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明末最强钉子户免费 > 第475章 出征流寇

第475章 出征流寇


见温越有意拒绝。

在场许多人斗着急了。

巡按高恒鸣急忙道:“温将军,现在河南流寇肆虐,贼情刻不容缓,既然将军是来剿灭流寇,那到哪里剿不是剿?”

“便是如此,便是如此。”

又有人道:“这军情如火,朝廷那边自有我等去说,将军留在河南清缴流寇便可。”

温越沉吟了会,说道:“也罢,既然河南之地兵力不足,流寇肆虐,本将留在此地,和诸位大人共同剿灭流寇也不是不可。”

说到这,温越顿了一顿,又道:“只是末将虽愿和诸位大人一起剿匪,但有倒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大军远道而来,军粮已然告急,不知……”

听到这话,巡抚李风弦脸上并不好看。

刚才他说了事后必然会有重酬,而听温越的意思是,现在就要好处。

然而,此时有兵就是有地位。

若不能满足温越的条件,流寇在河南肆虐更甚的话,他这个巡抚的位置都保不住的。

而巡安高恒鸣脸色不见多少变化,笑道:“不知温将军打算要多少米粮?”

温越缓缓道:“不多,先预支三个月的粮饷吧,也就开拔银、安家银共计白银十万两,米粮三万石。”

听到这个树木,众人俱是大吃一惊,面面相觑。

这温越的口,也开的太大了吧?

……

从巡抚衙门返回后,温越回到了自己的营地。

离开时,他看到了到周围个官员的眼神中都似乎在表示他在“狮子大开口”。

不过,温越并不在意。

想要让自己留在当地,就必须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毕竟他的军队不能在没有充足补给的情况下作战。

在温越离开前,陈伏涌邀请他到鼓楼的一家酒馆欢饮。

在那里,温越遇到了总兵王宇少、游击刘艺间和灵坮等人。

而他对这三人的印象并不好,典型酒囊饭袋,都是些吃喝玩乐、不顾军士死活的官员。

趁着一个机会,陈伏涌私下里对温越表示,希望他能够留下来。

并承诺会尽力说服李巡抚和其他官员接受温越的要求。

他还表达了与温越一同援助洛阳、共同谋求富贵的愿望。

……

崇祯二年的十一月,朱仙镇的天气已经开始变冷。

朱仙镇旁的营地里。

青牙军的军士们都披上了红色的毛皮大衣,戴上了手套,并在铁盔内加上了保暖的羊毛帽子。

温越刚刚从朱仙镇回来,去祭拜了镇上的岳飞庙,并购买了当地的特产。

这朱仙镇自古以来就是开封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城镇,也是明末四大名镇之一。

即使在明末这个多灾多难的时期,这里的商贸活动依然繁荣。

温越选择在这里扎营。

一方面是因为靠近水源,方便军马饮水。

另一方面也是有些瞻仰这里的历史底蕴。

当温越回到自己的中军大帐时。

陈伏涌正在大帐内等着,而他的儿子陈得则显得有些焦躁不安。

温越笑道:“陈总兵来得凑巧,本将刚好买了些镇上特产,正好一起吃上一二。”

陈伏涌听后笑了笑:“那便却之不恭了。”

在两人坐下后,陈伏涌正色道:“温将军,此次下官过来,是奉李巡抚的命令,来与将军商讨清缴流寇,以及援救汝州之事。”

此前,温越向李风弦等人索要巨额的银两和粮食,这让他们非常不满,认为他在敲诈勒索。

而看他们不愿意拨下米粮的意思,温越直接拿出兵部文书。

表明自己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赶到山西。

留给李风弦等人思考的时间不多。

而在翌日。

李风弦这位巡抚携同开封的官员们一同参观了温越的军营。

见识到青牙军的六千名精兵强将后,心中的疑虑终于打消。

之后,李风弦便造访了周王,并在返回后与开封的同僚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最终同意了温越的要求。

然而,在具体支付条件上,双方还是各有观点。

温越坚持要求全额预付十万两白银和两万石粮米才愿意出兵,而李风弦则对此表示绝对不行。

一来生怕温越收款后不履行承诺。

二来筹集这些物资对他来说并非易事。

经过一番让步,温越同意先收取三万两白银和一万石粮米作为首付款,剩余的部分可以在几个月内支付,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军队的粮食补给不断。

