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神洲异事录 > 第一百七十八章 父子同餐

第一百七十八章 父子同餐


【大乾康元七十一年、四月二十一、巳时、长安城道正坊、得月楼大门外】

  此刻的长安城道正坊内,得月楼大门之外,人来人往,车架与行人如同流水一般,进进出出,好不热闹。将近正午之时,众多食客分从四面八方赶来,都准备走进这座闻名长安的酒楼之内,好一快朵颐,大享脾胃之欢。

  人群中还有两位身份特殊之人,一位是大乾皇帝李重盛,另一位,自然是内廷大总管高良士了。

  今日,皇帝微服私访,与内廷总管两人,身着便衣,信步走到了道正坊,想着再去得月楼内,吃一吃他心心念念的“花雨茶烧饼”……

  李重盛走到得月楼大门之外,却见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正趴在地上,向过往行人不住地磕头乞怜道:

  “各位大叔大婶,大哥大姐,求你们行行好,可怜可怜我这瞎子,给个馒头吧,我已经三天三夜没吃东西啦!”

  李重盛听得不由皱眉,心道在我大乾京城,怎还有如此可怜之人?听这乞丐的声音,年纪并不太大,然再细看此人的头面,见他两个眼眶已然空洞,果真是个瞎子。

  那个年纪并不太大的瞎子,正是昔日兵部侍郎赵勇的独子赵小刚。那赵小刚前番得了姚子贝施舍的二两碎银后,跟一个好心的包子铺老板兑成了铜板,总算能时时买到几个热馒头吃吃。然铜板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一旦手中没了铜钱,赵小刚也只得再度流连于长安街头,终日靠沿街乞讨苟活于世。

  自从有了上次姚子贝向他“豪赠”二两银子的经验之后,赵小刚便专挑一些酒楼门前的热闹场合跪地乞讨。虽然依照大乾律令,繁华街口与大酒楼之前,流民乞者均不可逗留,但赵小刚毕竟双眼已瞎,不管是巡城的禁军兵卒,还是长安县的衙役捕快,见了他如此可怜之状,至多也是将他驱赶而已……

  此刻的赵小刚,便匍匐在得月楼的大门前不远处,只因他来的时间不长,尚未碰到巡城的衙役,然两个得月楼的伙计却已跑上前来,对他大声呵斥,踢踢打打,叫他赶紧走开。

  李重盛眼见店小二正欺负那双眼已瞎的赵小刚,心中便甚是不快,然这些也毕竟是世态常情,他也不好遽施责罚。于是,皇帝便命高良士施舍那乞丐两片金叶,好让那个可怜的乞丐,也能吃上几顿饱饭。

  然而,对天子的这一吩咐,高良士却难得地“抗旨不遵”了一回。这位内廷大总管忙向李重盛解释道:“三郎,若咱们给了那乞丐两片金叶子,搞不好,会害了他性命!”

  李重盛顿时笑了笑,叹道:

  “昨日,我还说老三不通世相人情,看来,我这个老父亲,也没比儿子强多少啊!”

  高良士忙赔笑道:“世相人情,不过小智,三郎胸中藏着的,可是经天纬地之大智!”

  可李重盛却摆了摆手,再次叹息道:

  “咳!老了,不中用了……天地无穷,焉得参悟?今时今日,我连家里的几个儿子,都猜不透!”

  高良士欲待劝慰几句,李重盛却没有让他多言。

  于是,李重盛便吩咐高良士,进入得月楼内,将一片金叶子兑换些散碎银两和铜板,又买了一些包子肉饼,裹成一个大包,将这些尽数施舍给门前的赵小刚。

  高良士走到赵小刚面前,只是朝两个店小二瞪了一眼,吓得那两名跑堂,忙躬身缩手,退回了酒楼之内。

  依照李重盛的吩咐,高良士将所有的碎银与铜钱装在一个袋子里,又将另一包吃的,都一并交到了赵小刚的手中。

  赵小刚闻到包裹里食物的香味,又摸了摸袋子里的钱银,立时朝高良士跪倒在地,不住地磕头,口中连连谢道:

  “多谢这位大老爷,您可真是在世的活菩萨呀!小的给您磕头了!老爷必定多福多寿、多子多孙!……”

  高良士听得心中异常不快,然也没有与对方计较,他走回李重盛的身边,问道:

  “三郎,咱们要不要去得月楼的雅间一坐?”

