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买年货
当初她还特意在抹香鲸周围找了好几圈,都没找到龙涎香,她只当是这头抹香鲸没有龙涎香,或者因为肚子被掏空,东西已经遗失在大海里了。
没想到龙涎香和抹香鲸被冲到了不同的海滩,一个在兔岛的北岸,一个在南岸。
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她的手中。
这东西在大宝手里,最后只会被当废物扔了,一文不值,她拿着也不算夺人宝贝了。
其实,她完全可以等大宝自己扔了,她去直接捡就行了,但她用珍珠换,一方面是为了心安,另一方面是为了转移八卦焦点,降低李家人的存在感。
就当是投桃报李,感谢村民在李家出事时给予的帮助。
龙涎香异常珍贵,在香料极其匮乏的古代,可以说是一克香一克金,甚至比黄金还稀有。
这个东西她暂时不打算公开,李家人还承受不起这样的富贵,而是处理后真空保存。
自古有句话叫:“君子无罪,怀璧其罪。”
有时候,拥有和身份实力不相匹配的东西,不是幸事,而是灾难。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这话可不是拿来吓唬寻常老百姓。
现在可是等级森严、皇权至上的朝代,达官贵人一句话就可以轻松灭了一个老百姓全家,当真是比捏死一只蚂蚁还简单。
况且,她对李家人还不算太了解,对每个人品行的了解程度也仅限于表面。
这世上最不靠谱的事就是拿人性赌博。
李鱼儿抄起铲子,在灶棚旁边挖了一个坑,暂时把龙涎香埋进坑里。
埋完后,李鱼儿又在地面上撒了一些雪。
这季节,天寒地冻的,东西放不坏。
她打算等明日从镇上回来,再把龙涎香挖出来,拿到前滩东边的一个山洞雕儿洞里阴干,储藏。
第二日,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无风,无云,天海一色,像澄澈的蓝宝石。
李二郎心不在焉的吃着早饭,满脑子都在想着摆摊可能遇到的情况:卖不出去咋整?卖了质量不好,被人找回来咋整?去哪儿卖?若是有人嫌贵降价还是不讲价?若是后来降价,前头买的人会不会找回来?……
快过年了,李家得了银钱,正热闹的商量着买年货的事。
李老汉乐呵呵的听着几人讨论,心里忍不住感叹,前不久,他们家才遭了大难,去了大半的家财,连冬天都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转眼几天,就能吃饱饭,还能置办起年货了。
此时,李家小小的乌篷船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
“孩儿她阿奶,你看看今个儿该买些什么,咱们一次就给买全了,趁着九哥的推车还在家,早点拉回来。”李老汉说。
蔡老太太第一次有这么多银子,打算过个好年,同时也想冲冲晦气,因此要买的东西不少,特别是祭祖和祭祀海神娘娘的东西,要多花些银钱。
“棉衣棉被一人一床。”
“嘶!”
“啪嗒!”
蔡老太太一开口,众人都吸了一口凉气,张氏平日就胆小,直接吓掉了筷子。
普通百姓,能有棉被的都是富裕人家,岛上的渔民都是用芦花絮冬被的,有棉被的拢共就几家。
一人一床,真是大手笔啊,简直掉进福窝窝里了。
蔡老太太说到:“孩子们都长大了,棉被就当是他们的聘礼和嫁妆吧,以后都跟着他们走。你们每个人都为了这个家操持着,我都看在眼里,这些是你们应得的,若是惜福,就多活两年,有个好身体,将来给儿女减少些负担。”
海边潮湿,一辈子住在船上的渔民大多数都有风湿病,临老了很多都瘫痪在床,需要儿女伺候,给儿女增加了很多负担。
有的老人不愿意连累家人,瘫了后就找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从船上爬出来,自己投海死了,一了百了。
蔡老太太不理会众人的反应,接着说:“明年开春,二郎和梅儿就成年了,家里一下子就有四个该成家立业的,光聘礼和彩礼就得一大笔,这回,成亲的东西咱们给准备的厚点,扯几块好料子,也给家里人都做几身衣裳。”
李老三他们四个到底是正值韶华光阴的少年郎和少女,哪个不怀春,听长辈提起亲事,都有些脸红,大郎和李梅儿羞的赶紧低下头。
李二郎却说道:“我要长得俊的,温柔贤惠的,不要李梅儿这样厉害的。”
李梅儿愣住了,忍无可忍,直接给了他一个炒栗子,“臭小子,你说谁厉害?”
李二郎捂着脑袋喊:“你还说你不是,你都能打死老虎了?不!你比那母老虎还厉害!”
李梅儿气的又要上手,被张氏拉住了,“梅儿,不能打弟弟。”
李老三躺在床上起不来,眼珠子却不停地转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啪!”李老汉把筷子往桌上一拍,“闹啥?李二郎你个臭小子,怎么说你阿姐的,这要是传出去,外人信以为真,你阿姐还能找到好人家不?”
“我又没说错,再说了咱们村谁不知道她厉害?”
蔡老太太一个眼刀子甩过来,李二郎闭了嘴,不敢再说了。
李二郎心里门清,这个家话语权最大的就是阿奶,得罪了阿爷最多一顿柳条炒肉,得罪了阿奶就得没饭吃,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啊。
对此,李老三和李二郎从小到大,那是深有体会啊。
最后商定出一个章程来,东西一起买,银子各家出,最后林林总总合计了一堆东西,李老汉和李老大负责采买,他俩听得云里雾里的,只记住了一半。
最后蔡老太太决定自己跟着去,还能讨价还价省些银子,李老汉几人负责出力就成。
出门前,李二郎以肚子疼为借口,逃过留在家里照顾阿爹和三叔的活,这活最后再次转移到李大郎身上。
不能去镇上采买,李大郎有些遗憾,但他一向认为自己是家长的长孙,应该肩负当大哥的责任,凡事不能跟弟弟妹妹计较,还是同意留了下来。
既然肚子疼,李老汉也不允许李二郎跟着去镇子上,算是一种变相的惩罚。
李二郎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撇撇嘴,说:“你们不带小爷,小爷自己没长腿吗?等小爷卖了银钱,自己想买啥就买啥。”
李梅儿快及笄了,蔡老太太没让她照顾生产的老二媳妇儿,让老大媳妇儿留下来看家,伺候月子。
等李老汉几人走了大约一刻钟后,李鱼儿三人跟张氏打了声招呼,说是去村里找其他孩子耍,就溜了出来。
李二郎和李梅儿抬着柳条筐,李鱼儿提留着鲸鱼油,三人朝鑫浦镇进发。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先去弄潮楼,他们走路时,还特意避开能遇到李老汉几人的地方。
将近年关,新浦镇十分繁华,客流量变大,镇子周围自发形成了了好几个大集,汇聚了十里八村的村民。
摆地摊的人很多,卖什么的都有,但他们并没有随便摆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按照所售卖的物品,主动分区。
卖吃食的一片,卖布匹杂货的一片,卖首饰工艺品的一片,卖香烛纸钱的一片……
(https://www.zbwxw.net/book/3560111/1111110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