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招安
第484章 招安
第484章 招安
次日,一则消息在齐地迅速传开。
据悉,齐王为配合朝廷派下来的招抚使招安梁山贼,特捐赠出粮草银钱无数,以示诚意。
梁山之上,得知此消息的众匪徒顿时炸开了锅,热闹非凡。
那些底层小喽啰什么时候见过这等场面?
就连官府都要给他们送酒水喝?!
“招安招安,受个什么鸟招安?哥哥,我等在这山上,还怕朝廷么?”
“就是!若是哥哥愿意,俺愿做先锋,替哥哥占了济南府,也当个齐王耍耍!”
聚义厅内,议论声此起彼伏。
更别说,此刻梁山上的匪首比之原书水浒一百零八头目还要多!
原因很简单。
在宋江做大梁山贼后,不仅吸引了原书梁山好汉的投奔,更有天下各地的山贼头领慕名而来。
毫不夸张的说。
此刻的梁山山上,聚拢了李唐大半操持无本买卖的强寇!
宋江冷眼望着这帮嘴上喊着不愿招安的山贼头目,闷声不语。
因为都不用他这个首领开口,就有亲信替他发声。
“哼,哥哥此举乃为我等前途着想,尔等休要胡言乱语!”
出来说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山上自号行者的打虎武松!
相比起原书。
这个世界的武松亦有打虎事迹,但命运却有所不同。
没了潘金莲之事,武大还好好的在清河县卖着炊饼。
而武松却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在山东乱起来后,结识了鲁智深与宋江这位道上大哥,便稀里糊涂地加入了梁山。
不过,宋江待武松可谓是好极了,甚至将自己乃朝廷暗子的身份告诉了武松。
要知道,李唐可不是大宋能比的。
原书的好汉们大多因官受罪,自然不愿招安。
但在这个世界,招安反而是再好不过的出路。
别看如今梁山贼势大,却没有什么稳固根基。
一旦大军压境,梁山之众恐怕将难以抵挡,不战自溃!
只因这一切,皆是宋江精心策划的结果。
作为朝廷的暗子,他自然不会让梁山坐大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此时聚义厅内,如同原书梁山招安之时的情形,分为两派,争论不休。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
愿意招安的大多是那些因故上山、性情磊落的江湖草莽,他们大多已被宋江所拉拢。
而那些不愿招安的,则是那些在各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恶徒,其中就有孙二娘,菜园子张青这对拿活人做馒头馅的混蛋玩意儿。
这些人担心一旦招安,朝廷会追究他们的过往罪行。
因此,他们宁愿继续抱着梁山这杆大旗,逍遥法外。
就在两派争执不休之际,宋江终于开口:
“诸位兄弟还请稍安勿躁,若有兄弟不愿招安,某定然为大伙安排个好去处。”
此言一出,不愿招安的头目们脸色微变。
他们明白,这是宋江表明态度,其本人亦是招安一派。
“诸位兄弟可去梁山泊!”
宋江为了稳住众人情绪,继续说道:“那里有湖心之地,周边乃千里水泊,可供不愿招安的弟兄们安身。”
听闻宋江这话,那些不愿招安的头目大喜过望。
按宋江的说法。
那梁山水泊足够养活三四万人,更有水泊作为天险,朝廷也奈何不得。
可宋江果真这么好心么?
当然是假的,这不过是宋江的权宜之计罢了。
他只知这帮家伙若真往梁山去,恐怕还未到达目的地,就已命丧黄泉了!
对此,宋江也只会冷眼旁观,拍手叫好。
因为他作为朝廷命官,自然不会让这些恶徒继续为祸世间。
然,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自两派分道扬镳后,这几日梁山贼又开始闹起分家。
为了争抢一些家当,颇为不痛快。
最后还是宋江再次出面,以大局为重,说他们招安去了,东西就留给不愿招安的弟兄们。
于是,以宋江为首的招安派,什么也没带,仅带走了约莫四万五兵丁。
余下一万多人,则继续留在山中享乐。
“呼!”
宋江此刻如释重负,深吸一口气。
他深知自己投身草莽,乃是受林将军之托。
本以为自己做不好如此之事,却不料自己在山贼之道上,竟有出乎意料的造诣。
与此同时,林尘这边也拿到了随宋江招安的梁山贼头目名单。
这份名单上赫然列着宋江、裴宣、鲁智深、武松等人的名字,以及原书中的一众好汉如林冲、史进、郝思文等。
说来这郝思文,虽在原书当中名声不显,位处地煞,但他却是武将世家出身,自幼研习武略兵法。
依其母所言,郝思文出生时,西方星辰璀璨,预兆非凡。
所以郝思文自号井木犴,显然有光宗耀祖,再造门庭之愿。
奈何原书命途多舛,死于南征方腊。
不过在林尘看来。
这帮梁山贼头目里面,唯有郝思文、林冲以及鲁智深等军将出身的头目堪可一用。
毕竟,他招安梁山贼的用意之一,就是将他们操练好后南下征讨吴王叛军。
就这样,在一切对好剧本后,林尘轰轰烈烈的举行了招安梁山的盛大仪式。
此举不仅意在展示朝廷的威仪,更是要让齐王亲眼见证他的成果。
毕竟也得给冤大头看看,他林尘拿了钱粮不是没办事。
的确。
柴荣虽说心疼自己拿出去的钱粮,但看见梁山贼安分的接受朝廷招安,倒也舒了一口气。
以他之能,加齐地富饶,这些损失也只需数年便可重新赚回来。
军营校场。
林尘身姿挺拔地站在高台上,扫视着眼前略显局促不安的梁山贼众。
为了彰显朝廷的恢弘气度和宽宏大量,此次招安之举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他清了清嗓子,高声宣布道:
"此番!承蒙皇恩浩荡,朝廷对尔等既往不咎。
从今往后,尔等将被编入淮阳两卫,成为朝廷的正规军队。
若是有人不愿投身军旅,可以领取丰厚的赏钱回归故里,但切记不可再生事端。
否则,严惩不贷!"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校场之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领取赏钱回乡。
显然,这些山贼做惯了无本买卖,又如何肯甘心回去当农夫?
对于他们来说,留在军中领取军饷无疑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毕竟,当兵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还有可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
(https://www.zbwxw.net/book/3264883/1111065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