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三千破十万, 一战擒两王
秦明:“可惜的是,凌敬谋划虽好,窦建德却以不能坐视郑国亡国为由,拒绝了他的提议。”
“此后,唐夏两军继续对峙于虎牢关一线。随即,唐军打入夏军内部的间谍传来消息说,窦建德方面,已经获知了唐军骑兵草料耗尽的消息,此刻,他正牧马于河北,准备亲自统兵进攻虎牢。”
“于是李世民随即将计就计,一面向北渡过黄河,从南面逼进广武山一带,侦察敌情。并乘机留下一千多匹马,在黄河边放牧以引诱窦建德,造成唐军真的缺草料的假象。”
“之后,李世民于当晚返回虎牢驻守。到了第二天,窦建德果然倾巢而出,统领全军,前来他交战。”
天幕上,随着秦明的讲述深入,虎牢之战的具体细节内容,也跟着渐渐浮现出来。
画面中,李世民窦建德分别率领唐夏两军对峙于虎牢一线,战役初期,窦建德更是凭借着强大的军力,步步紧逼唐军城下,最终逼得唐军只能固守。
再说夏军人数方面,光是窦建德自身的兵力就有十万之众,军容之盛,更是绵延数里。期间还有王世充将领郭世衡率领一部分郑军在汜水南岸策应相助。
此时的唐夏兵力对比,是1:30。
兵力悬殊之大,纵观古今,也只有楚霸王的彭城之战,和汉光武帝的昆阳之战可以媲美。
秦明继续说道:“战役初期,窦建德军势力强大,率领大军驻扎于汜水之上。与此同时,王世充也跟着派出大将郭世衡列阵与汜水之南,两方合兵,军阵绵延数里。”
“李世民见状,知道敌军此时气势正盛,不宜交锋,故一直采取大军坚守不出的策略。只偶尔派出少股部队,出城与窦建德军在阵前交战。”
“双方如此对峙一番之后,唐军内部,将领皆以为唐军不过三千五百人,而敌军足足有三十万,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的,不如弃守虎牢关。”
“就在这时,又是唐太宗李世民站出来稳定了军心,太宗对诸将说:‘贼起山东,未见大敌。今度险而嚣, 是无政令;逼城而列阵,有轻我心。我按兵不出,彼乃气衰,阵久卒饥,必将自退, 追而击之,无往不克。吾与公等约,必以午时后破之。”
“如此一番激励士卒的演讲过后,唐军军心大振,不再言撤兵之事。”
“而事实也如李世民所言,窦建德军从早上列阵至下午,军中士卒又累又渴。于是唐太宗果断的抓住这个战机,趁着敌军阵容涣散之际,率领大军出击,夏军来不及结阵,便被唐军冲得四散奔逃。”
“随即,李世民更是率领大将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动大旗冲入到夏军阵后,张挂唐军旗帜。如此一来,夏军士兵见状更是以为后方以被唐军给占领,军心彻底崩溃。李世民则趁机穷追猛打追逐夏军三十余里。”
“最终创下了以三千五百名骑兵,大破窦建德十万大军,并斩首三千多级,俘虏敌军五万人的辉煌战绩。”
“不仅如此,连带着夏军首领窦建德,也在此役中,被李世民大军所俘获。”
“夏王既破,郑王亦不能久守洛阳,最终同样被李世民给擒获。这便是所谓的一战擒两王。”
天幕画面中,随着秦明声音的落下,唐夏两军于虎牢关大战的画面也紧跟着浮现出来。
看着天幕视频中,所播放的李世民所率领的三千五百名玄甲骑兵,于万军中冲敌破阵的样子,诸天位面。谁人见了不感到惊讶?
大秦。
嬴政更是叹道:“前有一个项羽,仅以五万楚军 ,就破了我大秦二十五万大军。后又有一个汉光武帝刘秀,昆阳之战以三万汉军,又击败了王莽的四十二万大军。”
朕本以为光是此二人就已经很厉害了,想不到,如今又来了一个李世民,仅以三千五百名骑兵,就敢硬刚窦建德十万大军 ,居然也赢了。”
“这,一个个的,简直就离谱!”
汉朝。
刘邦同样也被李世民所展现出来的军事天赋给震惊了。
刘邦:“朕以为,项羽那样的人物,就已经是朕此生中,见到过的最强的对手了。”
“想不到,居然还有人能接二连三的取得以少胜多的大胜,并创下不亚于西楚霸王的辉煌战绩。李世民,朕总算知道,仙人为何将他排列于最强帝王榜第二名了。”
“此人用兵,堪称为神也!”
东汉。
建武皇帝刘秀在见到李世民的战绩后,同样感慨的对群臣说道:“朕本以为,在帝王之中,于用兵一道上,朕已经是天下无敌了。尝自认为天下中,无一人用兵是朕的对手。”
“然而直到看到这个李世民他的战绩之后,朕才知道,原来这天地间,除了朕之外,后世竟还有着李世民这样无比出色的英雄人物。”
说着,他接着感慨一句,“朱元璋,朱棣,以及这个李世民,若是可以,朕真的好想与这些同样创下赫赫武功的帝王见上一面,把酒言欢,想来那当是人生一大快事!”
和刘秀一样,萌生出同样想法的,还有元朝的忽必烈,明朝的朱元璋,朱棣等创下丰功伟绩的皇帝。
明朝,永乐十七年。
朱棣更是看着天幕说道:“唐太宗李世民,不愧是后世公认的千古一帝。虎牢之战,一战擒两王,更是直接奠定了大唐数百年的基业。如此文治武功都创下丰功伟绩的皇帝,才不枉是咱一生都在追求的偶像。”
“可惜,如此英雄人物,恨不能与他见上一面。不然,我与唐太宗之间,定然有许多共同话题可聊。”
李世民,作为华夏历史上真正文治武功都达到顶端的第一人,皇帝中的天花板人物。
吹捧他的,除了帝王之外,还有许多王侯将相,士子文人及贩夫走卒。
北宋,元丰三年。
司马光叹道:唐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来,前所未有也!大唐之所以有天下,皆赖太宗之功也。”
明朝。洪武十二年。
已经告老还乡,辞官归隐的昔日大明丞相李善长看完天幕,感慨道:“千古悠悠帝王,于文武一途,有所建树者,三代以来,唯汉之光武,唐之太宗,宋之太祖,与我朝当今之陛下,与之后太宗皇帝朱棣诸君是也。”
“其余皇帝,皆不足以论。”
(https://www.zbwxw.net/book/3451781/1111102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