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决战前夕(二)
崇祯三年,秋意正浓。
九月十日的晨光透过薄云,却未能驱散北风带来的寒意。
军帐中,气氛凝重。
自昨日接到催促战事的圣旨。
今日,一众将领齐聚一堂,共商大计。
温越与众将站在锦州各地的精细沙盘前。
沙盘上,地形地貌栩栩如生。
温越开口道:“据哨骑报告,自十五日起,女儿河北岸的敌军已从峰路山、河水北岸撤离,主力集结于长泾堡、伊家岭一带。
“据我们的情报,该区域的敌军兵力估计在七万至十万之间。
“在伊家岭等地,驻扎的是敌汉军各旗,以及朝鲜所部。”
温越一边说着,一边在沙盘上插上小旗,清晰地展示出敌军的布局。
在场的将领们无不感叹,沙盘的使用让战局的分析变得更加直观。
温越的手指又转向了苗柏堡,它距离伊家岭约有十几里。
“此处的敌军以蒙满二黄旗为主,还有众多蒙古骑兵,包括外藩蒙古,以及大量随军奴隶、辅兵,总人数不会少于十万。
“相比之下,锦州城外的敌军数量较少,只有满洲蒙古四旗,加上一些辅助兵力,总数不会超过四万。”
最后,温越的手指落在了遥远的义州:“此处敌军数量更少,旗丁不会超过一万,其余都是辅兵。”
温越寥寥数语,便将建虏的部署情况阐述得清楚。
在场的将领们听后陷入了深思。
温越的目光在众将间扫过,见他们皆在沉思,嘴角微微上扬,开口道:“据本伯分析,建虏这两日内会主动发起攻击!
“女儿河北岸,将是此次大战的主战场。
“建虏在苗柏堡部署重兵,恐怕是打算在大战的同时,出兵截断我军的后路,进行劫掠。”
“因此……”
温越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此战,我军将以防御为主,守中带攻,实行坚壁清野之策,尽最大可能给予建虏沉重打击!”
他指向沙盘上的苗柏堡:“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苗柏堡的建虏是准备切断我军的粮道,还是在伊家岭左翼布阵,与我军主力形成夹击之势……”
温越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王将军,刘将军!”
王宸霆与刘继虎应声而出,抱拳道:“末将在!”
温越神情肃穆:“你们需频繁派遣哨骑,密切关注苗柏堡动向。
“一旦我军与建虏主力决战,若他们出现在伊家岭左翼参战,你们必须立即调集精锐骑兵和步兵,北渡女儿河,从后翼发起攻击,进行牵制!
“若苗柏堡的建虏并非与我军主力形成夹击,而是意图切断我军粮道。
“你们则要坚守城池防线,确保相互支援,不得有丝毫懈怠,务必做到同气连声,相互应援!”
两位大将神情认真,高声领命:“是!”
温越的目光在曹变蛟、牛苛和汤通三人之间流转,道:“曹将军、牛将军、汤将军!”
面对三人,他郑重道:“尽管锦州的敌军数量不多,但你们绝不能有丝毫松懈!
“曹将军,议事之后,请立即派遣信使进锦州城,通知守将军我们的决战计划。
“守将军经验丰富,当你们在外围与敌军激战时,他定会给予有力的配合,共同击败敌人!”
他略作思考,继续道:“长泾堡周边地势开阔,利于建虏的大规模骑兵行动。
“因此,我们必须以防御为主。
“神机营的神威大将军炮二十门,以及大量火箭车、臼炮、神火飞鸦等火器,都应部署在此。”
洪承畴轻咳一声,插话道:“我们现有的战车,大部分也可以安排在这一区域,大约可以集结上千门佛郎机炮!”