这一点是他不能妥协的最低要求。

李风弦对此觉得还能接受,只要能够解决洛阳的危机,提前给予一些报酬是应该的,这尽管筹集粮草确实存在难度。

就在这几日的时间内。

流寇肆虐的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豫西地区。

李自成不仅有加强了攻击洛阳的意思,还积极清除其周边的各县城。

不久前,汝州的知州钱正作向开封府发出求救急信,称有大量流寇正在猛烈攻打汝州,情况危急,请求立即派兵援助。

汝州地处河南府、开封府和汝宁府之间,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自从李自成流窜进河南之后,汝州境内的诸县城相继失守,仅剩下孤立无援的汝州城。

如今,李自成自然将汝州视为必须消灭的障碍,急于将其攻克。

自月初开始,他的军队就开始围攻汝州,不断有求援的消息传来。

若非河南巡抚李风弦手中缺乏足够的兵力,他绝不会眼睁睁看着河南府的城池一个个沦陷。

他也曾派遣过援军,但援助的兵马在汝州城外被李自成击败数次后,便不敢再轻易出兵。

目前的军情,洛阳的情况尚有转圜余地,而汝州则岌岌可危。

因此李风弦决定请求温越领军前往救援,同时观察青牙军的实际战力。

如果温越的军队真的像传闻中那般强大,那么未来救援洛阳的战斗,李风弦将更有信心。

“温将军,我已经主动请求出战,准备迎敌,在日后的剿灭流寇作战中,你我都要并肩杀敌,一起作战了。”

陈伏涌显得义无反顾。

他在今日早些时候,向河南巡抚李风弦主动请战,并表示愿意与青牙军一同前往汝州解围。

自家将领有敢出战者,李风弦非常兴奋。

对陈伏涌是好一阵夸奖。

并且李风弦也向陈伏涌保证,一旦成功解围汝、洛,成功剿灭流寇,未来一定会向朝廷推荐陈伏涌担任河南总兵官。

虽然总兵和副总兵的任命,需经朝廷批准,但有地方官员的推荐,事半功倍。

“能够与陈军门共同剿灭流寇,本将自然求之不得。”

温越答应得很是爽快,既然已经收了钱粮,那就没有必要推诿。

而陈伏涌愿意与他一同出征,正是他所期望的。

因为陈伏涌是河南本地人,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民情非常熟悉,有他随行,将会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温越还想亲自观察一下当地官兵的战斗能力,了解他们的战术和策略。

在讨论军事计划时,两人一边品尝着朱仙镇的特产,一边研究着陈伏涌带来的河南地图。

温越总觉得这张地图看起来有些抽象,非常粗糙,如果按照地图行军,很可能会迷失方向。

但至少,有地图总比没有强。

“从开封到汝州有五百里的距离,为了贼人可能围点打援,在下觉得大军应该先到郏县集结,将粮草辎重储存在那里。”

陈伏涌建议道:“而开封到郏县这只有四百里的路程,如果快速行军,先锋部队可以在五日内到达,随后大军主力以及和粮草辎重,也可以在七八日内到达。

“等全军集结完毕,粮草充足,就是对汝州的流寇发起猛烈的攻击的时候了。

“从郏县到汝州只有百里的距离,如此短的距离,我们不必担心流寇会截断我大军之米粮供应。

“而即便先锋部队,先遇到流寇攻击,我大军也能快速支援。”

温越思索片刻,微笑道:“便如此言吧。”