  “算啦!”

  李重盛摆了摆手,不知是因为他在门口见到了一个邋里邋遢的乞丐,扫了吃饭的兴致,还是由于他看见得月楼里的跑堂如此仗势欺人,心中起了一阵不快,他忽然改了主意,今日的午膳,并不想着落在得月楼内。皇帝一转身,却离了得月楼,往南行去。

  高良士陪着李重盛一同漫步,两人走得不疾不徐、不紧不慢,时而走走,时而停停,李重盛对于道路两旁的民房、店铺、酒楼、茶坊……无不看得分外入神。李重盛手指着那些酒楼茶馆,问东问西,自然,高良士细声柔语,答得也是格外仔细……

  过了半个时辰,两人不觉间,便已行到了崇仁坊内,那里坐落着一处宽广的府邸,正是李缜居住的魏王府。

  魏王府的总管马华成,见当今万岁爷亲临王府,唬得赶紧跪地,李重盛却摆了摆手,说道他今日微服出行,所有人不必拘礼,命马华成只管带路,皇帝要去探望自己的儿子。

  此时方当晌午,魏王一家,正围坐于前厅正中的一张紫檀木大圆桌前,一道享用午膳。

  李缜休息了一夜之后,头晕已然好转,又服了几帖太医的汤药,他已能行动如常。

  李重盛走入前厅之时,李缜正端着一碗羹汤啜饮,他额头上的伤口处,兀自贴着一块白纱。

  李缜身旁的魏王正妃钮氏与侧妃张氏,均认得天子模样,见了李重盛走进,急忙一个个起身,面朝李重盛俯身跪倒。

  李缜不觉诧异,侧头却见是自己的父皇,也慌忙放下了饭碗,正欲朝李重盛俯身下跪……

  “不要跪!”李重盛随即连连摆手,笑着道:

  “今日,朕只是作为一个父亲,过来看看自己的儿子!这里没有君臣,只有父子,大家快坐下!”

  见李重盛一身便服,言语又如此随和,李缜也挥了挥手,令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不用拘礼。

  于是,李缜让出主位,给李重盛就座,自己则在旁相陪。

  “缜儿啊,朕倒也有些饿了,你这里有什么好吃的?”

  李重盛朝圆桌上望去,见一张大桌子上,却只有十几道菜肴,且大多都是些家常清淡之菜。

  绕着桌子一圈,拢共坐了七人,除了李缜之外,就还有他的一位正妃、一位侧妃,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自然,李缜其余的侍妾、卑妾、孺人等,都不在此席。

  七个人围坐一桌,菜肴却只有十几道,且多半不是什么硬菜。

  李重盛看得不由皱眉,心道,我这亲儿子的做派,与我果然大是不同,他这一顿午膳,哪像是一个王侯之家啊,倒与那些寻常的中等人家,没什么不同!

  见李重盛面露难色,李缜急忙吩咐马华成,去灶房添几道大菜过来。不料,李重盛却摆手阻止,言道,今日就想吃一吃缜儿的家常菜,不必再行劳烦。

  李重盛又吩咐高良士,让他一并坐下,与他们父子一道用膳,可高良士却说什么也不敢,只道自己远远地伺候着就好。

  于是,李缜亲自为他父亲端上了一碗米饭,李重盛便在这魏王府的前厅内,与自己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们一道,津津有味地吃起了午饭。

  没有鱼翅熊掌、没有燕窝凤脑、没有非同寻常的山珍海味,甚至于,桌上连一个酒壶都没有,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吃着米饭,李重盛却也吃得颇觉趣味。

  皇帝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三个少年,恍惚间,就觉自己也回到了昔日的少年之时,他便朝身旁的李缜问道:

  “缜儿,朕的三位孙儿,最近功课如何?可曾习剑?”