众认继续议事。
都认为建虏可能的进攻起点有两个,一是长泾堡,二是锦州城南的小凌河西岸。
这些地方距离女儿河大约都是二十里。
建虏的骑兵有着广阔的场地使用。
其实,从军事策略的角度考量,小凌河西岸本非敌军骑兵的理想集结地。
因为河流对面即是锦州城,城中守军随时可能渡河形成夹击之势。
然而,哨探回报,清军大营撤离后,该段河流的浮桥已悉数被毁,这无疑改变了局势。
此时的锦州城守军,连最基本的柴木都捉襟见肘,更不用说搜集材料重建浮桥。
因此,锦州城内的守军只能从城西出兵。
这意味着他们将直面城下二红旗的清兵,以及长泾堡的敌骑。
由此看来,小凌河西岸也成为了清骑可能的布阵之地。
祖大寿凝视着沙盘,陷入深思:“北岸的决战,关键在于伊家岭等地部署的汉旗军队,若能击溃汉军旗,便可从左翼包抄,对敌骑形成夹击之势……
“只是该地地形复杂,地表坑洼遍布,沟壑纵横,田地众多,战车和土车难以通行。
“而建虏又将汉旗炮营,以及他们的铳兵布置在此……”
众人也注视着伊家岭,眉头紧锁。
显然,王德寿等人的兵马布置,正是为了应对温越。
他们吸取了教训,将火炮置于远处,避免与青牙军的火炮营正面交锋。
同时寻找有利于他们作战的地形地利。
祖大寿沉吟片刻,最终下定决心,对温越说道:“温老弟,你的青牙军就坐镇中军,这汉旗交给我来应对!”
温越道:“祖帅同样肩负重任,中军与右翼都离不开你,建虏汉旗,还是由我的青牙军来应对。”
祖大寿摇了摇头,提议道:“温老弟的左翼兵力似乎还是稍显薄弱,这样吧,我将麾下的一万新军也部署在左翼,与青牙军协同作战。”
洪承畴同样认为温越的左翼兵力不足。
在即将到来的北岸决战中,明军可以出动八、九万兵力。
尽管青牙军是精锐中的精锐。
但以万余兵力对抗数万汉军,还是有些冒险。
尤其是在地形不利的情况下。
如果加上祖大寿的一万新军,胜算将大大增加。
而将这万余兵力分派到左翼,中军与右翼的兵力依旧充足。
仅凭防守,洪承畴率领的中军有信心坚持住。
一旦青牙军迅速击溃汉八旗的军阵,即可从侧翼包抄,进行支援。
最终,众将达成了决定。
青牙军的骑兵营部署在右翼,而祖大寿的新军步营则用来支援温越。
两支强军联手,迅速解决左翼的敌人。
最好是击溃北岸的清军,进而向苗柏堡推进,切断清军粮道。
一切战略部署完毕,众将各自归座。
温越环视在座的每一个人,神情凝重:“自战火燃起,皇上日夜忧虑,今日特降旨意,誓将贼寇彻底铲除!
“吾等受皇恩庇护,当忠君报国,誓死以赴。
“此战,功必赏,过必罚,望各位铭记于心,戮力同心,杀敌报国。
“若有胆敢懈怠者,定将严惩不贷!”
尽管语气严厉,但温越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心中却涌起一丝哀伤。
战场无情,生与死往往只在一线之间。
战后,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又有多少能安然无恙,又有多少将永远消失?
他诚挚地说道:“能与各位并肩作战,吾深感荣幸!”
说着。
温越猛然拔出自己的佩剑:“此战,唯有前进,绝不后退,誓与贼奴一决生死!”
他高声喊道:“吾军万胜!”
“万胜!”
“万胜!”
“万胜!”
