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文豪1978最新更新 > 第393章 是要给林朝阳树碑立传的

第393章 是要给林朝阳树碑立传的


八月一晃过了大半,外界关于版税付酬制的争论以及对林朝阳的批判声仍在持续。

    近一个月时间里,各地报纸、杂志上多有此类文章,其中除了部分文章是科普“版税付酬制”为何物的之外,其他绝大多数文章都以批评为主。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很大的原因是在于,那些赞同版税付酬制的群体不敢发声。

    为什么不敢发声?

    因为只要你出言赞同林朝阳的做法、赞同版税付酬制,那你就会立刻被打成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主义者。

    这年头大家还是很爱惜名声的,谁愿意平白背上这样的污名?

    这样的寒蝉效应一旦发酵到某种程度,很可能完全颠倒黑白,真正将林朝阳钉在耻辱柱上。

    林朝阳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不仅是他,文学界的同仁们也不可能坐视不管。

    我们这些作家好不容易才给自己争取点权利,你们当记者的可好,一张嘴、一闭嘴,我们就不配赚版税了?我们拿版税就是拜金了?

    你们写报道怎么要稿费呢?工作怎么还收工资呢?

    以李拓为首,在筹划了十多天后,燕京作家圈终于开始对这股新闻报道开始反击。

    1984年8月21日,《燕京日报》发表文章《三问,版税付酬何罪之有?》,文章署名李拓;

    8月22日,刘昕武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标题为《版税付酬制度是作家与出版社的双赢合作》。

    8月25日,新一期《人民文学》上出现一篇文章,标题为《也谈版税付酬制度利弊》,署名为《人民文学》现任主编王。

    不到一个星期时间里,连续三家重量级媒体上密集发表了关于版税付酬制度的看法,这些文章作者并非同一人,但观点却出奇的一致:

    版税付酬制度利大于弊,可以鼓舞广大作家的创作热情,是值得提倡的好制度。

    除此之外,这些文章中也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最近一个月许多媒体因为版税付酬制度对于林朝阳的批判与攻讦,表达对于这种行为的愤慨。

    “明明是惠泽举国文字工作者的制度,并且与出版社风险共担,怎么到了某些媒体的嘴里,就变成了拜金主义?

    那些口口声声指责他人‘拜金’的媒体是否可以反省自身,假大空的鬼话说多了,真把自己当成了道德圣人?”

    三篇文章里,李拓所写的《三问,版税付酬何罪之有?》态度是最为激烈的,几乎是指着那些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批判版税付酬制度和林朝阳的媒体们的鼻子在骂。

    《燕京日报》虽然是地方报纸,但沾上“燕京”两个字,也算是半个中央级媒体,《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文学》就更不用说了。

    三家权威媒体如此密集的发表文章表态支持版税付酬制度的和林朝阳,一下子便将此前一个月时间里那些媒体上的谩骂与攻讦的声音给压了下去。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李拓和林朝阳深知面对那些媒体长时间的攻击和抹黑,不出手则已,出手必然要实施雷霆手段。

    《燕京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文学》的文章只是开胃菜,若论全国作家圈子里所掌握的媒体话语权,燕京作家们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林朝阳这次因为版税的事受到国内几十家媒体的攻击,已经引发了燕京作家圈的集体反抗之心。

    同时不仅只有燕京作家们,林朝阳这些年广结善缘,在国内文坛的人脉称得上广博,只每年三月份的一个文化沙龙,就交下二三十号作家。

    而且这些作家可都不是籍籍无名之辈,随便一个拎出来,可能都是某个省文坛的头面人物。

    这些人在外界疯狂攻击林朝阳的时候也许会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发声。

    但当李拓敢为林朝阳前驱,吹起冲锋的号角之时,这些人绝对是助拳的最佳人选。

    《版税付酬之路,道阻且长》,作者:陆文甫,《文汇报》84年第238期。

    《关于版税付酬制度的一点思考》,作者:陆遥,《陕西日报》84年第240期。

    《从生活出发――也谈版税付酬制度》,作者:姜子隆,《天津文学》84年第8期。

    ……

    在李拓、王等人文章的号召下,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超过20位作家均在报纸、文学杂志等媒体上发表了对于版税制度和林朝阳的支持。

    这20位作家,无一不是各省文坛的佼佼者,未来文坛魁首一般的人物,大家如此同心合意的为一件事、一个人发声,所产生的话题性和影响力自然不可小觑。

    连续二十多天的高频率发声,让外界原本对于版税制度和林朝阳一边倒的批评形势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并且在普通群众当中所引发的反响也比之前更加大了。

