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唐朝生意人 > 第八百零五十一章 上行才有下效

第八百零五十一章 上行才有下效


        第三步走,安内。通过“去杠杆”的目的来掌管中央禁军,军队是国家的命脉,是政治的基石。为了达到对羽林军的控制权和统治权,武则天任命大将程务挺和张虔勖分别为羽林军左右统帅,负责洛阳的安保工作。

        第四步走,攘外。通过“去库存”来加强地方控制。武则天派出了自己的嫡系部将,进驻全国最为重要的军事重地和要点,分别派左威卫将军王果、左监门将军令狐智通、右金吾将军杨玄俭、右千牛将军郭齐宗往并州、益州、荆州、扬州四大都督府,与府司共同镇守一方平安,严防地方暴乱。

        武则天四步走的效果是看得见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达到了国泰民安的地步。

        而与此同时,李显也不是吃素的,他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被自己的母后瓜分掉,他很快发起了“三板斧”的反攻倒算之举。

        第一板斧:扬名。在他的安排部署下,很快完成了登基大鼎——受册为帝,这样一来,他直接为了自己正了名,也拥有了临朝听政的权力。

        第二板斧:立万。他很快改元“嗣圣”,大赦天下,也想通过这种怀柔的方式来争取天下人的支持,想靠自己的双手拓出一片新天地来。

        第三板斧:亮剑。为了打造属于自己的势力集团来,李显本着亲不亲一家人的原则,果断地封太子妃为皇后,果断地把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从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随后又提拔为侍中,同中书门三品,直接进入丞相集团。目的很明确,冲击武则天极力打造的以裴炎为首的丞相集团,夺回属于自己的话语权。随后,又果断地授乳母之子为五品官……

        就在李显惊世骇俗地亮剑时,武则天也没有袖手旁观,她选择了“剑拔弩张”,替她打先锋的是“一号丞相”裴炎。

        裴炎有武则天作为坚强的后盾,自然是有恃无恐,马上以上书的方式对李显的所作所为表示反对,理由归纳起来为四个字:任人唯亲。

        面对裴炎火辣辣的直谏,年轻气盛的李显选择了赤.裸.裸的回驳:“我以天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我才是这天下的主子,就算我把整个天下都交给韦玄贞都可以,这是我自己的事,更何是一个小小侍中呢。

        裴炎没有和李显进行正面的争辩,而是秘官抵达了武则天的寤殿,通过一番室中谋,两人很快达成一致:废黜李显,另立新君。

        为了做了万无一失,武则天很快又为自己找到了另一个帮手——刘祎之。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了裴炎和刘祎之这两个左膀右臂的支持,武则天信心大增,雄心万状,一场政治风暴就这样紧张而紧凑地进行了。

        接下来武则天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朝圣”,召集朝中文武百官到乾元殿。

        结果百官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见宫门大开,蜂拥而入一群羽林军,为首的四人正是首辅大臣裴炎和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军军左右统帅程务挺、张虔勖。

        结果没有悬念,羽林军把李显“请”下了殿。一直云里雾里的李显这时似乎才清醒过来,他怎甘心就这么走下历史的舞台,发出了最后的呐喊声:“朕有何罪?”

        回答他的不是裴炎,而是一个更为色厉内荏的女声音

  喝道:“汝欲以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

        就这样,一场发生在乾元殿的宫廷政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草草结束了。

        就这样,一个登基不到一个月的唐中宗,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匆匆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正是因了解这一切,李之才会有之前针对于此的加以引导,利用并不存在的神秘老道,使得高宗为日后的女性当权问题,刻意提升李之尚方剑的使用权限。