剑鸣声此起彼伏。
所有将领纷纷抽出佩剑,齐声高呼。
就连洪承畴、张霖若、王恩宠等文官太监,也都怒目圆睁,满腔热血。
众人的狂呼呐喊,激起松山城内军民的共鸣,欢呼声此起彼伏。
那狂涛怒海般的呼喊声,向四面八方传播,又有更多军士怒吼回荡。
……
崇祯三年,九月十一日。
晨曦初露。
熊一扬在微光中,最后一次环视他帐篷内的私藏杰作。
这些私藏杰作,实则是一排排令人毛骨悚然的头皮。
它们属于建虏、蒙古、或是汉旗兵,被精心陈列于镶满金银的特制架上。
金属的冷冽光泽与头皮的惨状交织,构成了一种诡异的美感。
最新的“作品”,是正白旗巴牙喇甲喇章京瑟卖的头皮。
这背后的故事,源自骑兵营的兄弟林艮具。
林艮具对麾下骑士的伤亡深感痛心,誓言要让瑟卖遭受世间最残酷的刑罚。
鉴于熊一扬在“折磨艺术”上的专长,林艮具向他求助。
兄弟有求,熊一扬义不容辞,于是瑟卖成了他的又一“杰作”。
每个人的癖好各不相同,而熊一扬的,就是在无人时,静静地欣赏这些“艺术品”。
最终,他满意地长叹一声。
听着帐篷外隐约的喧嚣,再次整理好衣甲,昂首阔步地走出帐篷。
刚踏出帐篷,便被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所包围:“大将军万胜……大将军万胜……”
熊一扬看见,大将军温越,身披御赐明光铠,腰佩御剑,披着鲜红的披风。
在众将士簇拥下,威风凛凛地策马而来。
而越来越多的将士跟在身后加入,形成了一道壮观的队伍。
“大将军万胜!”
熊一扬高声呼喊,融入了这股洪流。
青牙军如怒涛般涌出营地,放眼望去,明朝其他营地也纷纷涌动。
人马如潮,喧嚣之声此起彼伏,一波高过一波。
视线转向十几里外的清军营地。
同样的,兵马集结,大地仿佛要被这无边的人海淹没。
欢呼声在遥远的天际回荡,无数明朝将士从营地中涌出。
他们跨过己方曾经的壕沟,再越过原本清军营寨的防线,最终汇聚在前方的广阔平原。
各军各为单位,逐一布阵。
左翼由青牙军与祖大寿新军组成,右翼则是各总兵骑兵主力。
中军则是洪承畴亲营与各军步兵。
一起构成了东西绵延十余里,南北宽广数里的宏大军阵。
军阵之长,东西方向似乎无尽延伸。
密集的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温越也处在中军中,骑着高大的血红骏马,身旁是此次北岸大战的各路将领。
各大将身后,是他们麾下各大将官。
一个个顶盔披甲,金戈铁马的气息扑面而来。
浩大的军阵缓缓向前推进。
远处低沉的号角声不时从清军营传来,隐约可闻。
洪承畴与温越并驾齐驱。
他身披重甲,外罩甲袍,骑着神骏马匹,儒雅中添着几分威严。
监军张霖若也身着官袍,骑在马上,神情严肃。
不过略微颤抖的双手,泄露了他心中的紧张与不安。
前来宣布圣旨的天使王化徳,此刻也随大军出征。
他本可于昨日返程,向京师复命。
但他心中却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冲动,不愿错过这场史诗般的战役。
如此波澜壮阔的战斗,若不参与,是否将留下遗憾?
王化徳暗自盘算,参与这场关乎国运的大战,不仅可为将来增添谈资,更能在资历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使亲征,对军心士气的鼓舞无与伦比,更能在帝王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此时那股大战前夕的壮丽气氛深深感染了他。
王化徳跃马扬鞭,豪情满怀,环视四周旌旗招展的无尽人马。
他不免慷慨激昂,高呼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千里路云和月…………”
对温越、洪承畴以及各军总兵而言,王化德在军中是个累赘。
毕竟,他的天使身份不仅不能上阵杀敌,反而需要分兵保护。
不过王化德作为天使在军中,对提升士气的作用显而易见。
温越微微一笑,对王化德说道:“有公公在侧,王师定能旗开得胜,大破敌军!”
王化德笑道:“咱家深知自己能力有限,论谋略、论勇武,都难登大雅之堂。
“但咱家有肝胆,为大军擂鼓呐喊,鼓舞士气,这还是能做到的。”
张霖亦是朗声大笑,他道:“本监军同样有如此心思,就让我等一同为大军助威。”
两军缓缓推进。
犹如天边的黑线逐渐逼近。
对面的清军同样列阵以待,他们步骑交层,犹如波涛汹涌,占据了前方的旷野平原。
从空中俯瞰,两军的气势充盈破天。
此番北岸决战,两军人数接近二十万之众!
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胜负如何?
(https://www.zbwxw.net/book/3610564/1111053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