  “回父皇,他们一个个都喜欢读书,却没人愿意学剑!”

  “书要读好,剑也当学!朕的子孙,须文武双全才行!他们不愿学剑,是不是,受了你这位父亲的影响?”

  李缜低下头吃饭,无言以对。

  李重盛面朝三位少年,满脸尽是慈爱之色,笑着问道:

  “弘明、弘恩、弘磬,你们有谁愿意跟着皇爷爷学剑么?”

  “愿意!我愿意!”

  对面的三位少年,尽皆手举得老高,尤其是坐于左首第一的那位高个少年。

  李缜子嗣颇为艰难,自己的正妃钮氏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可是,老大李弘成、老二李弘文,均早年夭折,只留下排行老四的李弘恩,今年十四岁,身子尚且健好。还有一个女儿,名叫李弘波,今年十三岁,尚待字闺中。

  比李弘恩只大了一岁的李弘明,虽排行第三,却是庶出,乃侧妃张氏所生。而排行最末的李弘磬,今年才十一岁,却是侍妾所生,身份最是卑微。

  此刻,那位身形最高,应对李重盛问话最是热切的少年,正是李缜的第三子,今年十五岁的李弘明。

  “皇爷爷剑法厉害,我要跟着皇爷爷学剑!”李弘明开口央求道。

  “弘明,皇爷爷剑法厉害,你是听谁说的?”李重盛一边吃着菜,一边问道。

  “我是听……听父亲说的!”李弘明望了望李缜,有些怯生生地回道。

  “那皇爷爷先考你一考!”李重盛放下碗筷,略作思忖,随即问了一题: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这几句话,出于何处呀?”

  李弘明睁大了眼睛,呆呆望着屋顶,又不断地挠着自己的头,然他左思右想,还是完全想不出来,他皇爷爷说的,到底是什么句子。

  “弘明,看来,你没好好念书啊!”李重盛拾起筷子,吃了一口青菜,又道:

  “你父亲说的对,身为我李家的子孙,先要将书念好!书都没读好,光是学剑,那可不成哦!”

  李弘明羞愧地低下头,讷讷言道:

  “孙儿记下了,孙儿回去之后,定当好好念书,牢记皇爷爷教诲!”

  李重盛又面朝中间坐着的李弘恩,问道:

  “弘恩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么?”

  这时,连李缜也饶有兴致地望向了李弘恩,他平素待人一向沉默寡言,与儿子们相处的时间也不算多,趁着父皇考较自己的儿子,他也想借机了解他们一二。

  此时的李弘恩,却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挺直脊背,不慌不忙地答道:

  “皇爷爷,这几句话,出自《诗三百》,说的是殷高宗顺应天命,讨伐荆楚,使四方诸侯来附,万邦咸与臣服的事迹。殷高宗乃中兴圣主,在他治理之下,百姓们无不恭敬守法,无人敢有半分懈怠!最终天下一统,尽归于大商治下!如今,我大乾在皇爷爷精心治理之下,四海归附、万邦臣服,皇爷爷上承天命,下得民心,功劳就跟当年的殷高宗一样!……”

  坐在李弘恩身旁的李弘明却不服气道:

  “皇爷爷乃千古明君,区区一个殷高宗,怎可与皇爷爷相提并论?!”

  “诶!不得诽谤古人!”李重盛朝李弘明面色微微一冷,以略带训诫的口吻言道:

  “殷高宗中兴之治,堪称前无古人!你皇爷爷若能得一个与他一样的评价,心中已是不胜欣慰了!”

