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逆势屠龙最新 > 第953章

第953章


就如此,倒不如先答应他们,给他们一个看不到的糖,如此,辽东战死将士的尸骨,曹变蛟等忠良的遗骸,才能尽快返回。

崇祯帝听了,有所心动。

于是,马绍瑜和袁枢出使之时,崇祯帝给了他们一定的授权。

现在,谈判结果回来了,崇祯帝却又有点动摇了,因为他是秘密授权,在这之前,并没有在内阁和朝臣中达成统一意见,如果消息泄露出去,那些反对张家口边贸的朝臣,一定会哗然,明后天的早朝,有可能会变成一场讨伐大会,马绍瑜和袁枢,一定会遭到重重弹劾。而坐在御座上的皇帝,也必然是脸上无光。

所以崇祯帝有点忧--这还是御史言官都不在朝中的情况,如果那些人在,崇祯帝不止是忧,恐怕就是害怕了。

朱慈烺明白父皇的心思,放下奏疏,淡淡道:“重开张家口,利大于弊,儿臣支持,至于朝臣中的不同意见,儿臣以为,可以仿效当年的隆庆开市,交给首辅周延儒处置,他是首辅,统领百官,如果他搞不定这样的事情,朝议沸腾,那他又有什么资格继续当这个首辅呢?”

当年隆庆开市,朝臣们也是激烈不同意,那时的压力和反对声浪,可比现在强大多了,但当时的首辅高拱手段高明,根本不需要皇帝发愁,他轻松就化解,既推行了开市之策,也令那些反对者无话可说。

周延儒是现在的首辅,虽然能力比不上高拱,操守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但玩弄政治的手腕,周延儒还是有一些的,朱慈烺相信这个小问题,应该是难不住他的。

听了儿子的建议,崇祯帝不置可否,他脸上的愁容却是散开了不少。

大明同意重开张家口,时间暂定在九月份,解决了这个难题之后,双方谈判的进程立刻就加快了很多,建虏同意大明收敛松锦将士的尸骨,同时,大明也同意建虏收敛潮白河建虏士兵的尸骨。

当然了,建虏并不知道大明会把张家口边贸分成内外两市,还以为和过去一样,能继续从张家口贸易中获取到一些必须的物资。因此,谈判成功之后,范文程以为立下了大功,急急进宫向黄太吉报喜。

而张家口之后,就是战马换俘的问题了。

建虏究竟会不会同意用战马交换俘虏,如果建虏换了,那么蒙古俘虏是不是也可以换?

这是朱慈烺一直都想要知道的答案。

虽然用战马牛羊换俘在蒙古草原上很普遍,并非是一种示弱的表现,但终究是会伤害到士气,尤其是建虏在蒙古的统治并没有完全稳重,蒙古人由敬重英雄,鄙视弱者的情况下,任何一丝一点士气的损耗,都会对建虏产生不利的影响。

黄太吉一代枭雄,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同意是正常,如果同意换,那就很有可能是一种谈判手段,或者是蕴藏有阴谋……

换俘的谈判还没有结果,但交换尸骨的事,双方没有异议,于是便开始执行。三天前,辽东巡抚衙门的两个参政,已经前往松山和锦州,而建虏锦州的两个参政,一满一汉,也已经到了山海关,但是否立刻送他们入关,辽东督师范志完却不敢做主,而是要等朝廷的旨意。

而在最后,范志完也报告了一个新情况,那就是建虏锦州守军换防了,这一次不再是普通的建虏将领和汉军将领,而是建虏的睿亲王多尔多亲自坐镇锦州,并由汉军正白旗为辅---汉军正白旗旗主为石廷柱,是一名资深汉奸,在玉田和阎应元交过手。

看到这个消息,朱慈烺脸色立刻凝重,多尔衮是仅次于黄太吉的建虏人杰,旗下的正白旗也是建虏八旗里的大旗,黄太吉派他坐镇锦州,除了显示建虏对锦州的重视,同时也是给宁远的吴三桂增加了压力。