……

当天,温越就跟随陈伏涌入开封府拜见河南巡抚李风弦,领了命令,并办理了相关公文。

一日后,温越与河南副总兵陈伏涌一起举行誓师仪式。

出征前,巡抚李风弦带领开封府的所有官员前来送行,还有当地士绅前来犒赏三军,场面十分隆重。

除了留下朝安领着一些辎重兵,留在朱仙镇,保护营地内的粮食和银两外,其余的青牙军全部动身。

陈伏涌也率领他的总兵营全力出动。

其总兵营包括军士和家丁在内,约有两千五百人。

另有近两千民夫负责运送辎重。

人数加在一起过万,算得是气势磅礴。

行军路线是从开封出发,经过蔚氏、禹州,最后到达郏县。

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二日,禹州境内。

刺骨的寒风吹打在脸上,让人感到极其霜冻。

这个时候,已经算是后世的十二月。

而河南这一带的寒冷程度并不亚于京师北方之地。

所以,行进中的军队,许多人把头和脸都裹得密密严实的,用来抵御严寒。

放眼望去,四周荒凉无人。

只剩下残垣断壁和路旁的累累白骨,一路上的景象令人感到凄凉。

刚开始从开封、蔚氏出发还好。

但继续往西走,温越又感受到了当初在顺德府、广宁府等地行军时的那种荒凉感。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旱灾和蝗灾的影响,导致庄稼歉收,百姓生活困苦。

其次,由于流寇的频繁袭击和兵匪的反复清理。

这一带的村庄几乎被摧毁殆尽,很难找到一个幸存的村庄。

能够完善下来的,要么是有着围墙的城市和县城,要么是靠山靠水有着天然保障,还聚集在一起的大村落。

这些地方通常都有坚固的防御设施,如深沟、密林和高墙。

甚至有些寨子的墙壁厚度,不亚于当地的县城和州城。

这些大村大寨,通常是由当地的豪强或大家族建造的。

他们在乱世中寻求自保,经常在流寇、官兵之间来回当墙头草,以维护自己的家族为首要考虑。

河南地区的地形,还算平坦,一马平川。

放眼望去,全是平原和黄土。

四周寂静无声,连树木都稀少。

冷风夹杂着雪花迎面扑来,使得周边更加凄凉和空旷。

“温将军,按照现在的大军速度,我等今天便可以到达郏县,所以不如让军士们好生休息一下,连续行军多日,他们多是疲惫不堪了。”

陈伏涌声音从旁边传来,打破了四下的寂静。

温越转过身来,看着身边的陈伏涌,发现他的脸色有些苍白。

光是几天的行军情况来看,陈伏涌的总兵营与青牙之间的差距,极其明显。

如此天气下,陈伏涌的军士们不免一个个抱怨连连,尤其是那些民夫,完全是叫苦不迭,行动迟缓。

相比之下,青牙军军士们每天精神高昂,行军过程中从来没有拖沓。

要知道青牙军的军士们在行军的过程中,还披着沉重的盔甲呢!

而陈伏涌的总兵营,完全没有遵守大明军律,还将盔甲和连着手上拿着的武器,全部交给了后方的民军队伍。

即使这样,他们仍然步履艰难,如果不是陈伏涌的家丁营不断激励和监督,承诺大军解围之后,给予丰厚的犒赏,不然军心早就涣散了。

对此,温越心中暗自摇头,这大明腹地的官兵已经彻底腐败堕落了。

此次大军出征,分为前军、中军和后军。

前军是高严的千总骑兵,和辎重兵先行一步,已经抵达郏县。

接着是温越和众步兵组成的中军,还有一部分陈伏涌的步骑兵一起跟随。

最后是大批辎重队伍,主要由民夫组成,落在最后,负责运送粮草和杂务。

实际上,古时候,军队中一般是没有专门的辎重兵。

运送辎重和粮草的任务,都是当地征收民夫,或者是出征前调配民夫负责。

到了明中时候,才设立有专门的辎重营,用于运输粮食和物资。

不过多在边关地区,像河南这样的腹地,官兵们却没有这样的辎重营,还是调配民夫运输为主。

温越的军队共有六千人,每月消耗的粮草将有七千多石。

再加上陈伏涌的几千人马,所需的军粮数量更为庞大。

温越预计汝州之战不会持续太久。

不过即便如此,温越和陈伏涌商议一二,还是带了数量不少的辎重,以防万一。

由于陈伏涌的军队缺乏足够的马车和牲畜,民夫们不得不使用各种车辆,来人力运输。

而要在数百里的路程上步行,又是这严寒天气。

民夫们出现疲劳和不满情绪,自然是免不了的。


  (https://www.zbwxw.net/book/3610588/1111065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