  坐在李缜身旁第二位的侧妃张氏,朝自己的儿子狠狠地瞪了一眼,吓得那李弘明忙又低下头去,从此不敢再说话。

  李重盛手捋着自己颌下的一缕长须,双眼望着李弘恩,眼眉间满是慈蔼与赞许的神情,那少年生得剑眉龙目,依稀就是自己当年的模样……

  当下,皇帝便兴致勃勃地问道:

  “弘恩,过些日子,皇爷爷就派人将你接入皇宫。你跟着皇爷爷一起学剑、读书,咱们祖孙两好好做个伴,可好?”

  “孙儿谨遵皇爷爷之命!”

  “好好好!哈哈哈!……”李重盛一边不住地点着头,一边还呵呵大笑着。

  “不过,孙儿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哦……弘恩还想要一个赏赐么?”李重盛微笑着问道。

  他今日见到了李缜,心中只是生出了一丝愧意,然见到了自己的皇孙李弘恩之后,心里面当真是异常地开怀。人老之后,每每就喜欢与青春年少之人呆在一起,感受对方那一股蓬勃而茁壮的生命之力,皇帝亦是如此。

  李缜却朝李弘恩瞪了一眼,训斥道:

  “弘恩,休要胡闹!还不快谢过你皇爷爷?”

  “诶!你不要说话!”李重盛立时摆手阻住了李缜,又朝李弘恩和言问道:

  “说吧,你想要什么?”

  李弘恩站起身,朝李重盛躬身行礼道:

  “孙儿请求,让弘波妹妹能跟我一道入宫,一起跟着皇爷爷学剑!”

  “原来是这个呀!”李重盛望了望对面坐着的那个女孩,见她年纪虽小,然浑身上下亦透着一股飒爽之姿,其状象极了自己的十七女李琪,于是爽快应道:

  “朕准了!”

  “谢皇爷爷!”

  “嗯……”李重盛又盯着眼前的李弘明看了一会儿,越看越觉得他象一个人,皇帝遂转头朝李缜问道:

  “缜儿,你觉得,弘恩象不象一个人?”

  李缜却点了点头,微笑着道:

  “不瞒父皇,孩儿也早就看出来了!”

  “你早就看出来了?那你觉得,他象谁?”李重盛更为疑惑道。

  “嗯……”

  李缜这个时候,午饭也已吃得差不多。他随即便朝旁边的两位王妃望了一眼。钮氏与张氏当即会意,立时尽皆起身,向李重盛敛衽为礼之后,带着四个孩子,都纷纷退了下去。前厅之内,便只剩下了李重盛与李缜父子,身后的高良士则远远地伫立在旁边,一直躬身伺候着……

  “弘恩与无病,倒是长得颇为相像!”李缜当即笑着说道。

  李重盛仔细一回想,确是如此,自己的那位皇孙,长得身形修长,眉目朗润,于文秀之中又隐含一股傲人之气,其样貌竟与那青衣卫里的徐恪长得极其神似。他顿感诧异道:

  “这就奇了!弘恩怎会与那个小恪,长得如此神似?”

  “父皇,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长安城内,亦有不是兄弟,却长得极其相像之人。弘恩与无病模样酷似,也是巧合吧!”李缜依旧是微笑着回道。

  “嗯!想不到,天下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说到了徐恪,李重盛自然也想到了自己此来魏王府的真正目的。

  当下,皇帝便取出了怀中的那一纸薄笺,交到了李缜的手中。

  “缜儿,你看看这个!”

  李缜打开那一纸薄笺,看完之后,不无忧虑道:

  “父皇,此事我已听三哥跟我说了,八弟被萧国国师陆火离半夜掳走。父皇想如何救他?”

  李重盛叹了一声,道:

  “那流霜老怪剑术了得,祀儿既已落在他的手中,咱们便不可轻举妄动,胡乱救人!为今之计,也只得依照那老怪的吩咐去做了!”

  “父皇的意思,让无病带着玄黄剑去金顶山救人?”

  “嗯!”

  李重盛点了点头,脸上却是一副忧虑的神情。

  “八弟之前曾在御前密告无病有‘私通妖类’之罪!因为这件事,父皇将无病夺职下狱!父皇是不是担心,无病会对之怀恨在心,是以不愿前往金顶山救人?”李缜随即问道。

  也是直到了此刻,李缜才终于明白了,他的父皇,平素几乎不来他的王府,何以今日,竟会兴致勃勃地微服来访?

