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儒道至圣 > 第六章 孔子去哪儿了

第六章 孔子去哪儿了


    方运轻声一叹。

  以前那个方运记忆力很一般,加上每天只是上午去私塾学习,中午开始去酒楼当伙计,学到的背诵的很少,如果不出意外,那个方运很难考中童生。

  方运在地球学的东西是不少,可根本没学这些。

  方运想着心事,希望那些多出来的记忆能帮助自己,然后把笔墨纸砚等物拿到桌子上。

  别的中规中矩,唯独用来压纸的两条镇纸比较简陋,别人的镇纸都是特制雕刻的玉石、金属、奇木,而他的镇纸只是杨玉环从河边捡来的石头,然后慢慢打磨成两指宽、筷子长的青色石器。

  那个方运每次用镇纸都有些不好意思,觉得丢人,但方运却很喜欢这简陋的镇纸,因为这是杨玉环的心意。

  方运铺好第一张试卷,用镇纸压在页面上端,看了眼第一题,就把水倒入砚台中,手持长条状墨锭慢慢研磨。

  方运一面思考一面研墨,可对第一题毫无头绪。

  “昭公二十七年,孔圣于何地?我哪儿知道啊!这道题是第一题,按照前世的经验应该最简单。”方运心中腹诽不已,想破头也想不出来。

  等磨好了墨,方运选了一只小楷羊毫笔,沾了浓墨,又把笔放回去,把一张羊毛毡子垫在试卷下,有了羊毛毡吸收墨汁,墨汁就不会下渗影响卷面。

  方运拿起笔,不甘心地看了一眼第一题,确信自己不会,正要看第二题,脑海突然出现一本古书的封面。

  《史记》。

  随后,那本《史记》自动翻页,翻到“孔子世家第十七”中,方运大喜,但是整个页面突然模糊。

  方运心头一跳,感到要出事,突然,脑海多出一些记忆碎片,飞入《史记》中,就见“孔子世家第十七”迅速变幻成“孔圣本纪第五”,孔圣本纪的内容比孔子世家的内容多很多。

  方运愕然,但很快想通。

  《史记》有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内容各有不同。

  其中“本纪”排在最前面,是全书提纲,记录最重要的帝王和朝代,比如夏本纪,秦本纪。

  而“世家”则记录王侯封国的事迹和特别重要人物的事迹,地位次于本纪。

  地球上的《史记》里,孔子只位于世家中。

  但是,圣元大陆的孔子可不是地球的孔子,他的地位和实际作用超过任何“本纪”里的帝王,所以这里的《史记》中没有孔子世家,只有孔圣本纪,按时间顺序位列周本纪和秦本纪之间。

  在圣元大陆,《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半圣,封“史圣”,是史家的代表人物,写他书里的话也算请圣言。

  孔圣本纪第五的文字变得清晰,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黑色文字,眨眼间,部分文字由黑变成金色。

  方运看完这些金色的字,长长松了一口气,金色文字就是跟题目相关的语句。

  方运又仔细看了一遍,心想出题人果然刁钻,第一题就有小陷阱,题目是问孔子这一年在什么地方,实际那年孔子从齐国回到鲁国,不在一个地方。

  这还没有完,一本又一本书浮现在方运的脑海里,第一本是《左传》,翻到昭公二十七年,金色字体写着一个叫季札的吴国人出使晋国。

  第二本是《礼记》,翻到“檀弓下”,写着那个季札在齐国的时候,长子死了,把长子埋葬在吴国的嬴博之间,孔子参加了葬礼。但这本《礼记》里没写这个葬礼的时间。

  方运晕了,这两本书既然先后跳出来,肯定跟这道题有关系,可从表面上无法确定这个葬礼在不在昭公二十七年,也就无法确定孔子那年去没去吴国。

  就在方运犹豫不决的时候,《乡党图考》《洙泗考信录》《孔子自齐返鲁考》《孔子家语》等各种书籍一一出现,浮现金光字体。

  方运仔细阅读这些书,上面的金字证明了这个叫季札的人出使晋国,后返回,而他的长子就是在他返回路过齐国的时候死的,这样,就确定了其长子死亡的时间。

  孔子既然参加了这个葬礼,就说明他在昭公二十七年不仅在齐国和鲁国,还去了吴国。

  方运哪怕有各种书籍参考都差点被绕晕,初觉这题真没什么实际意义,可仔细一想,这道题还算是文科大综合,包括了历史、地理还有别的经典,别说一般人,就算是极为出色的才子也很难答对。

  方运提笔摘录金字的内容书写。

  “鲁乱,孔子适齐。昭公二十七年,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遂行,反乎鲁。延陵季子适齐,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

  齐、鲁和吴三地具备。

  答完第一题,方运看着不是特别工整的字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这童生试也太难了!”

