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明朝败家子 >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千秋万代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千秋万代


  江文大吼大叫,如痴如狂的模样,叫本是对他恼怒的弘治皇帝,竟不禁轻轻叹了口气。

  这样的读书人,天下不知多少。

  这又怪的了谁呢?

  腐儒盛行至今,读书人有责任,当初指定了八股取士的人,难道没有责任吗?

  只不过……当初八股取士,是因为天下大乱之后,为了安定人心,而如今,却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起来。

  天子变了,可读书人们,却来不及变。

  诚如这江文一般,十年寒窗,数十年的苦读,他所信奉的许多东西,一朝一夕之间,在他面前坍塌,这本就是可悲的事。

  可悲却又无能为力,这样的滋味,任谁也一时无法接受吧。

  弘治皇帝叹口气道:“此生员已是疯了,让人送去西山医学院吧。”

  方继藩在一旁,看了弘治皇帝一眼,陛下明显对于江文,没有过多的憎恶,反而……略带几分忧心。

  方继藩便道:“陛下,根据儿臣久病成医的经验,这只是轻微的脑疾之症,倒不必就医。”

  弘治皇帝诧异的看着他。

  轻微……

  却见方继藩撸起袖子,走上前去,扬手便给疯疯癫癫的江文一个耳光,却听一声啪的脆响,又听方继藩怒道:“狗一样的东西,你吃错药了?”

  这一耳光,将江文打了个踉跄。

  一下子,却又仿佛魂儿游了回来。

  他捂着脸,茫然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突然之间,身子萎靡起来,两腿一软,又跪了下去。

  似乎……一下子回到了现实,他期期艾艾的道:“万死,万死,学生万死。”

  弘治皇帝的脸色,微微好看一些。

  他走上前,凝视着江文:“似尔等腐儒,所学的经义,并非没有道理,只是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学问,却绝非是书本中能学来的,倘若读书便能有此能,那么……这天底下的事,就太简单了。”

  江文沉默了很久,点点头:“是,是。”

  他心里悲凉,竟是有茫然之感。

  “卿在想什么?”

  弘治皇帝似乎很想洞察江文的内心。

  江文突又落泪,只是精神却正常了许多,他悲凉的道:“陛下,学生已没什么可想的了。”可他顿了顿,却又悲痛的道:“学生自幼,家贫,盖因家祖曾读过诗书,因而,倒有一些文友接济,给了学生读书的机会,学生自幼,便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深以为然,因而,十数载苦读,日夜不倦,总算蒙祖宗庇佑,学有小成,得了一个功名,可如今……”

  他摇了摇头,只是叹息:“如今方知,原来这些年的苦学,竟是水中之月,今见了这庄稼,方才知道,原来世间的道理,并不只四书五经……”

  弘治皇帝颔首:“来人,放他走吧,不必为难他了。”

  江文听罢,又拜,道了一声谢恩,摇摇晃晃,只留下了一个背影,自是去了。

  ……

  “这才是真正的丰收节啊。”弘治皇帝随即露出了笑容,他四顾左右:“这何止是丰收,是大丰收,此节……明年,后年,都要过,不但西山来安排,宫里,往后也要关注。”说着他一双炯炯发亮的眸子落在朱厚照身上。

  “太子……”

  朱厚照上前:“儿臣在。”

  他喜滋滋的样子,眉飞色舞。

  弘治皇帝心里倒是很想说,此时此刻,你就不该谦虚一些吗?

  可细细一想,谦虚二字,本就是四书五经之中的价值观,人为何非要谦虚不可呢。

  立下大功的人,明明为人所瞩目,却非要谦虚不可,这又是什么道理。

  弘治皇帝道:“这些地,都是你耕出来的?”

  朱厚照道:“是儿臣带着人耕出来的。”他抬头看了一眼方继藩,稍一犹豫:“老方也出力不少。”

  弘治皇帝见他肤色黑不溜秋的样子:“上千亩的试验田,还要记录无数的数据,朕还听说,西山研究院,也有参与,想来,在实验室里,也不知费了多少功夫。今日朕见到的,是亩产七百斤,可朕看不到的,却不知是心血,太子从前顽劣,朕总是担心,现如今,终于可以放心了,朕有此子,如获至宝。”

  朱厚照高兴的纳头要拜,口里道:“父皇此言……儿臣……”

