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房车环游记章节目录 > 第403章 乌什县·钟鼓楼·柳树泉

第403章 乌什县·钟鼓楼·柳树泉


燕泉山景区,以燕子山和九眼泉而闻名遐迩。

虎永刚几人一致认为,看过了这两处,其他地方可看可不看了。

所以,后面的林公亭、燕西湖、湖心岛、芦苇荡、湖心石舫、醉霞阁、望桥、夫妻树、兄弟树、一览亭、小幽园等景点,几人都是一路走马观花,然后沿着湖边栈道,走出了景区。

那“衢乌饭店”的老板,还推荐了乌什县城内有一处可以去看看的,位于乌什县人民政府大院内的“钟鼓楼”。

这个钟鼓楼,是南疆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最具中原风格的清代建筑。

它始建于清代公元1766年,距今已有250年历史。

决策人物是伊犁将军富察明瑞,所以钟鼓楼的形制也和伊犁的惠远钟鼓楼是同一形制,房顶、飞檐、门窗都是同一形式,仅楼层的区别是惠远钟鼓楼为三层,乌什钟鼓楼为二层。

这也是南疆唯一的一座钟鼓楼。这座楼是当时的更房,用于打更人的工作休息。

打更人清晨敲钟,向全城报晓,日暮击鼓,夜间按时辰打更,给人报时。

它还有一个神秘之处,1942年的时候,当时还是民国政府,但的乌什县县长却是一个GCD人—林基路。

这里也是他的办公遗址。

每当夜深人静,林基路都要习惯地登上这座钟鼓楼,整肃吏治,忧国忧民,考虑国家大事和民族的命运。

虎永刚他们本以为,这钟鼓楼在县政府大院内,想要参观可能要费一番周折。

没想到,门卫听说他们是从几千公里外过来的,而且还是江苏人时,非常热情地就放他们进去了。

这座钟鼓楼分三层,高有10几米,最底层是石头砌成的基座,只有上二层的石阶,没有门窗;二层也是石头砌墙,外面描成砖砌的图案;三层全为木质结构。

二、三层为飞檐斗拱式的中原古典风格:二层的门是阁子门,窗子是圆形,窗格雕有木花,古朴典雅;三层也是阁子门、阁子窗。

二层外还有12根立柱,撑起四周屋檐,檐角都有木质雕刻的龙首,口含木珠,栩栩如生,彰显古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

虎永刚几人从钟鼓楼下来,走到停车场的时候,发现两个保安正在对着车牌争论,那个“粤”字该念yue还是ao。

虎永刚谁都不想得罪,走过去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根烟,告诉他们这是个多音字,想念什么都可以。

那两人都很高兴,争先恐后地问他们接下来要去哪里玩。

虎永刚说:“不知道啊,正想问问你们当地人呢。”

一个保安说:“我们乌什号称‘南疆泉城’,可以看看那些泉啊。”

“我们刚从燕泉山那里看了九眼泉了。”刘伟民忙问道,“还有什么泉好玩吗?”

那保安说:“多了去了。你们可以去县城南边的阿克托海乡1村,那里有柳树泉和开锅泉,反正也不远,就3公里。”

另一个保安却说,可以去看看摇钱树、唐王寨等等,说了好几个地方,都在县城周边。

虎永刚一一记住,感谢了他们,上车先去看柳树泉。

柳树泉,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饮马泉”。

虎永刚几人到的时候,发现这不仅仅一口圈,而是一个规模不小的景区,占地面积估计超过了1000亩。

走进景区大门,入眼即是小桥流水、绿意盎然;泉水奔涌而出,水边垂柳依依,环境十分优雅。

据说这个泉俗名叫“柳树泉”,就是因为泉的周围都是柳树,泉在树中,树在泉里。

“柳树泉”上有一座彩蝶般拱型木桥,桥下泉水湛蓝,深不可测,却又清澈见底。

泉里老柳的断臂残肢上,漂浮着或黄或白的水癣。

泉中丛生芦苇,泉水自木桥下盈盈而过,在喇叭口稍做逗留,即欢快地四散奔流去。

泉中最喜人的当数倒影,树的倒影、人的倒影、古亭的倒影、吊桥的倒影,活像一个“倒影万花筒”,移步换景,人在景中移,皆在水中行。

“柳树泉”共有三个泉池,形成了“品”字形,静卧在绿树草丛之间,显得安详而自得。

这个“柳树泉”的泉水非常神奇,它和济南的“趵突泉”的泉水一样,能浮起硬币。

当然,掷出硬币的角度要准确,即使角度失误,也没有关系,硬币会飘飘悠悠到泉底,绝不会直坠下去。

景区内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正是夏季,泉水里会有很多水蛇,也会有水怪,每逢半夜,便有“噗通”“噗通”的巨响,甚是骇人。

这里古柳与小树相依,垂柳与泉水相伴,碧水与蓝天,绿树与远山,相伴相依、相映成趣。

如此美景之下,自然会有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清代进士成书所作的《柳树泉歌》:

“柳星坠地魂莫招,

精魄散焕随风飘。

帝遣虬龙借躯干,

结根托体同昏朝。

世间凡水不能养,

天池分得青琼瑶。

不知何年辟此清华境,

天荒地老风萧萧。

祖根潜水微露脊,

色如黝黑坚如石。

水清见底了可辨,

如断崖形浸深碧。

旁枝穿岸卧平沙,

蜿蜒回走如龙蛇。

高者若船平若案,

安置妥帖无枝桠。

絮老花飞四月前,

游人树上开宾筵。

绿阴覆顶翳红日,

却是孙枝直上参青天。

游人只讶林泉胜,

那知一脉含真性。

千树原从一树分,

高曾亲见曾玄盛。

流润能浇万亩田,

清凉还已三年病。

可怜弃置天西头,

大碛穷荒減清兴。

灵境难逢信可传,

安得如椽巨笔凌风烟!

边夷故老昧闻见,

但言天神栖止今千年。

我来探奇费心力,

根珠脉络皆犁然。

既看烟霞不老同根木,

复试万里穷荒第一泉!”

这曲歌词,将树形、树貌、树盛、树情、树性一一道来,将泉的灵异用“浇万亩田”、“已三年病”来涵盖,且证明了“柳树泉”自古便有“万里穷荒第一泉”的美誉。

只不过,这“穷荒”二字,已被勤劳智慧的乌什人民改写,大碛戈壁正被不断地改造成良田,丰收着棉花、玉米和核桃……


  (https://www.zbwxw.net/book/3249143/1111073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