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三围暴涨
时间坚定前行,韩烈的三围肉眼可见的狂飙暴涨。
最基础的维度当然是个人财富。
按照身家折算法,韩烈现在是稳稳的百亿级。
最主要的财富来源,一是已经售出的梦园,几十亿的利润;二是正在狂奔的基金。
几支基金都没到结算的时候,不过早已经过了分红线,公司每天都能计算出归属于管理人的利润。
去掉杠杆,四支基金目前总市值200多亿,【超新星一号】单支基金就已经摸到百亿大关。
眼下的200多亿里,只有不到50亿是韩烈的。
但是如果再翻一倍,那么新的200多亿盈利里,几乎80%都是韩烈的。
重点是翻倍难不难。
结论是不难。
因为杠杆加得很凶,所以平均每天都有5%到8%的净值增长,十来个交易日就能翻一番。
整个10月份,都是旗下基金净值增长的爆发期,在下一波调仓换股之前,基本上是每天闭着眼睛捡钱。
从身家百亿到身家300亿,韩烈只需要再等一个月。
不过,话又说回来,从可支配财富的角度去衡量,现在的狗烈仍然很穷。
满兜里能花的钱都不到10亿,想干点什么大事,捉襟见肘的。
这不是凡尔赛,韩烈和别的富豪不一样。
别的富豪是恨不得买一卷卫生纸都用公司报账,有任何花钱的地方,直接在公司层面消费,于是理论身家直接等同于消费能力。
韩烈可舍不得。
类似的操作确实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税务成本,把100万花出150万的效果。
但是,对于挂逼烈而言,远远不如直接花150万,明面上亏损50万现金,背地里赚500万经验更有价值。
搞个较低层面的换算——当初始基数只有2分钟时,500万经验值大约等于1分钟时长。
你们问问东哥,愿不愿意花5000万买个10分钟?
东哥:闭嘴!我给你5亿,给我拉满!
到了这个层面上,钱的价值已经远逊于经验。
所以韩烈只能把公司盈利提现到个人账户,足额纳税之后,再进行消费。
当然了,因为公司的性质,他的大部分收入不需要缴纳45%的最高档个人所得税,而是按照20%报税,算是一点小小的利好。
即便如此,韩烈也能坐稳魔都个人纳税第一名的宝座,突出一个热血爱国。
……
第二个暴涨的维度,是韩烈的名气。
在以往,韩烈最被人熟知,也最被人称道的能力是对金融市场的敏锐和强大的操作思路。
当时间步入到10月中下旬,股指开始坚定的向3800点发起冲击时,“韩老师”开始有火出圈外的迹象。
原因?
原因很简单,业内彻底服了嘛。
其实韩烈并没有接受更多的采访,即使来自各种财经媒体的采访要求与日俱增。
由于顾爸的因素,韩烈和魔都本地的媒体,关系相当不错。
第一财经的总编甚至在推动韩烈成为财经媒体委员会的荣誉理事,面子给到溢出的程度,但是,韩烈仍然没有接受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更没有上电视。
普通股民,在任何一家财经网站上,都看不到韩烈的发言、点评、报道。
顾爸帮忙拉的关系,完全被韩烈用来隐身了。
然而哪怕是如此谨慎,也没耽误他出名。
当过某家银行大客户的朋友可能会很熟悉以下的情况——
你去办个什么业务,对口的客服经理叭叭叭跟你好一顿推销理财产品,你不感兴趣,她转头又问你对基金怎么看,你说你喜欢炒股,然后她开始描述:我们行和某某公司的某某老师有着什么什么样的合作关系,最近如何如何……
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对此嗤之以鼻。
但也有少数例外的情况,比如她只用几句话就以强大的事实勾勒出一个超级牛逼的形象,你半信半疑,停住打算离开的脚步,开始打听更多。
然后客服经理遗憾的告诉你:对不起啊,某某老师的产品早都被抢光了,但是我们行的首席分析师马上要开一个讲座,思路完全延续某某老师,您要不要来听一听?
