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汉家王朝 > 第七章:千古第一局——鸿门宴(1)

第七章:千古第一局——鸿门宴(1)


            项羽在巨鹿大败了章邯秦军后实力疯狂上涨,虽然在新安城南坑杀了20万降卒,但一路西进的收编扩军还是使他在到达函谷关时军力达到40万(号称百万)。

            本欲高高兴进关中的项羽却在函谷关口看到城墙上竖着刘邦的大旗并且守城军士不许项羽入内。看到“沛”字大旗已经很恼火的项羽在被军士挡下之后积压的怒火爆发。

              老子在前线和秦朝王牌军打得死去活来,你才能在另一边旅游一样走进来,现在据关不让我进去。命令大军直接攻城,一路打过函谷关,直杀到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才驻扎下来。而刘邦军驻扎在灞上有10万(号称20万),两地相距仅40里左右。

          项羽这时的恼怒是刘邦先进关而且派兵阻止自己进关中,接下来曹无伤的话则是触到项羽的软处。

          秦王朝被灭留下大好江山,起义军的抢夺也是必然的结果,这本就是他们攻秦的目的,这种事也是他们最善于做的,捞点好处于己百利而无一害。

            谁也想不到,点燃这把火的竟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果他不点这把火,历史绝不可能会记住他的名字。

          无伤告密,范增献计。

          对于曹无伤这个人直到数千年后的今天也有很多人在猜测他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有说想谋更好的职位,有说是讨厌刘邦,有说是想保命……众说不一我们就不列了。

          曹无伤听说项羽在新丰、鸿门驻扎下来后就私下派人去见项羽。对项羽说:“刘邦那个小人想自己当关中集团CEO大老板,而且拉拢了一批高中层管理人员到处搞宣传,一定要尽早杀了他,千万不能手软。”

            项羽一听更气了,当初就是个跟在自己身边都显得多余的小人,现在倒想爬到自己头上拉屎拉尿还反了他了。吹胡子瞪眼谁也跟项羽比不了,上一秒哈哈大笑下一秒眼就瞪成了珠子。手中的酒樽用力过猛捏扁丢出去老远(后面项羽的将士还曾用酒樽砸死了起义军中的现任韩王),众将也群情激奋嚷嚷着灭了刘邦。

            恰巧范增在项羽旁边,一听这消息也对着项羽一通这样那样的说的条条是道。什么刘邦有帝王之气,平日喜欢美女和金钱,到关中却一样没取,其野心一定不小啊,早杀早安心……

            总之一句话——留着是祸害,能杀别逼逼。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史记•项羽本纪》

            秦末的起义军谋士之中我们知道的张良足智多谋料敌先机,范增却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两人各辅一君,怎耐项羽不如刘邦虚心听取。

            范增(这个人很重要,可以说是项羽手下第一谋士),居鄛(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区亚父乡又传安徽桐城练潭)人,项梁死后跟随项羽,后封为历阳侯,被项羽尊称为“亚父”。

            他一直的主张就是杀掉刘邦免除后患,但项羽碍于道义颜面不肯做。直至最终刘邦谋士陈平用离间计使其君臣反目,心灰意冷的他告老还乡,路上疽病发作而死。虽然项羽经手下劝解知错后痛苦不已但两年后项羽也兵败乌江自刎而死,因有悬赏遗体被汉军抢夺撕扯分尸。

            亚父也说要杀,项羽就立刻传令让后厨犒赏三军,把肉酒都拿出来分下去,就连自己的小灶也带着一众将领吃了一遍。吃饱喝足明天去攻打刘季那个小人,最好直接灭了他,灭不了也要把他赶回老家杀狗种地(当然这种可能性等于零,杀掉是最可能的)。

            项伯夜救张良,张良为沛公计。

            项伯是刘邦的谋士张良的朋友,而且当年秦王朝统治时项伯杀人犯了罪是张良帮助他活下来。一听说项羽要攻打灞上的刘邦军队,担心张良会被一同杀死星夜赶往灞上告知张良一切,劝他逃走不要陪着刘邦送死。

            项伯作为楚军的高级将领,竟然亲自跑去告诉张良项羽要攻打刘邦,而且随后与敌主帅结为亲家充当信使。项羽身边有这种叔父也确实可悲。

            张良一听这下出大事了,项羽要打过来,幸好项伯念旧情来报信,不然明天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推脱不走说:“我是代替韩王送沛公入关的,现在这么危急的关头独自逃走太不义了,我一定要先去告诉沛公一声。”