    毕竟之前,那些媒体和记者的批评都是集中于专业领域,普通老百姓们大多是看看热闹,很难深入关心的。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几十位知名作家的联合发声,彻底吸引和锁定了老百姓们的视线。

    八十年代的作家,影响力和号召力绝不输于后世的演艺明星,这么多有名有姓的作家众口一词,老百姓们想不关心都难。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和媒体也开始加入到这场讨论之中。

    跟前期需要人号召不同,后期发声的这些作家和媒体完全是出于自身的想法,不受任何的裹挟。

    直到这个时候,真正的民意才被体现了出来。

    整个九月份,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媒体上关于版税制度的文章超过了百份,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支持版税制度落地的。

    至于某些媒体最早给林朝阳扣上的“拜金主义”的帽子,大家早已不关心了,这种论调根本就没人相信,没有一点市场。

    舆论战持续了两个多月时间,那些媒体泼在林朝阳身上的脏水总算是被洗掉了,这里面当然离不开诸多作家的发声支持。

    某些恨不得将林朝阳置之死地的媒体气急败坏的将这些人称之为“挺林派”,相对应的,他们自然就成了“倒林派”。

    舆论战最开始时,林朝阳在各地的新闻媒体上人人喊打,倒林派们占尽上风,本以为可以稳坐钓鱼台。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挺林派的火力来的如此突然、如此迅猛,一出手便将他们这些倒林派打的溃不成军。

    在后期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几乎组织不起什么像样的反击,即便有反击也会很快被挺林派的舆论所压制,根本不得施展。

    眼看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作家表态认可了版税付酬制度,也有越来越多的读者了解了版税付酬制度,那些原本攻讦林朝阳的媒体们也明白大势已去,不约而同的陷入了沉默。

    可这件事却并没有结束,9月30日,国庆节前的最后一天。

    《经济日报》上突然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标题为《出版行业适应市场,提出改革开放新举措》。

    文章中这样写道: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版权保护和创作者权益保障必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版税付酬制度作为版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创作活力、维护作者合法权益、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制度确保了创作者能够从自己的作品中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进而激发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

    它不仅是对创作者劳动价值的认可,也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要机制。

    ……

    由广东花城出版社首倡的出版行业首份版税付酬合同,未来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出版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激发出更多创新活力,为文化产业的繁荣贡献更多力量,推动文化产业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出版行业适应市场,提出改革开放新举措》一文无疑是篇官样文章,其字里行间的遣词造句并无惊艳之处。

    但看文章的人谁都明白,这样的文章关键的不是文笔、文风如何,而是文章所表达的态度。

    说起《经济日报》,它并不是什么历史悠久的媒体,仅仅创刊一年半时间而已。

    但来头却很大,它是D中央直属副部级事业单位,也是D中央宣传部代管的新闻机构、中央D报。

    从名字便知道,《经济日报》向来是以经济报道为主的媒体。

    同时它也是D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经济形势的重要窗口。

    尽管创刊仅有一年半时间,却已经是国内经济领域发行量大、权威性和公信力强的主流媒体。

    若说在全国的名气和影响力,它肯定比不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这样的中央级媒体,但在经济领域,《经济日报》的发言权比前两者更具权威。

    《出版行业适应市场,提出改革开放新举措》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观点,可谓高屋建瓴,对比那些只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假惺惺的批判他人的媒体高出了不止一个层次。

    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对于版税付酬制度的毫不保留的支持,几乎可以认为是国家层面对于版税付酬制度的认可。

    这情况就跟两个小学生吵架,老师出来劝架是一个道理,你敢不听吗?

    如此一来,《经济日报》上的这篇文章等于是给这两个月以来国内媒体们争吵不断的话题划上了一个句号。

    事情至此,对于林朝阳来说也算是完美解决。

    原本那些媒体对于他的攻击早已在最后这一个多月里洗刷的干干净净,不仅如此,他因此还在国内的作家圈子里收获了一波人望。

    版税付酬制度对于作家群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没有林朝阳跟出版社的据理力争,可能再过十年,中国的出版行业也不见得会采取版税付酬这样能够明显提升作家收入的付酬方式。

    因此不管怎么说,国内的作家们都必须对林朝阳道一声感谢。

    用李拓的话来说,“中国的作家们是要给林朝阳树碑立传的!”


  (https://www.zbwxw.net/book/3233142/1111073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