  哐当一下,却有一枚印章因朱厚照动作幅度过大,竟是摔下来。

  那一串印章,挂在腰间,挂着的绳子,不知磨损了多少,此时终于是承受不住了。

  弘治皇帝看着那印,却是上前,亲自将印拿起。

  这印再熟悉不过,印面上的‘皇帝之宝’四字,更是格外的醒目。

  朱厚照有些尴尬。

  弘治皇帝反反复复的将印端详之后,便抿唇一笑:“还别说,朕竟是分不清真假了。此印,是你所刻吧,如何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这……”朱厚照小心翼翼的看了父皇一眼,心里却想,这个怎么能说呢,这若是说了,那还了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将来父皇若是借此来防伪,岂不是吃饭的家伙没了。

  他期期艾艾的道:“这个……这个……”

  弘治皇帝竟是没责怪朱厚照,而是朝他莞尔一笑:“非常之秋,必有非常的太子,此印……还不错,可惜……假的终究还是假的,那真品,迟早还是要传给你,你也休要将心思,花费在这上头。难道几年功夫,也等待不急吗?”

  朱厚照:“……”

  方继藩在旁,却是肃然:“陛下千秋万代,万岁,万岁,万万岁。几年功夫……此言实是……“

  弘治皇帝朝方继藩摆摆手:“朕的精力,大不如前,而今,见太子能体恤万民,为这社稷,煞费苦心,其中的艰辛,想来也不为所知,令朕欣慰。朕后继有人,可以高枕无忧了。继藩的功劳,也是极为显著。”

  他深深的看了方继藩一眼:“卿二人,如手足兄弟,他日,你们的成就,定会远超朕这平庸之人。”

  方继藩一愣:“儿臣岂敢……”

  弘治皇帝拍拍他的肩:“世道变了,朕细细想来,和那江文,又有什么分别?只不过是他一朝醒悟,因此而癫狂,朕是一次次被你们推着走,比他好一些。来吧,咱们过节。”

  “噢……”方继藩再没争辩什么。

  他很讨厌这个世上,有些事突然讲透了,这一讲透,反而就没什么意思了,完全不给自己发挥的空间。

  弘治皇帝领着各怀心事的诸臣,随即,入镇国府高坐。

  朱厚照和方继藩作陪,刘健等人,也各自跪坐。

  许多佳肴和美酒,统统的送了来,这镇国府外头,是欢声笑语,等到天色渐渐的落幕,镇国府外头的广场上,升起了一团团的篝火,游人们尚未尽兴,依旧还在激动的议论着亩产七百斤之事。

  同样的地,可以耕出双倍的粮食,这对于任何人而言,可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家里有地的人家……心知他日米价在将来,势必有下跌的可能,而一旦下跌,若自己的地里,收获的粮食不足,便是亏了。只有赶紧想办法,让自己的地里的粮产提高,方能应对接下来谷价下跌的危机。

  弘治皇帝酒过正酣,将方继藩招至身前:“继藩,谷贱伤农,这个道理,想来你是懂得吧?”

  方继藩颔首点头。

  弘治皇帝侧目看了朱厚照一眼。

  他自是知道,朱厚照是个一根筋的人,让他研究如何提高粮产倒是可以,可一旦粮产提高,给这天下带来的得失,他却是一概不喜欢去理。

  这在弘治皇帝看来,自己的儿子和女婿,倒是相互弥补了彼此的缺陷。

  弘治皇帝道:“粮产提高,这是天大的喜事,却也难免可能引发一些问题,你想办法,拟一道章程,送到内阁,让刘卿等人讨论票拟之后,送至朕这里来。”

  方继藩道:“儿臣遵旨。”

  弘治皇帝沉吟了片刻,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微微一变,沉声道:“朕脑子里,还是在想那个江文,八股之儒,深入人心,似江文这样的人,不知凡几,一个江文,尚且如此,那么这天下数十万读书人呢?这几千的儒生,送去了奥斯曼,可毕竟,是杯水车薪,何况……将儒生送走,本是有些荒唐的事,朕思来想去,若是不改变人心,迟早,是要酝酿大祸的,新学想要深入人心,不易啊……”

  方继藩明白弘治皇帝的意思。

  京师这里,已是新学开始占了主流,可天下有多少的儒生啊,多少人一辈子就靠读四书五经活着,这已经不只是理念之争了,而是最根本的利益之争。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这是弘治皇帝不愿看到的。

  方继藩明白他的思想,不由的眨了眨眼。

  “要不,送去黄金洲,黄金洲那儿,可是好地方,儒生们多迂腐,迂腐的原因,是因为有舒适的环境,把他们丢去那里,住个一年半载,或许就……”

  弘治皇帝不禁失笑:“朕要的,是正经的主意,可不是你这般的小机灵。”


  (https://www.zbwxw.net/book/2309/48698369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