你决定去参加一下。
然后,你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听首席分析师宏观微观的一顿白活,脑瓜子嗡嗡的,感觉听了个寂寞,唯独记住了一个时不时从他嘴里蹦出来的名字——韩老师。
其实可以理解,金融圈内部向来喜欢蹭,拿合作对象里最有名气的人装逼。
2012年之前的各种路演,大家蹭王亚伟。
2014年9月之前到2012年之间,大家蹭徐总舵主。
现在他们开始蹭韩烈,自然而然。
而且也不是外人想象的那样,没头没脑的硬蹭,其实蹭的很巧妙、很有逼格。
比如东北证券10月份的高端客户讲座,主讲的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国栋在年初的低位上咔咔一顿画线,极其潇洒而又自信的拿着激光笔在那个位置上滑来滑去。
挑眉道:“当初韩老师在讲座里预判此处要有二次回踩,真正筑出市场底,引发了业内的巨大争论,我当时立即发文力挺,论述新一轮牛市的必要性和前进路上的曲折螺旋,相关文章,现在还挂在网上。
事后,我和韩老师私下交流时,对于本轮牛市的形态和节奏做出了充分的意见交换,他看好能冲到5000点,我略微保守一点,4500,但是在其他方面分歧不大,基本立场一致……”
其实韩烈哪知道他是谁啊?
但是人家对他的事迹如数家珍,咔咔一顿掰扯,底下的大客户们顿时肃然起敬不明觉厉。
会后争先恐后:“陈老师,我想加仓!”
韩烈已经不再参与任何券商银行的讲座、培训、报告,但是人家照样打着他的旗号,吃的饱饱的。
而且有些真正会讲故事的大忽悠是怎么玩的?
上来就站在极高的位置上,对当今业内的公募私募一顿点评。
“目前公募最牛逼的谁谁谁,私募的徐总做了哪支哪支股票,超新星的盈利思路如何如何……
韩烈算是新生代里相当能打的,上次我们业内聚会,小韩对于题材转换的敏锐性简直把我们这些老前辈按在地上摩擦……
不过具体到操作上,我们风格不一样,互相的交流以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为主。
这个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很多只基金一起赚钱,提到首板、敢死队那肯定是徐总,提到布局、远见小韩独一档,提到乱战凶猛,那咱们当仁不让……
没听过小韩?
没听过就对了,你位置没到那儿,理解能力也不够。
听我的,回去找你认识的最高级别的朋友,仔细打听打听,如果再不知道,那肯定就是圈子有问题,你得抓紧赚钱了。
怎么赚?
大牛市搁这儿摆着呢,闭着眼睛跟我冲就完了!
有同学问我我跟韩老师比怎么样?
单讲这波,我没人家下手早、没人家果断、没人家布局好,有差距咱们得认,我不是闭着眼睛吹牛逼的人,一向很客观。
小韩现在基本是07年的王亚伟和11年的徐翔的结合体,一骑绝尘,谁都够不着。
但是单讲乱战、切换、接力,小韩也跟我请教了不止一回,咱们也是有吃饭的真本事的,对吧?
你们如果有机会能够着韩老师,那我强烈建议,卖房卖车,杠杆拉满,闭上眼睛跟着冲,真的,一点不夸张!
今年他绝对封神,我把话撂在这儿了,明年你们看吧!
但是我估计你们够不着人家,所以咱们的蒂花之秀私募基金也能凑合着投,圈子里除了他们几个,再往下排基本也到我了……”
确实很秀,当天就拉满了5,000万的投资额。
类似的情况太多,也太泛滥了,韩烈在完全不知情的前提下,名气渐渐扩张。
主要是前两次讲座都有录音,超级自信的态度加上极度精准的判断,再加上现在已成事实的庞大收益,天生就适合拿出去讲故事。
指望着同行别消费你?
不可能。
稍微沾上点边儿的人都不会放过机会,一堆人嗷嗷喊着私募新一哥非我韩老师莫属。
当同业共同默认时,事实已经不以韩烈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了。
幸运的是,舆论可控。
同行爱吹就吹去,反正韩烈自己坚决不出风头不露面,所以江湖上流传着烈神的传说,但是大众层面查无此人。
这是最舒服的状态。
日常接触的工作圈子必须给予韩烈最大程度的尊重,但在生活中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大帅哥。
金融业内的名气飙升还只是韩烈名望构成的一方面。
另外一大部分在家乡。
由于成梦基金刚刚进场就狂飙突进,韩老师的个人名望,在梦城直接爆了,甚至炸得省城都摇了三摇。
矿省信托的李总悄悄传话:省里主管金融的领导在多个场合表扬过你,你有没有回家发展的打算?税收政策和扶持政策一定让你满意!
