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深夜细谈
当孔老先生念叨酣畅之处,忍不住手舞足蹈笔画着,仿佛一个反老还童儿童似的,读到激动处恨不得仰头长啸,放声高歌不已,尤其读到“凡归属我大唐之子民,虽远必救!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再也抑制不住那高昂之激动情绪,拿起桌上的戒尺狠狠的拍了几下桃木茶几,“啪啪”之声,不绝于耳!
“好!好一个,“凡归属我大唐之子民,虽远必救!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倘若我唐人,人人有如此之气节,我大唐诸侯国岂能依旧蜗居在这这小小西域边陲弹丸之地域,倘若我大唐君王有此鸿鹄之志向,我大唐早呈现出一片已欣欣向荣之势,使天下归心,万国来朝,与天下人共畅饮,开万世之太平之盛世!“
“是啊,老大人所言极是!但如今您也看到了,唐王李渊昏庸不堪,生活奢华无度,完全不顾百姓之疾苦,整日寻欢作乐,沉迷酒色之中,四周莺歌艳舞不绝于耳,酒池肉林绝非虚谈。日日不理朝政,朝中奸臣当道,魑魅魍魉横行霸道,身边的宦官也忘乎所以,只懂得营私舞,整日里就酷爱欺压忠良之辈,唐王还猜忌之心颇重,弄得整个朝堂乌烟瘴气,人人整天惴惴不安,长期此往,真到了那个时候,“国将不国,民何安处?”国将不国,家何能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绝非小指一时之戏言,老夫子您学识渊博,博古通今,不知小子说的是否在理?如有异议,万望老大人斧正!小子不胜感激涕零!
“哎!老太枉为天下儒家之泰斗,竟不如你小子看得通透,不瞒小友,老夫经历了挚友惨遭灭门之祸,自己在朝内又处处遭受排挤,捉襟见肘,也深知早已不受君王之待见,故而抛印卸甲,辞官而去。转而来投奔你爷爷以寻求庇护。”
“哎!老大人您和我爷爷是生死之交,哪里有什么庇护不庇护之说的,就是看得起我爷爷,信任我们萧家,我们早就盼着您一家早日来到萧府,早就收拾完毕,就等您老随时入住,全家高兴都来不及呢!您说这话就太见外了,没有把我们萧府众人当自己人,哪里自己家人还和自己家人客套一说的?您说是这个道理不?您再这么想,就显得咱们两家就太过生分了哈!而您老辞官甩印而去,在小子看来:您这是一招妙棋,彻底脱离苦海,“与其受制于人,不如听命自己”,这样才能够早早脱离苦海,才能见那彼岸之花之真容,小子一时戏言,倘若有任何说法不妥当之处,万望老大人您不惜吝啬以赐教啊!”
“你个小狐狸,我甚至幻想过在你这幼小的身体里,究竟隐藏这那方怪物,竟然如此厉害!萧厉山虽有“儒帅“之称谓,为人处世一向公平合理,从不会有这么多弯弯绕,但老夫深知他绝对无你这般雄韬伟略!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心胸,真不知道是哪个神仙弟子啊,老夫倒想对你考校一番,不知你才情如何,可容老夫以考校一二?”
多年来,孔捷达老夫子虽然被世人誉为”天下文人之脊梁“一直为无法找寻合适自己学术的继承人而惆怅不已,唯恐自己哪天老去,自己学术后继无人,而遗憾终身,机缘巧合之下遇到萧寒,一时间,见猎心喜,忍不住动了收徒之心思。
“哈哈,老大人您倘若感觉小子入得了您老的法眼,尽管考来,小可虽说没有什么才情,也过粗读过几本书籍,自诩算是半个文人吧,老大人您请出题”萧寒忙起身躬身施礼道。
“你可知晓何为”《四书》?,何为“《五经》?”老夫子一捋那煞白胡须,悠然自得婉婉到来。
“《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又称四子书,为历代儒学子首要研习之书。前朝大学士朱熹取《礼记》之大学、中庸篇,分章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故而四书为以上之说法,而:”《五经》“:《五经》于书常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历代儒学子核心研习书经。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礼恭俭庄敬,易洁静精微,春秋属词比事。在咱们老祖宗医学中就指出:《五经》是指(心、肝、脾、肺、肾)五脏之经。
前朝古人起名《五经》,具体所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这五部书是我们大唐诸侯国至今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大唐诸侯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诗》又称《诗经》,是我大唐诸侯国国最早的一部诗集,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目前存世共计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目前存世共计40篇。各篇的创作年代,大部分已不可确知。根据部分诗篇考查,最早的约作成于前朝西周初年,最晚的约作成于前朝春秋中期。全书是经过五、六百年时间的积累、并经过多方大儒们辛苦搜集,并深层加工和润色而成的。
前朝儒经《白虎通义·五经》曰:“以为孔子居周之末世,王道陵迟,礼乐废坏,强凌弱,众暴寡,天子不敢诛,方伯不敢伐。闵道德之不行,故周流应聘,冀行其圣德。自卫反鲁,自知不用,故追定《五经》以行其道。”也就是说,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编订五经宗周以成王道。在乐经散失之前,其实有《六经》:《诗》,《书》,《礼》,《乐》,《易》及《春秋》。统称为《六经》,在《礼记·王制》有言:“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诗书礼乐,是前周朝的贵族教科书。虽然诗书礼乐是儒家递相传习的典籍。但儒家之外,前朝战国各家也多传习。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后《乐经》失传(一说没有此书),从此以后世人皆称之为《五经》之说法,老大人您看小子所说是否正确?”萧寒言毕,再次恭敬躬身施礼答道。
"不错,说的不错!没有想到你竟然对我家元祖孔老太爷的《四书》,《五经》之出处考究如此详细,真大大出乎老夫之意料,就连一些翰林院的老学究们都不一的知晓的如此详细!可见你对《四书》,《五经》所下的功夫非同一般!足以叫那些天天高高在上,自诩高人一等的天下俊才们汗颜!”