  方运心里抱怨完,发觉脑海里的书已经隐去,不由自主猜测这些书的来历。

  “我隐约记得,图书馆失火跳楼的时候,我戴着的龙形玉佩碎了,然后什么都不记得。这些书不可能凭空进入我的脑子里,应该是东江图书馆的。妈妈说这玉佩是父亲留下的,必须让我戴着,说会保护我,莫非我能重生真的是玉佩的功劳?”

  方运思索片刻,立刻收起思绪仔细答第二题。

  第二题则是问“吾甚惭于孟子”这句话是齐宣王什么时候说的,这一次立刻有书籍出现,方运迅速写上:周赧王三年。

  方运用笔疾飞,连续答了几道题,发觉除了第一题,这些题其实并不难,便放下心。

  方运调整心绪,放慢速度,开始一笔一划慢慢写,他知道这时候也有“卷面分”,如果字写得太差,哪怕答对也会降等。

  两个方运的毛笔字都不怎么样,但现在练字已经来不及,只能过了童生试再说。

  答到第十四题的时候,方运看着试卷,没有立即下笔,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这是终究是圣元大陆,不是地球。

  这里的众圣除了和地球同名的,还有不曾在中国古代出现的半圣,东江图书馆里不可能有这些人的著作。

  童生试和秀才试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秀才试的请圣言试卷极多,能保证每位众圣的著作都考到,但童生试不同。

  童生试的试卷虽有三十张,但毛笔字比较大,实际内容比想象中少,只能考有限的试题,可众圣很多。

  孔子和六位亚圣的地位超然,至少要占一半的试题,而引领百家争鸣的几位半圣著作也是必考的,不然就不能体现百家归儒,用地球的话就是“统一战线”或“政治正确性”。

  几位历史地位极高的半圣的著作同样必考,诸如董仲舒的大一统、诸葛亮的鞠躬尽瘁、陶渊明的诗赋等等。

  这样剩下的篇幅很少,其余的半圣根本分不过来。

  于是,便形成一个规矩,童生试的请圣言就分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年年必考的著名众圣。

  第二部分是本年三位考官的名篇。

  第三部分是每年从剩余半圣的著作中选三到五部,轮流考。

  方运是幸运的,因为除了三位半圣考官,本年童生试所考的众圣著作都曾在地球出现,东江读书馆都有收藏。

  童生试前,一旦确定半圣考官的名字,各地考生都会花许多时间背诵考官的名篇。

  其他众圣的题目有难有简单,但半圣考官的题却格外简单。

  因为活着的半圣都是新圣,根基不稳,急需文名,必然想要天下人知道他的得意之作。

  “用前世的话说,就是送分题,士子书生感激,新圣的文名又得以传扬,两全其美。”

  方运仔细一想放下心,因为他上个月就开始背诵三位半圣考官的名篇。

  第十四题很简单,考的是一位叫米奉典的半圣的封圣时间和地点,方运虽然一时想不起来,可他感觉自己一定记得。

  米奉典是这次童生试的三位半圣考官之一,在开考前就已经传遍天下。

  方运思索片刻,提笔写下:新历一百四十五年秋,蜀国,蜀都。

  方运答完,突然发觉自己脑海中浮现一本蓝灰色的空白古书,随后,一小块记忆碎片飞入其中。

  那本空白古书立刻变成《奉典五经注》(卷一),作者米奉典,半圣,封圣五十六年。

  接着,陆续有新的空白古书出现,提取方运的记忆碎片,形成一本本米奉典的文集、诗集,一共有五本,都不是完整的,要么是只有一卷,要么是是残篇。

  方运面露喜色,没想到会变成这样。

  “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既然有大量的书,还能吸收新的书,就叫‘奇书天地’吧。”

  下一题考的同样是蜀国半圣,诸葛亮,不过此时已经驾鹤西去。

  不同世界的诸葛亮的经历不同,方运花了一些时间思考,避免答错。

  刘备立国的国号是“汉”,以汉室正统自居,从来没有过蜀国,只不过其他人不承认,只称之为蜀国,有轻蔑之意,后人沿用。

  在圣元大陆,刘备同样立国为“汉”,志在继承大汉江山一统圣元大陆,却遭到东吴和魏国联手反对,最后不得不改国号为“蜀”,最终靠着半圣诸葛亮维持下去,直到现在成为十国之一。

  方运有了奇书天地,对地球的诸葛亮更加了解。


  (https://www.zbwxw.net/book/2828/46330228.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