言外之意,能不能把基金公司搬回家乡。
按照常理来讲,纯金融企业不太能够拉动GDP和就业数据,这是金融服务业的性质决定的。
但是如果你特别能赚钱,那又例外。
架子搭好,摊子铺开,咔嚓咔嚓发行几十只产品,吸收千八百亿闲置资金,一手金融投资,一手企业整合,再来回叠杠杆,很快就能把体量干到万亿级别。
到那时,影响力可就大了去了。
李总暗示得很清楚:如果你搞得好,不止我们矿信需要转型,省里那几家城商行都需要来自金融一线的先进经验……
韩烈悚然动容。
“怎么回事?为什么突然想往金融复合集团那个方向发展了?”
李总纳闷反问:“中植、海航、明天、复兴都多强啊?集中资源办大事,以规模换效益,不应该么?”
应该么?
噢,现在是2014年啊……那就理解了。
韩烈明白了省里的打算,但不知道该怎么劝,惟有苦笑摇头。
大型金融集团确实有其优势,但是这玩意儿滋生的内部管理问题根本不是个人能够解决的。
因为重点金融机构你只能参股,不能真当大哥,明白么?
不明白也不能再深讲了,反正所有国内的金融集团,都是各种违规操作的重灾区。
滚雪球确实是快,可韩烈看不上(面包也不敢写了)。
于是果断且直白的拒绝了。
“金融业不允许混业经营的红线我肯定不会碰,我岳父那边好几百亿的资产等着我俩接手,私募的生意我都打算找个时机彻底结束,哪里忙得过来。”
然后在某一次回家的时候,出席了一个洽谈会,又开了个新口子——
“等到我转行实业,肯定要支持家乡发展的。”
魔都不是搞实业的好地方,相比起来,最起码矿省还有成本和政策优势。
……
第三个维度,是韩烈的影响力。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吧。
从金融延伸出去的影响力不提也罢,反正私募圈里已经装不下他了,刘汉和他们三个都能在圈子里当大哥,烈爹肯定在更上面一级。
另外的影响力是从天行辐射出去的。
拿下了一大堆的发展中企业,天行几乎坐稳了今年投资机构的第六名。
可千万别觉得排名太低,其实已经很夸张了。
本身有几十亿资金的投资机构就不多,敢一次性砸出去的更是不存在,天行算是在下半年的创投圈里放了颗大卫星。
不过风投圈倒是以嘲笑看热闹居多。
这种打法,他就不科学。
好几个创投圈的大佬都在个人朋友圈里嘲讽过这事儿,甚至有人直接点了韩烈的名,指责其不知天高地厚。
原话传到韩烈耳朵里,付之一笑。
一两年的时间根本不够天行证明自己,所以现在打嘴仗完全没有意义。
但是五年之后,不用再打嘴仗,看他们眼不眼红就完了。
恐怕不止是眼红,还会疯狂的舔上来,现在喷得有多狠,到时候就会舔得多卖力。
最后一个层面的影响力,来自于潘子。
潘子的公司已经彻底调整好了,丰盛里重点项目的竞标手掐把拿。
翁婿俩互相影响互相支持,一个提供人脉和圈子,一个提供名气和资金保障,市府跟潘子聊了几次,然后又去韩烈的公司视察了一次,那之后,好几家有意竞争的公司就心照不宣的放弃了。
争不过,真的争不过。
虽然明年韩烈才会和潘歌订婚,但是潘氏控股和韩氏控股已经互相持股,关系紧密,挟着吞掉高远地产之威,在魔都的商业地产行业里俨然如同一头横冲直撞的蛮牛,属实有点瞪谁谁哆嗦的意思。
关键是,别人搞房地产,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都缺钱,收缩态势明显。
那爷俩一里一外,钱多得直烧手,谁想不开和他们正面battle啊?