孔捷达老夫子,一边津津有味的细心聆听萧寒所陈述,一边不满其门下文人学士之做学问态度,此刻深深抱怨不已,真想叫他们看看:什么才是做学问的态度,什么才叫虚怀若谷,整个一天天的一个个鼻孔朝天,各个恃才傲物,是时候该抽空整顿下门下的学风了!
“那我就先考究你一下关于四书之章节感悟,萧寒小友你可敢与一试?”
"没有问题,请老夫子出题,学生洗耳恭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章节你做何解?孔老夫子端坐太师椅上,轻轻捋着胡须笑言。
“老大人啊,这是出于四书之《大学》开篇第一章,学生是这样认为的: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在咱们大唐诸侯国前朝那些先贤们,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前朝儒学大家们“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后世之人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不难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咱们大唐诸侯国各位前辈先贤们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咱们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事实上,作为咱们大唐诸侯国之所谓的”文化人:-儒家学着们,,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这就是小子对《大学》开篇第一章的浅薄认知,请老夫子斧正!萧寒躬身施礼道。
“好!好一个《大学》开篇之认知,对老夫都有醍醐灌顶之功效,哈哈哈哈”,孔老夫子喜不胜收拍手道。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何解?
“老夫子,这句话出自《中庸·第二十章》,它的译文为:”仁就是爱人,爱自己的亲人就是最大的仁。义就是处事合乎情理,尊崇、敬仰贤德的人就是最大的义。”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解?”
“老大人,这句更是出于:《论语·雍也篇》,它的译文为:”一个人过于质朴,缺乏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过多,不够质朴,就显得轻浮。质朴和文采两方面结合得好,才称得上君子。”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何解?”
“老夫子:这是出自《孟子·离娄上》的文章,它的译文是:”诚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心诚意是做人的道理。”您看对否?萧寒笑答道。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何解?”
“老夫子,它来自《诗经·衡门》中的段落,其译文为:“难道想要吃鲜鱼,定要鲤鱼才可取?难道想要娶妻子,必得宋子才欢愉?凡事未必非得要那最好的,但要最合自己心意的。”
“哈哈哈哈”孔捷达老大人越发的喜爱这个挚友爱孙了。
“.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何解?”
“老夫子,它来自《尚书·大禹谟》,其译文为:”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这是自然规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何解?”
”老大人:《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此言来自:《礼记·学记》,其译文“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何解?”
“老大人,此文章来自:《易传·象传上》,其译文为:”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见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厚德载物!“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何解?”
“老夫子,您来这是暗有所指啊,来磕碜小子的吧?”萧寒一瞥那小嘴巴,仿佛挂了几斤油瓶似的,抗议道。
“哈哈,难道我们的”萧大魔王“的威名怎么来的,你心里没得数吗?”孔老夫子愈发开心打趣道。
萧寒额头顿时布满黑线,嘟噜道:
“禀老夫子,这句话来自《春秋左传·隐公三年》其译文为:爱护自己的儿子,就应当从道义上去教导他,(使他)不要走上邪路。'”
“哎,来之前我到有这个打算,来说教说教你这个顽童,万万不要再走上歧途,哈哈,事到如今,老夫到做了个恶人了,哈哈哈哈!”
“老大人,不知小可是否有幸可以成为您的弟子呢?”萧寒趁热打铁道。
“什么?什么!你再说一次,”听闻此言,孔捷达老夫子立即收起之前打趣之心态,双目微微泛红,左手用力撑着梨花木太师椅的扶手,右手颤颤巍巍激动的指着萧寒道;
“你,你是,是说。打算拜老夫为师?此话当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天竟然如此失态,说起话来都开始结结巴巴了,“
“老大人,莫非小可就如此不堪入目,入不了您老的法眼啊?萧寒故作伤心泛着白眼俏皮道
“老夫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哪里会嫌弃!”孔捷达老夫子这个时候迅速反应过来,明知道此刻挚友爱孙在打趣自己,但是生怕世人来抢走这个梦寐以求的弟子。赶紧答应道......
(https://www.zbwxw.net/book/3609568/5119078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