        但李之也是心知肚明,这等权限已将武则天此时的天后身份排除在外,也就是说,女性当权的问题,特指武氏之后的任何干涉皇权的女性。

        这一点也早在李之的计划之内,因为他与高宗早已达成共识,武则天的治理天下能力暂时无人可替代。

        至于祭祀黄帝陵的问题,其实也是李之侧面提出来,自进入唐朝以来,三任大唐皇帝随均有不定时的祭祀行为,但绝没讲此视为紧要之事利用起来。

        大唐开始重视此事,还是在六十年后的唐代宗年间。

        看似此举更多与形式主义,更涉奢废妄耗之嫌,实则除李显之上所说的那些重要意义之外,更是一种凸显寻根问祖,不忘家乡故土,炎黄子孙血脉相连、同根同祖的赤子情怀之举。

        原因在于大唐李姓皇族实有胡蛮血脉性质,刻意隆重而张扬的行此以国之势祭祀黄帝陵行为,是一种凝聚大唐子民民族团结的长远意识培养。

        所以,将祭祀黄帝定为国家制度,有利于民族性向心力量的久远,将炎黄子孙的烙印,从此深深铭刻在后世子孙的血脉里。

        实际上炎黄子孙这个重要符号从此衍生至后世现代,仍旧方兴未艾,就是始于黄帝陵祭祀列为国家祀典之后,李之当然对能对此有浓厚的切身感受。

        高宗当然不会毫无原则的信任李之,巧不巧的,李之体内那一缕气劲,潜意识里的有着李姓皇族祖先留给自己的些许猜念,却与高宗数次梦见的情形大体类似。

        这种看似巧合却似乎存在着某种玄之又玄的必然性,才使得高宗对李之的一番忽悠信之确凿。

        更关键的是,唯有他这等君王层面,才更对祭祀黄帝陵行为有深层次的理解,因而对于李之的建议方能有深刻体会。

        但面对着太子李显,高宗绝不会把李之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说出来,毕竟他是下一代君王,而高宗特意点出李之不会主动参与政务,也是在提醒李显,并借此将其将来可能对李之的怀疑早早剥离开来。

        李显再是执政能力不强,皇家优良血统之下的智商可是很高的,哪里还分辨不出父亲对于自己的点拨。

        实际上李显从未认为李之会对将来朝政有染指之心,盖因在他的意识里与武则天类似,同样认为李之性格特点里的的愚忠性质。

        这没有什么新鲜的,历朝历代都会出一两位这样的愚忠忠良臣子,这类人对他人来讲有些忠诚过逾后的偏执了,但对高宗的继位者而言,就是相当靠谱的可信赖之辈。

        无论高宗还是李之,用意就在刻意给李显施加这种深刻烙印,这样才更有利于李之的今后行事。

        也正因有了李之的存在,才能让高宗如此放心的离开这个世界。

        而李之给高宗带来的一年半还要多的寿限延长,而且远离了那种困扰了几十年的病痛,就被高宗更加视为其是李姓皇族的天赐守护者。

        “太子啊,朕知道之前给你说的女性当权一事,你心里必然会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但今后的势局发展会证明一切!但在此之前,正文不会主动对你提供帮助,因为他过早的参与进来,只会加剧你与母后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点你可理解?”

        高宗的话,让心情尚处在悲戚中的李显猛然间顿会过来,忙低声回复:“回阿耶问话,儿深知此理,也更知李先生唯恐自己担上干涉朝政的罪名,所以他不会随便出手的,这一点,儿深知肚明!”

        高宗点点头:“但有一点切记,无论今后局势多么危及,正文会保证你与未来皇后的安全,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将他暴露出来!还有,知道朕为何支走月儿?那是在保护她,同时也是在堤防她,毕竟你妹妹没经历过严酷的政治.斗争,一旦你母后以月儿家人后辈性命相挟,你以为她有几分可能为你保守机密?”

        闻听此言,李显之前的那点悲伤感怀,瞬间就被背后的一丝寒意替代了。

        身为皇宫内院的直系儿孙,他自小听多见惯了皇权争斗中的异常残酷性,自己的两位至亲兄长,就是最近期鲜明的例子。

        尤其与他关系最亲密的李贤,不久前刚刚身殒在被流放之地,以李显的消情来源里,自然能看出来一些武后的影子。

        他们的丧命,或多或少都与自己的亲生母亲密切相关,所以李显一点也不认为,自己父亲的严肃口气里有丝毫夸张成份。

        听到一番李显的唯喏言辞后,高宗也没打算再往深处引领,李显终究会继位成一代君王,什么事都要自己帮他领悟,而无自身的切身感悟,就永远无法真正成长起来。

        所以他的话更多的是点到为止,而不是面面俱到,不然一次两次的危机借助指点应对过去了,对他的成熟没有丝毫促进作用。

        于是他很快就放下了说教,面上笑容再显:“正文,听建成王说道你手里有那一幅突厥汗国地形图,可是久久未能送到朕这里来!”

        李之在他身后收回真元,笑道:“回皇上,是有些生意上的琐事给牵绊住了,去了一趟鄂州城,为的是商贸城货物通往南方的水路开通问题!”

        说罢,他绕到高宗身前,向门外内侍招手示意,交代进入的二人,将那幅巨大的地形图找一合适位置高悬。

        趁此时机,高宗问起水路开通的具体详情,李之细细讲述了一遍。

        高宗欣慰道:“太子,你可听到?正文为了长安城的粮食问题,不经指派默默付出了多少?这里面他可有一分私利获得?前几日交代给你的代朕拟旨一事,目前的进度如何?”

        “回阿耶,三日前已经下颁至乡官层面,并有专人关注此事,第一时间就将落实情况反馈回来,落实到每一层均有经手人签字落押!”李显答道。

        高宗颔首微笑:“做得不错,正该如此!上行才有下效,败国乱人,实由自身不作为兹起,你这种实事亲为方式很值得赞扬!”

        能得到皇上的肯定,而且是不加掩饰的笑容满面,令李显一时间心内极度兴奋,也在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父皇的尊尊教诲。


  (https://www.zbwxw.net/book/3606876/5468368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