而拿到旧城改造重点项目,又意味着潘子重新回到城市核心,中央舞台,以往的关系只会愈发紧密的团结在周围,持续的发挥着影响力。
更更重要的是,一旦订婚,那就意味着潘子的一切都有了一个完美的继承人。
这种意义,不是一两个项目的成功能够替代的。
国人在这方面特别有意思,也特别有智慧。
从最小的角度讲——比如在农村,如果你家没有儿子,或者儿子很孬扛不起事儿来,全村人都会下意识的低看你一眼。
发展到极致,就是类似于吃绝户的事。
相反,如果谁家有好几个男丁,又或者考上了重点大学,那么全村都把你当成一个人物。
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吧?
如果往大了讲,那例子就太多了。
比如老王,两次上市不成功,后期很多人给他使绊子,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于信心问题。
外界乃至内部普遍对于他执掌的帝国没有长期信心。
而信心缺失的根子,在于性格狂悖的小王。
你是一家私企,明摆着后继无人,现在你能扛,虎老雄威在,可是等你扛不住的时候呢?
如此一想,内外都有人三心二意,实在再正常不过了。
哪怕是搁到以前封建王朝的时代,皇帝的第一责任也是多生儿子,早立太子。
这就是继承的意义。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都觉得撕葱不聪明。
你可以脾气大,可以泡网红,可以背地里花天酒地,甚至也可以纨绔无能,但是你不能当着大家的面表现出来。
在公众面前收敛点,演好上进青年,哪怕自己确实没有能力,但是可以用公司智囊团去搞包装,随便几件事就能树立起一个精英人设。
不求别的,至少这么搞不会拖老王的后腿,能让亲爹轻松许多。
刘公主、宗公主、张公子……那些叫得上名号的二代没有哪个真的很有能力,但是人家低调、虚心、善于包装,于是企业发展都很顺利,接班过度自然而然。
后面能不能搞好企业是后面的事,最起码前面没碰到麻烦。
汤二公子很早就有天才名声,可他接任执行董事之后,汤臣集团有什么大发展么?
没有。
那有什么糟心烂事么?
也没有。
安安稳稳、顺顺利利的享受着时代发展的红利,吃租都能吃到百十年后。
但是想象一下,假如汤总去世之后,徐总只有一个独子,然后是个汤撕葱,天天胡闹,会不会有人不服徐总、惦记汤臣的财富?
所以,有没有继承人,继承人是什么水平,对于一艘大船太重要了。
而潘子现在有点“岳父依靠女婿大翻身”的意思,重回一线,最近跟老郭那一小撮真正的顶流又玩回到一起去了。
相应的,他的最核心的人脉也开始向韩烈放开,把这个20岁的少年当成重要人物对待。
归根结底,是韩烈用一年多时间赚到的钱,已然足够傲视群雄。
10月份,快快乐乐的走过去了。
11月份,正当韩烈以为仍然可以稳稳当当的摸鱼、抓贝,享受生活时,意外忽然降临。
系统商城再次刷新了。
9月份的商品是个用来培养气质的黑科技,挺有用的,但是韩烈觉得性价比不高,于是没搭理。
10月份的商品是一个定点减肥的黑科技,售价20亿经验,拿下之后怕不是能赚回2000亿利润,但是韩烈考虑到这种黑科技太突兀,跟主业太不搭,而且也确实不太好凑经验,于是忍痛放弃了。
11月1号,他随手打开商城一看,眼珠子顿时就直了。
固态锂电池全套工艺技术!
*********
打算收尾之后慢慢更番外,交待清楚各人命运,然后胜利存活。
读书和二狗的夭折我比你们痛苦,辛辛苦苦码字四年,结果想看看本章说回忆一下青春都没机会,太对不起自己了。
这本书既然到了边缘,那也别等审和编一次次警告了,直接收尾,留个回忆。
其实成绩很好,随便写写每个月都有接近六位数的稿费,再水一两百万字不是问题。
但我宁肯不赚这钱,也不想用没有灵魂的故事圈钱,就这么简单。
新书我写得挺有劲儿的,虽然不一定好看,但是很能缓解我焦虑的心情。
先这么着吧,等到有一天我缓过来了,也找到了一个好的、不太犯忌讳的切入点,兴许还有机会回归都市。
不求所有人理解,但是从我的用心程度出发,这三本书我已经做到了尽力,问心无愧。
(本章完)
(https://www.zbwxw.net/book/2238954/75647222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