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匡复大明 > 第十七章 筹谋

第十七章 筹谋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是不直接办公的,大都是内阁写旨,司礼监批红。皇帝要是直接下圣旨,那就是中旨,合法程度不高。但是这种制度,也是由一些懒惰的皇帝,为自己省事慢慢演变而来的。朱元璋那会设立内阁可不是这么回事,设立的初衷只是给皇帝增加一个咨询机构而已,没错只是咨询机构,除了名誉之外没有什么特权。鉴于明朝当下的特殊时期,崇祯很想改变这种现状。否则就像上一世,帝国到了危机时刻分分秒秒都很宝贵的时刻,为了下圣旨让吴三桂进京勤王,还得低三下四的,恳请内阁快快给吴三桂下圣旨。而内阁首辅怕担责任(当然也与上一世的崇祯,好秋后算账的毛病有关),竟然推三阻四要这个同意、要那个同意,待到感觉出了事牵扯不到自己的时候才写了圣旨发了出去,可是……,然后就没了,李自成打进了北京……。

  崇祯又单独召见了孙承宗几次。就如何进行三大营的整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崇祯表示会全力支持孙承宗,无论什么事或需要什么人,都会予以绝对支持。但有个要求,就是让孙承宗先把三大营的底细摸透了以后再进行整顿,否则若整顿不彻底弄出个三不像来,那还不如不费这劲,直接打乱解散了重建来的省事。孙承宗忙表理解,毕竟这三大营里边牵扯的利益太广,不先摸清底细,采取进行有针对性的措施难免会出什么乱子。

  除了三大营的军事改革外,崇祯还表达了自己要进行限制内阁职权的一些举措,希望寻得孙承宗的支持。

  “朕,是想干点事的,可是一些想法难免会与内阁发生冲突。内阁的阁老选拔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还存有党争不断、相互推诿地乱象。朕认为,阁老不仅要学识渊博,还要对这天下百业都有所了解方可,否则,怎么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施政谋略呢?另外,还要能秉公办事,不推诿、敢担当。可是,爱卿,你看看,现在的内阁,包括前几任的内阁是个什么情形呢?”崇祯语气深长悠悠而言,充满了无限的无奈和惆怅。

  孙承宗仔细的聆听着,他能感受到来自崇祯的那对自己的无限信任,这让他非诚感动,对这位年轻的帝君也深为叹服。同时他也能感受到崇祯那发自内心的充满了种种的无奈。他孙承宗也深深感到一阵无力感,制度的改变太难了,他会牵扯到的利益集团的太广了,来自各方的阻力大得难以想象。孙承宗跟着崇祯的思路想了很久,最后表示,一定会大力支持崇祯的这内阁改革的想法。

  “凡是要先生尽心辅佐了。”崇祯诚恳的对孙承宗表达谢意。

  孙承宗去忙他的大事去了,崇祯这头也开始了他的内阁改制的大事。

  离开的孙承宗不知道的是,崇祯内心其实并没有多么的沮丧,相反,崇祯此时的内心有一种感谢“伟大的”魏忠贤的冲动,他“感谢”的是,魏忠贤经过自己不遗余力的“拼搏下”,已经打破了统治阶级陈旧的、僵硬的格局,只不过,由于魏忠贤的能力有限,还没有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现在的朝堂正处于一中混乱、无序、破碎的局面,这对现在的崇祯来说是一个机遇,绝佳的历史性的机遇。崇祯可以打破陈规,重新塑造这朝堂新风、重新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执政力强的新型的中央集权政府、打造一届不一样的包罗各类全能型人才的新型内阁。这一世的崇祯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巨大的困境可以使一个帝国倒下,就如前世的大明;但也可以凤凰涅槃重获新生,迸发出新的生机,他绝对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崇祯给自己办公的地方取了一个名字“尚书房”,满清的那个“上书房”不会有了,也不会在这里出现了,满清将会被自己无情的抹杀掉。。取这个名字,这是一个信号,是  一个帝国执政方略大变革的信号。最起码,崇祯自己是这样认为的,他在对自己进行鞭策。

