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隔阂
朱玉平和自己的丫鬟打情骂俏,不远处的张盼盼和李师师,二人就这样的看在眼里。
不知道她俩有没有生气,不管生没生气,朱玉平的心里总是忐忑的。
至于豆花儿,则更是脸色通红,羞愧不已。
不过朱玉平这个败家子,他的脸皮比城墙还厚。看到张盼盼和李师师来了,便放下了豆花儿自顾自跑了过去。
四目相对,只有面对张盼盼的时候,朱玉平的心是牵着的。看到张盼盼的那一刻,他才感觉到自己和对方的心意相通。
张盼盼也是一样,看到朱玉平平安归来,忍不住喜极而泣。
二人互相傻傻的,就这样傻笑着看着对方。直到。张盼盼转过头:“师师姐姐,玉平回来了。”
朱玉平走到李师师面前,李师师笑颜如花:“小国舅,恭喜恭喜。”
朱玉平挠挠头:“师师,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要叫我小国舅。”
一旁的张盼盼,过去亲切的拉着李师师的手,又过去牵着朱玉平的手。三个人手牵手站在一起,张盼盼说道:“是啊师师姐,你不要这么见外。”
一向外向大方的李师师,此刻脸上竟然有了一丝红晕,只听得她轻声说了声:“玉平哥哥。”
这一刻,朱玉平只感觉自己浑身都不过血了。李师师声音娇媚至极,这一声玉平哥哥,是如此的饱含深情。
朱玉平心中一荡:“走,今儿可是和大喜之日。咱们,找个地方吃酒去。”
李师师微微一笑:“承蒙不弃,去醉杏楼如何。”
朱玉平拍了拍手:“如此甚好,我还想听师师你的小曲儿呢。”
事情还是在往好的方向在发展,朱玉平身边的那些朋友,目前的状态都还不错。皇帝赵桓下旨,国舅官复原职。
国舅府外的侍卫全都撤去了,查封的国舅府也恢复原状。国舅府中那些封存的东西,也都被送了回来。
只是,皇帝没有再招朱玉平入宫。而朱玉平,也没有进宫面圣。隔阂,终究还是发生了。
之前的皇帝,对自己可以说是恩宠有加。自从出现了这件事之后,不管承认与否,他们之间的隔阂是总算是存在的。
家丁们大脑迟钝,大军二虎和来福旺财他们,是不在乎这些的。他们看到小国舅回来了,好日子似乎又回到从前了。
只有朱玉平知道,他和皇帝之间的隔阂,怕是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城北,是朱玉平的心血之所在。所以他必须回到城北,继续他的创业大计。
皇恩县,是不同于以往其他的郡县。在这里,百姓们是相对要民主一些的。知县万修齐,听取民意仁厚施政。整个皇恩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皇恩县的衙役,也没有嚣张跋扈的性格。反倒是,这些衙役们,充当了为百姓服务的角色。
县城并不大,却非常的整洁干净。而且街道宽敞,人来人往的相处和谐。
县衙的衙役们在街上巡逻。路过的百姓们,纷纷打着招呼。街坊四邻之间,也是相处的不错。
有的百姓家里的猫儿爬到了树上,衙役便踩着凳子帮忙。有推车的民夫,在青石板的上坡缓慢的行走着,衙役们自觉地过去帮忙推车。
这在以往其他的郡县,是闻所未闻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皇恩县,百姓们却并不畏惧衙役。衙役们,也充当着为百姓服务的角色中。
这一切,都是因为皇恩县有个国舅爷朱玉平。还有一个知县,万修齐。
在他二人共同努力之下,皇恩县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唯独与一样,发展过快,甚至于超快的皇恩县。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
宽松的政策,还有和谐的经商环境。使得京城大量的人云集到了皇恩县,一时间皇恩县的风头无两。在这里,成为了京畿周边,最为繁华的一个郡县了。
作为北宋六贼之一的蔡京,其实也是有过贡献的。他的贡献,就是取消了宵禁。
经济重心南移,使得开封作为都城,人口发展迅速,经济发达。随着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活动需求增加,他们希望行业时间能够延长,以满足夜间的商业和娱乐需求。
在徽宗赵佶时期,蔡京的建议之下京城取消宵禁制度后,夜市、小吃街等商业活动得以繁荣发展,为朝廷带来了大量的财税收入,一定程度上帮助宋朝调节与缓冲了“三冗两积”所带来的国库压力。
宋朝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市民阶层的活动影响了当时徽宗赵佶的决策。徽宗赵佶当时为了支持商业发展,只要不触犯到皇权的利益,便允许了夜市等商业活动的繁荣。
取消宵禁后,开封城这座繁华的城市经济活力得到提升,新的娱乐设施如瓦舍、勾栏等也应运而生,体现了这个时期社会风气的开放程度。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夜间的休闲娱乐需求逐渐增加。人们希望能够在夜晚欣赏到京城的繁华景象,享受夜市的美食和娱乐活动。取消宵禁政策满足了市民的这一需求,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可以上这些,都仅限于京城。京城之外的州府郡县,宵禁是依旧存在的。
许多地方官员懒政惰政,都不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出现什么大事故。以免。自己的官职不保。所以,许多地方的宵禁制度依旧存在。
皇恩县,这座新晋兴起的郡县。因为陈留县大量灾民的涌入,还有许多闻风而来的百姓,使得皇恩县成为了最热闹的郡县之一。
皇恩县赋税,也比其他郡县要高。百姓们的生活,却更加富足、这一切,只因为商业的繁荣。
商业,才会带动整个郡县的经济发展。万修齐在县衙张贴布告,皇恩县县衙,招募衙役。要求就一点,有过犯罪的,不予录用。
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人来报名衙役这个差事。皇恩县县衙衙役的编制。是其他相同郡县的两倍。后来,扩展到了四倍。
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县城的不断发展,人口密集之下,县衙原有的编制已经远远不够满足发展。
首先,皇恩县的县城街道宽阔,不会出现拥挤的情况。这在当初建设之初,都要感谢朱玉平。
是朱玉平力排众议,非得要在县城修建宽敞的街道。因为朱玉平知道,以后的皇恩县发展必然迅猛起来。
且不说这些新型农作物的出现,单单是城北的那些露天煤矿。这些地方,就得稀缺大量的工匠。
之前的不毛之地,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皇恩县石炭矿,如今更是成为了香饽饽。石炭矿,更是成为了京城百姓们冬天取暖的重要物资。
由于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煤炭的燃烧是需要保持通风,煤炭中毒的现象屡见不鲜。城北石炭矿在出售这些石炭的时候,便谆谆教导告诉这些百姓,必须保持通风。更是在民间,大力普及煤气中毒的道理。
虽然百姓们对于石炭中毒的具体原理都不甚明了,可大家都已经清楚,燃烧石炭取暖的时候,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不能单纯的为了取暖,而紧闭门窗。
皇宫中,也曾出现过烧炭中毒的现象。不过烧的是木炭,使得几个宫女中毒死亡。后来,皇宫也开始普及通风的重要性。
城北皇恩县的煤炭因为价格低廉,成本低燃烧充分且没有杂质的原因,很快成为了抢手货。
至于传统的木炭取暖,除了皇宫大内还有达官显贵,一般百姓们是用不起的。
(https://www.zbwxw.net/book/3212349/1111077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