朱慈烺立刻想到,一定是去年吴三桂悄悄入关的事情令黄太吉警觉,他觉得,不能让吴三桂乱窜,要将吴三桂定在宁远,因此派出多尔衮。

有多尔衮在,宁远面对的压力倍增,吴三桂再想要离开宁远,参与到内陆的作战,怕是就要小心一点了……

“建虏近期会不会兴兵?”崇祯帝的声音把朱慈烺从沉思中惊醒。

朱慈烺明白,父皇担心的是多尔衮会进攻宁远,于是摇头:“父皇放心,宁远城防坚固,城中粮草充足,士兵训练有素,又有吴三桂统领,除非是建虏倾国来攻,否则只靠多尔衮或者是锦州的建虏,是绝对威胁不到宁远的。”

_____感谢“不爱会怎样、枫叶飘飘似何年、”的打赏,谢谢~~~

        听儿子这么说,崇祯帝脸上的担忧散去不少,沉思道:“但也不能大意,朕已经命令范志完提高警惕。”想一想又轻声道:“今冬建虏如果入塞,有多尔衮的压力,吴三桂还能率宁远军渡海攻击吗?如果不能,怕是要早做谋划啊……”

朱慈烺没有回答,他知道,父皇并不是在问他,而是在提醒他。

但他不会做其他的选择。

渡海攻击,非吴三桂和吴三桂的广宁铁骑不可,其他人,都担不起这个重任,多尔衮的出现,虽然给宁远前线造成了一些压力,但除非建虏大军不入塞,而是围攻宁远,否则朱慈烺一点都不觉得,只凭多尔衮的一旗,就能拿下宁远。

所以他并不担忧此事。

他真正担忧的是,黄太吉好像已经开始在布局了……

沈阳。

崇政殿。

黄太吉坐在御座上,正听取范文程关于和明国谈判的进展汇报。

范文程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我大清仁义,准许明国在松锦收敛明国士兵的尸骨,但明国却毫无大国风范,在释放我大清勇士的问题上,一直刁难,对于前多罗贝勒阿巴泰,更是紧咬不放……”

黄太吉静静听着,脑子里却想起阿巴泰的那封信。

前些天,礼亲王代善拿着阿巴泰的信,进宫见他,原本,代善对阿巴泰是很不满的,认为满达海初次出征,作为叔叔,也是老将的阿巴泰应该用心提点,而不是让满达海独自率军在前,以至于中了明军的埋伏,不过看完阿巴泰的信后,代善的想法微有改变,于是进到宫中,将阿巴泰的信呈给黄太吉。

阿巴泰的这封信写的太好了,没有推卸责任,没有说自己在明国的苦难,只说痛苦的自责和兄弟情义--很明显,这是有高人指点的,虽然阿巴泰是用满文写的,但一定有明国的高人用汉文给他写过范文,阿巴泰估计是照着抄来的。

“阿巴泰毕竟是太祖血脉,我们的兄弟,他被明国羞辱,我大清也脸上无光,如果可能,还是要将他换回来。”代善道。

黄太吉不说话,他觉得大贝勒有点老了,心肠软了,阿巴泰岂是说换就能换回来的?明国狮子大开口,要换洪承畴和祖大寿,这样的条件,大清岂能答应?如果用战马,不说明国会不会同意,只是战马数量就一定会是一个惊人的数目,在大清即将入塞的前夕,给明国战马,岂不是助长明军的实力?

最重要的是,大清如果用战马赎人,那草原上的蒙古人会怎么看?他们在去年入塞中,也有不少的子弟被明国俘虏,如果大清用战马换人,他们岂不是也要跟随?那一来,大清威严何在?

所以,阿巴泰是绝对不能换的,一匹马都不行。


  (https://www.zbwxw.net/book/3597517/995354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