  “尚书房”的匾额挂了出去,崇祯着人把自己这个新出炉的办公场所好好的整理了一番,即干净又敞亮。当然,现在除了崇祯自己外其他人都不知道皇上弄这么个房子干什么用意。

  魏忠贤现在的头脑有点冷静了,有一件事,让他心下不宁,那就是天启皇帝批准的让各地给自己建生祠堂的事。就前几天,崇祯皇帝有意无意的提了一句:魏爱卿,先皇以前同意的,给建的生祠堂就继续建吧,以后呢,就不要建了。

  魏忠贤连日来总感觉这事不大对头,他怀疑是不是这个年轻的皇帝要拿这件事来找他的麻烦。想了几天后,他魏忠贤决定速速了却此事,免得被人抓了把柄不好解脱就麻烦了。

  一日早朝,魏忠贤主动奏请皇上,让各地那些准备给自己建生祠堂的皆停建,所结余银两皆捐与九边充作军饷;那些已建好的拆掉,所得木料等材料换做银两也充作九边军饷。并且,空出来的田地待天下耕地重新丈量后一并分与百姓。

  崇祯对魏忠贤的这一态度极为赞赏,并当庭予以表彰。并做为楷模传阅百官,要求他们要向魏公公学习,学习魏公公这识大体顾大局的无私的精神。同时要求大家也要充分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贪墨,贪墨了几许。要百官也要看到大明帝国当前的困境,要努力改过自新,不再要做毁掉这祖宗基业的蛀虫。还阐述了,帝国不是我朱家一家之天下,也是你们诸位大臣之天下,也是这天下百姓之天下。因为这是大家功名利禄所能依附的存在,也是天下苍生赖以幸福平安生存的保障。

  魏忠贤是识趣的,其他大臣能不能提高警惕和觉悟,改过自新那就不好说了,反正崇祯自己把该说的话都寓意深长的告诉了他们,再不改过那可就怪不得咱朱由检狠毒了。

  闲话少叙,再来说说新进的锦衣卫指挥使。

  这老骆家,自打骆养性接到圣旨就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后,可就热闹了,高朋满座那是常有的事。但是,骆老爷子头脑非常的清醒,这个新皇帝在登记之前没看出来有什么政治头脑啊,怎么现在一下自子手段这么高明了?不声不响间,竟然使法力通天的九千岁低头服软了呢?不是放权就是拆祠堂的,咋没见魏老太监发飙啊。不管怎么说,他老骆同志还是很高兴的,毕竟,他是老牌的亲近皇帝的,就算自己再怎么不表态,那在世人眼里他老骆还是皇帝的亲信,这点是怎么洗也洗不掉的,更何况现在这个先皇帝还是非常信任自己的,要不然怎么会让自己的儿子接掌这天子亲军锦衣卫的呢。老骆的态度很明显,他告诫儿子:“万岁把锦衣卫交与你手,你要谨记:一,对皇上要忠心,皇上的每一句话都是圣旨,一定要严从;二,对皇上身边安排的锦衣卫也一定要忠心不二,时刻警戒皇宫大内的安全,这也是第一要务;三,除了皇上的话,其他人的话皆不可信,不可听,田尔耕下场不会多好的,此时你知即可。四,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不仅要有驾驭手下的能力,还要懂得锦衣卫的各项技能,这还需要你平日里多加学习和历练。你可明白!”

  骆养性从小就耳闻目染的学了不少这方面的本领,再加上老骆这个老锦衣卫指挥使的可以教导也使得他这方面本领出众。

  望子成龙的传统那是古来有之的。纨绔子弟是那些家族放弃培养的子弟身上才会发生,真正的核心子弟哪个不是学识渊博,举止高雅的人才。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养成的,这是经过多少年的沉淀而来的。一个家族若没有几个有能力的顶梁柱开疆扩土还不很快就没落了。所以,这骆养性的能力还是无须质疑的。


  (https://www.zbwxw.net/book/3604672/36224328.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