  还如此热情地与他家人一道用了午膳?!就在方才,父皇又答应亲自教弘恩与弘波学剑与读书。

  原来,父皇今日是有求于他。

  父皇为何会来求他?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他的那位八弟。

  照此看来,八弟在父皇心中的地位,不可谓不低矣!

  ……

  果然,李重盛点了点头,说道:

  “缜儿,朕也不瞒你,先前你三哥与程万里,都已到诏狱里去劝过小恪。无奈那个小恪,性子就跟一头倔驴似的,什么人的话都不肯听!如今,那流霜老怪只给了咱们三天的期限,若这头倔驴死活不肯,朕也不能强逼着他……”

  李缜忙道:

  “父皇无需担忧,儿臣今日就亲自前往诏狱,无论如何,儿臣也要让无病答应救人!”

  “好!朕没有看错你!”

  李重盛不禁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脸上的神色中,既有一丝感动,又隐含一丝歉意。

  李重盛随即起身,朝着前厅外走去,将到门边之时,皇帝又忽然止步,转身朝李缜谆谆言道:

  “缜儿呀!朕前日那般对你,确是过分了一些!然则,朕切盼你能记着,将来无论如何,你对自己的亲兄弟,当时时刻刻存着一份宽仁之念!若他们没有谋反之举,你须当……须当好生善待之……”

  说到这里,这位大乾皇帝不知何故,双眼中竟忽而泛起了盈盈泪光……

  李缜忙朝他父皇躬身致礼,恳切言道:

  “请父皇放心!孩儿发誓,孩儿有生之年,定当善待自己的亲兄弟,绝不加害!”

  ……

  ……

  几乎与此同时,在青衣卫诏狱之内,甲字十二号牢房之中,徐恪与明月共坐在一张方桌之前,也正一道享用着午膳。

  这几日,依照南宫千户的吩咐,徐恪的伙食,均由丁春秋亲自负责,其余任何人不得插手。

  南宫千户还特意从北安平司的公银中,下拨了一百两银子,用作丁春秋出外采购饮食的经费。

  丁春秋原先就担负着徐恪在诏狱中的日常饮食,自从得了千户大人的吩咐之后,更是尽心竭力,鞍前马后,格外忙碌。今日的这一顿午膳,还是他特意去了一趟东市,从香满楼采办而来。

  徐恪拿着一个“北方大包”放入口中,张嘴大嚼,他不住地赞道:“好吃!委实是好吃呀!”

  明月忍不住“噗嗤”一笑道:

  “大人,只是一个包子,就把你乐成了这样?”

  “咳!明月姑娘,你不知道,这个‘北方大包’,皮薄馅厚,肉汁鲜美,其味无穷啊!这样的包子,小时候,若能让我吃上一个,我就别无他求啦!”

  “大人小时候,到处乞讨,一个肉包子就是大人最大的梦想。那时候,大人也没想到,有朝一日,您能成为一个朝廷的大官吧?”

  徐恪却又叹息一声,道:

  “咳!……什么大官呀!如今,我早已被圣上给削职为民,还被关在这座暗无天日的诏狱之内,说不定,性命尚且不保!早知今日,我还不如,当年在杭州城里四处乞讨来的快活呢!”

  “大人真会说笑!”明月也拿起了一个“北方大肉包”放入口中,她只觉得满口都是肉汁,不觉甚是肥腻,徐恪赞不绝口的美味,她却也觉得寻常。

  明月言道:

  “昨日程将军来劝你,今早赵王爷又来,他们都说,只要你肯答应前往金顶山,圣上就会饶了你的罪,可你偏偏就是不肯答应!明明是你自己脾气倔性子犟!你自己不肯走出这诏狱,如今,倒还说起风凉话来了……”


  (https://www.zbwxw.net/book/2239617/11110683.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