,忙道:“愿闻高论!”

  “这第一层,自然是区分敌我,不能放着我们的英雄不管,去吹捧敌人!”

  宋濂道:“没错,这一层伯温兄也想到了。”

  刘伯温咧嘴苦笑,他是想到了这一层,但后面的两层,却是他始料未及。

  “张相第二层的意思,却是国家厉害和儒家纲常……对国家有利,和尊奉纲常,并不是一件事。这里面藏着国家和儒家的冲突。”

  宋濂思忖片刻,努力回忆,他也有过目不忘之才,很快道:“这一招是枫林先生接的,他反对把儒家和国家分开。”

  刘伯温呵呵一笑,“他不过是强辩而已,如果张相直接询问上位,是要群臣站在国家这边,还是站在儒家这边,你看朱升怎么回答?”

  宋濂忍不住吸了口气,“那么干的话,未免太过诛心了。”

  刘伯温一笑,“没错,这就是张相厚道的地方,他的第三层就落在了百姓身上。石抹宜孙的忠义,并非是他这个人多了不起,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他的私利是什么?值得搭上全家人的性命?这个私利就是压榨百姓,就是敲骨吸髓,就是誓死反对均田,不愿意让百姓得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此小人行径,又算什么忠义之士?”

  宋濂颇为震撼,他稍微整理,也明白了刘伯温的意思……虽然儒家也讲民为重,社稷次之,也讲仁政爱民……但是儒家的核心,还是纲常道德。

  尤其是理学兴起之后,更是有这种倾向,只是空谈理气心性这些东西,不管怎么宣扬,都还是士大夫圈子,自娱自乐的东西,完全脱离百姓,浮在天上。

  石抹宜孙这事情,就很明显暴露出儒家评价体系的弊病……因为按照儒家的观点,这人就是标准的义士,哪怕是敌人,也要给予尊重,也要褒扬他的忠义。

  但是毫无疑问,这么干了,肯定会有一些人想不通,甚至会影响军心。

  如果没有张希孟,肯定就是互相争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乱七八糟的纠缠下去。

  可是张希孟给出了更有高度的答案。

  咱们要看石抹宜孙是不是真的站在老百姓这边?

  很显然不是啊!

  他是大元朝的世袭副万户,为了大元朝,不惜全家殉难,跟朱家军作对到底……他又怎么可能接受均田,接受朱家军的主张。

  站在百姓的立场上,真正接地气之后,再看石抹宜孙,那就是个死硬的混账!没有半点值得同情,乱箭穿身,简直便宜了他。

  全家死绝,那也不过是除掉了一群祸害罢了。

  谁跟百姓作对,谁就该是这个下场!

  宋濂浑身震颤,如梦方醒,“我懂了,诚如伯温兄所言……自这十六个字起,张相便是在重新阐释纲常,重定道德啊!”

  刘伯温哈哈大笑,“没错!上位有帝王胸襟,囊括四海;张相有圣贤格局,洞彻古今!圣君贤臣,能得一者,天下大治。如今有他们二人在,驱逐胡虏,中兴华夏,大业可期啊!”

  宋濂更加震撼,良久沉默,这才缓缓道:“伯温兄,看起来,你是要誓死追随张相了?”

  “嗯!过去的咱们,画地为牢,把自己圈了起来,格局眼界都太低了。景濂兄,这可是千年未有的良机,你可不要错过啊!”刘伯温热切道。

  宋濂呵呵两声,“我?我不过是耍笔杆子的,却是未必有这么大的本事。不过我还是愿意替张相摇旗呐喊,略尽绵薄。”

  刘伯温欣然点头,虽然张希孟不喜结党,但无论如何,这么大的事业格局,没有足够的支持力量,那是肯定不行的。

  这就要说到李善长等人了。

  其实他们和张希孟的冲突,还是落在对待百姓的态度上面,让他们真正接受以百姓是否获利,作为衡量标准,难如登天!

  有太多人,对待老百姓,只是当成鱼肉,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罢了。

  他们捍卫儒家纲常的背后,却是在维护自己的利之所在。

  或者说,这些人是有心取代元朝的人上人的。

  虽然只是有些苗头,也不能欲加之罪,当下的老李,还是朱元璋手下,最得力的大臣,工作能力强得离谱,调动资源,维持后勤,他都是天才中的天才。

  但是按照这个趋势下去,争斗还在后面。

  刘伯温化身张希孟的铁杆粉丝,积极奔走,拉拢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而在这三方之外,还有一方最关键,那就是朱元璋!

  他最后定了调子,同时又把张希孟留下,还要深谈。

  “先生说得这些,咱都听懂了,也深以为然。可若是没有先生的提点,咱没准就真的听了那帮人的话,厚葬那个孙子了!”

  张希孟忍不住发笑,“主公,其实还有一层道理……处置胡三舍这个案子,主公的直觉就是对的,国法为重,哪怕大将叛变,也在所不惜。只要秉持律法为先,就错不了。切莫被所谓的道德乱了心思。倒不是说道德不重要,法理也是人情。但是却不能让道德践踏法令,更不能让道德凌驾一切。”

  朱元璋心有所感,其实他已经意识到了这背后的关键了……他作为首领,拥有最终的执法权力,法律规矩,最终说了算的人是他。

  可道德不一样,尤其是儒家到底,那个解释权并不在他的手里。

  “先生处处为了咱着想,咱心里记下了……只是还有一点,想要真的重塑纲常,这事情怕不容易吧!不是在这里三言两语,就能决定的。”

  张希孟用力颔首,“主公睿智,其实咱们祭奠宗泽,阐释历史,就是在做这件事……如今又有忠勇将士,以身殉国,务必要重重嘉奖。处置胡三舍,是国法为先,奖励忠勇将士,是明确荣辱。至于那个孙子——正好区分敌我!如此条理分明,主公自然能尽收人心,所向无敌!”

  听张希孟说到这里,老朱是开怀大笑,心悦诚服。

  通了,彻底通了!

  “先生,咱打算去诸暨,去看望将士,把先生所讲的事情落实了。”朱元璋想了想,又道:“咱准备给牺牲的将士多分一倍的土地,免去他们家中田赋,还要给他们的孩子安排入学,更要在他们的家乡树碑立传……”老朱一口气说了很多,差不多全都囊括了。

  “先生觉得还有什么补充的?”

  张希孟一笑,“主公都说到了,如果非让我说,除了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之外,还要给牺牲将士荣誉,要让他们高人一等,提到了他们,大家都竖起大拇指!把他们视作榜样,而不是那些只会读书的才子儒生。”


  (https://www.zbwxw.net/book/375/691368287.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