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214章 封髓之妙,其名三才

第214章 封髓之妙,其名三才


将冰箱里冷藏过的酸梅汤拿出来后,那清凉爽口的感觉让人陶醉不已。

  李介宾兴高采烈地找来一个超大号的保温杯,小心翼翼地把酸梅汤倒进杯中。

  伴随着嘴里哼唱着侯总的破阵曲儿,他晃晃悠悠地朝着经典教研室走去。

  一走进教研室,老王便注意到了李介宾手中握着的那个保温杯,不禁心生好奇,问道:“阿宾啊,这么热的天气,你咋还带着个保温杯呢?”

  李介宾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笑容。

  他轻轻扭动保温杯盖,刹那间,一股凉气扑面而来。

  “瞧见没,这保温杯可不只是能保温哦,它还能乘凉呢!”

  老王恍然大悟,但心里也暗自嘀咕,一般人都只知道冬天用保温杯装热水保暖,哪会料到还有人在夏天用它来装冷水解暑啊!

  此时此刻,教室内的其他人也被酸梅汤的香气吸引住了,纷纷围拢过来。

  “这里面装的是啥好东西呀?”有人迫不及待地发问。

  “来来来,大家去找几个杯子,我给每人都倒一点尝尝鲜。”李介宾热情地招呼道。

  众人闻言,立刻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就找来了一堆杯子。

  李介宾依次为每个人斟满了一杯酸甜可口的酸梅汤,大家品尝过后赞不绝口,纷纷夸赞这味道实在是太美妙了。

  “哇哦,酸梅汤耶!”有人发出惊喜的感叹声。

  “嗯~酸酸甜甜的,真好喝啊!这是你自己亲手熬制的吗?”又有一个人好奇地问道。

  “哈哈,对呀!”李介宾笑着点了点头。

  “那这个配方到底是啥子哟?能不能告诉我们嘛?”大家七嘴八舌地询问道。

  面对众人期盼的目光,李介宾也没有丝毫隐瞒,像酸梅汤这样的饮品,配方大差不大,无非就是口感是否能够让人满意。

  他微笑着说道:“其实很简单啦,主要原料就是乌梅、山楂、甘草、玫瑰茄和桂花。”

  华老师在品尝后,露出了十分喜欢的笑容,并赞叹道:“哎呀,真的太好喝咯!等我回到家以后,也要试着去熬上一大锅才行呢!”

  说完,她还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显然是被这独特的味道给深深吸引住了。

  李介宾看大家喝了都说好,觉得这笔买卖应该会很好做。

  “阿宾,你来,我给你说点事儿。”这个时候老王神神秘秘的喊了阿宾过去。

  李介宾心领神会,这估计是小卷毛的事情。

  老王在李介宾身边耳语道:“你那个方子真是神了,我给他化丹为汤剂,才三天,如今他晚上已经不再遗J了。”

  李介宾点头,理应如此。

  老王坐正身体感慨:“黄柏、砂仁、甘草,区区三味药,无一补药,居然有如此神效,匪夷所思呀!”

  李介宾解释说:“吴谦在《医宗金鉴》中引用赵羽皇的话,缩砂仁者,以其味辛性温,善能入肾,肾之所恶在燥,而润之者惟辛,缩砂仁通三焦达津液,能内五脏六腑之精而归于肾。”

  这里提到肾燥、辛润。

  《黄帝内经》中说:“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本草纲目》中说:“肾恶燥,以辛润之,缩砂仁之辛,以润肾燥。”

  可以这样认为,方中砂仁之功在于润肾燥。水不足则燥,水足则润,那么“益肾水”也即“润肾燥”之互辞,只不过砂仁辛润肾燥是通过辛散温通、布化气液而完成,与地黄类药直补肾水截然不同。

  以辛药开通,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风格,但是朱丹溪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重视滋阴。

  经过张景岳的发挥之后,世人多爱以熟地滋肾阴,所以不晓得除了滋阴之外还有其他补肾之法了。

  《慎斋遗书》载一案:“一妇泄泻,两尺无神,此肾燥不合也。”用肉苁蓉为君润肾燥而愈。

  张东扶批注时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肾燥不合,四字妙极。凡物润则坚密无缝,燥则破绽有痕。”又说:“余因慎斋肾燥不合之语,因思滑J一证,理亦同情。”

  那么“封髓”就是治“肾不合”,而善治“肾不合”所致滑精,就是“固精之要药。”

  “你当时不是说这是火神派的方子吗?”老王问道。

  听到火神派,一旁的老刘也凑上来了,最近他对扶阳很感兴趣,已经研究了好几天了。

  “郑氏不一定就代表火神派。”李介宾只能再解释:“吴谦赞美封髓丹为固精之要药。但因为流派风格问题,很多医家难以理解该方解,后世很少有人重视封髓丹,直到郑钦安临证多次尝试才发现该方的神效。”

  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写道:

  “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常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面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

  余仔细揣摩,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也。

  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经试之,愿诸公亦试之。”

  郑氏认为这是纳气归肾之方,上、中、下并补。

  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

  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

  更妙的是,黄柏之苦和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

  砂仁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

  阴阳化合,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李介宾已经讲解的很好了,可惜,老王老刘沉吟半晌,还是摇头,难以理解。

  老刘赞叹:“这方子小而精,跟经方很像,如果是由张仲景创立,不至于被如此埋没。”

  李介宾摇头:“并不是用药少就能当经方的,这方子的用药思路跟经方不沾边,是以灵素之法入药,是唐宋之后才有的,所以出自元代一点不奇怪。”

  说完没人喝彩,奇怪,老唐呢?我都提到《内经》了,他应该开心才是。

  “老唐今天身体不舒服,没来。”

  “怎么回事儿呢?”

  一旁的王天赐神色古怪的解释说:“听说是搬东西,不小心闪着了腰......”

  李介宾没有多想,只是为老唐的健康担心,他闪着了腰不打紧,下次门诊咋办。

  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https://www.zbwxw.net/book/3268037/11110916.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