            张良进了主军营帐就把项伯说的一切都告诉刘邦了,刘邦第一反应是:“为之奈何?”(我们注意下刘邦的反应,包括后面的同样反应)

            张良也开口问刘邦据关不许诸侯进入是谁给他出的馊主意,他深知这是一个最错误的主意,因为这个主意可能就使刘邦之前所有的努力白废掉。

            刘邦吞吞吐吐的说出了实情。当初封了咸阳宝库以后就有一些小人向刘邦建议直接封住函谷关口不要让其他的诸侯进来,这样刘邦就可以做关中王了。刘邦的野心一下被提起来,当即就应允了。

              小人总是很多的,他们的职业道德就是“大不了换老板”,曹无伤这种是小人;诓骗刘邦封关的是小人;项伯也是小人(别反驳我,这点我个人很坚定)。因为项伯是军中重要将领,想救张良可以向上级领导请示,再不然就派个人去告诉张良逃走,别的不能多嘴,而不是私下跑到敌营去和盘托出,这是通敌大罪,即使是报恩。

              听到刘邦说了一堆,张良算是明白了,自己这个老板不仅要做王还要做关中王想坐拥这天下最富有的区域。可是项羽也想要呀,这是关键问题。

          张良问刘邦:“料大王之兵足以当项王乎?”一句话刘邦傻眼了一时语塞,好半天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支支吾吾:“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这是第二次)”

            虽然只有几个字,但是刘邦对自己的实力以及能力认得很清楚。张良比他强所以又问了句“为之奈何”。一个人只有放低自己才能够学到东西才能够成长,刘邦以前就是无赖,不会拉不下脸来。求人是他的强项,不会有任何的顾忌,能活着忍辱又算什么。

            张良不愧是三军第一参谋,立马反应过来要刘邦对项伯说自己不敢反抗项羽,原本不想进来的但也不能让人子婴带着几百号人一直跪着所以就进来了,这纯粹就是意外等等……

            刘邦这时候再一次展现了他非凡的才能,当即问张良怎么会认识项伯,怕自己这个参谋总长跟楚军有大的关联。虽然这显得刘邦多疑,但这却是帝王之术——自己身边绝不能有不清不楚的人。

            张良又把秦朝时两人的事说了一遍,如此如此那样那样。明了后刘邦问两人谁年长年少,随后摆酒设宴请项伯进帐,对张良再没怀疑,如此用人不疑也是难能可贵。

            刘邦一见到项伯进军帐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拉着项伯手诉说着自己是怎么怎么辛苦如何如何效忠项羽,嘴里还喊着项伯兄长。封关口是怕别的诸侯抢先来,封宝库也是等着项羽来接手等等,各处都有说辞……

            总之就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弄得项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秦末中国没有佛教更没有和尚,这是打个比方),只顾着点头安慰刘邦别害没事,也答应了刘邦结儿女亲家(真是感觉奥斯卡欠刘邦一座小金人)。

            《史记•项羽本纪》有“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这里有一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而项羽又和刘邦是结义兄弟,按辈份项伯是刘邦他爹一辈的,现在叫大哥称兄长,刘邦真是够可以的,便宜占到这了。真可谓是我拿你当兄弟,你却要拿我当爸爸呀。

          刘邦在那又哭又闹,大有你要不信我我就上吊死了算了的驾势。项伯一看这不行呀,刚结了儿女亲家总不能让他就死了呀,至少孩子先脱单呀,就答应给他说好话,临走还叮嘱刘邦明天早点去和项羽请罪。

            项伯回去以后果然找项羽了,替刘邦说了一大堆好话。什么他不先进来你敢进来吗?刘邦不把路清干净了你能走这么顺利吗?……就是刘邦各种好,杀了他还上哪找这么尽职尽责又忠心的高管人员去。末了还加一句别忘了给奖赏,他给你打工也挺累的,安慰一下免得让人说你小气。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本就不想杀刘邦,一时在气头上才说出要攻打刘邦,听到项伯一顿说辞就打消了第二天攻打刘邦军的打算。这就是项羽,喜怒全在一瞬间容易受人挑拨改变,没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帝王之见。

          而且项羽竟然没有怀疑为何自己的将领会去见刘邦,又带回来这一套说辞,只是简单的相信了项伯,答应不杀刘邦。可见项羽确实城府太浅。

          刘邦的两次“为之奈何”让他逃过一劫,项羽却错失了消灭刘邦的最好机会。意气风发的项羽绝想不到日后会为这个决定付出无比惨痛的代价,丢了天下被刘邦逼死在了乌江边,死后还被分尸。

            

        

            

  


  (https://www.zbwxw.net/book/3602435/3618645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