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海底电报
秋明堡的这一次作战,算是第一次的尝试,没想到如此轻松就成功了。特种作战在全世界连理论都还没有,这绝对是大胆的创新,而没有防备的各国也必然会因此而吃了大亏。不过这次特种作战严格上说只是成功了一半,如何能够在大部队进城之前,挡住俄军的反扑这才是关键。
尽管此地的俄军并不算精锐,却也不是一无是处,守军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俄军连长立刻调集起部分士兵反攻。他们已经意识到城门肯定是失守了,对方人马众多,而他们唯一能够凭借的就是城墙,如果不能夺回城门,失败就在眼前了。
俄军面对乌拉尔山以东的少数民族,向来都是烧杀抢掠的,如今面对着可能被俘虏的命运,他们是不会奢望对方能善待他们。集中在东门的俄军好不容易被抽调过来,他们与那些青壮一起,在连长的驱赶下拼命往上冲,从几个方向冲击城门。此时的铁血团战士已经完全解决了城头敌人,腾出手来应对俄军的冲锋了。
一队队青壮掺杂着士兵,高喊着乌拉向城门冲来,铁血团战士们立刻开始反击。他们所有人都配备着改进版暴雨枪,这些形似琵琶的步枪采用燧石发射,每支枪都能一次性装弹二十八发。尽管装填的时候耗时很长,但至少在火力密度上非常不错。
铁血团的战士们作战经验丰富,他们甚至在辽东平原上,利用暴雨枪对付过冲锋的满清骑兵,对付这样的冲锋显得游刃有余。虽然只有十几个人,但是铁血团战士们分成两组,交替使用暴雨枪压制对方的进攻,而不需要射击的另一组人则迅速装弹,这样保持了火力的持续性,同时又达到了火力密度,俄军连长一度认为有超过三百名敌人占据了城门,将他吓了个半死。
双方的交火都在百米左右的距离,实际上没有太多伤亡,但是王瑞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密集的弹雨让俄军冲不上来,而在这段时间内,满桂的骑兵已经冲到了城外。
人喊马嘶之声阵阵传来,昭示着此战已经没有多少悬念了,骑兵队以极高的速度冲入城门洞,沿着街道狂奔。当雪亮的马刀砍到头顶上,那些俄国青壮首先失去了抵抗意志,他们纷纷扔掉手中的火绳枪抱头鼠窜,战场上的抵抗力量顿时少了大半。
越来越多的骑兵冲入城中,俄军已经没有了坚守下去的可能,俄军连长只好带着城中的残兵,打开西门撤退。然而在西门外,早有严阵以待的两个骑兵营守候,当俄军残兵冲出城的时候,他们立刻发起了冲锋。
一拥而上的蒙古骑兵,让俄军士兵彻底绝望了。在平原上使用火绳枪对付骑兵,根本就是异想天开。更何况此时的俄军早已经失去了战斗勇气,许多人为了逃命连武器也放弃了,面对着迎面而来的马刀,他们只能选择举手投降。
满桂为了不走露消息,将整个城封锁得滴水不漏,想从城中逃走的俄国人,无论是士兵还是居民都被全部缉拿。这次作战的最大依仗就是突然性,他们要凭借着这个时代信息传递的缓慢,打沙俄一个时间差,尽可能多的吞并对方领土,将对方打回欧洲去。
信息传递缓慢,的确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即使以朱聿键麾下速度最快的消息传递方式,也仅仅是依靠速度能够达到十七节的飞剪式帆船,而此时的华夏科学院,正在解决这个问题。
在宋应星的全力推动下,有线电报在浙南和福建已经全面铺开,同时在北方各省、高丽省、夷州岛、几内亚岛和澳洲都在大力建设有线电报网和铁路线,以加快信息传递和运输速度,然而这些还不够,因为海洋的阻隔,朱聿键手下的封地被分割成许多小块,难以即使进行交互通讯,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应星率领的电讯研究所经过大量技术验证,决定开发一种通讯方式,让各个被大海隔绝的地区,能够很快的进行通讯交互,而这个被财政司拍板先期投入两百万银元的项目,已经在厦门港首先开始了。
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宋应星带着许多研究员亲赴厦门港,参加这个巨大工程的开幕。如何联通各地的有线电报网,这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但宋应星是个很有想象力的科学家,在发现从南美洲运回的橡胶,具有绝缘、隔水等多种优势之后,他才决定设计一条能够越过大海的电报线路,海底电报线。
通过物理学的大量计算,宋应星对海水压力、盐度和温度的腐蚀性都有了很深的了解。为了保险起见,他们的第一条海底电报线决定采取六股钢缆绞线作为支撑,这些钢缆绞线每一条都是有多股钢丝铰缠而成,强度和韧度都非常高,足以承载巨大的水压和腐蚀。
当然这六股钢缆只是起到通讯的辅助作用,毕竟钢铁对电信号的损耗比较大,如果长途进行通讯,就必须要更大的电信号发射机,这是得不偿失的。实际上作为主线路使用的,那是一根同样绞接而成的红铜缆线。这个最粗的红铜缆线在最中间,周围包裹着六根钢缆组成了海底电报线的核心,而在外层则是厚达两厘米的橡胶外皮进行绝缘。
这些橡胶是根据化学书上的做法,在其中加入了炭黑,以增强橡胶的韧性和机械性能,达到更高的强度。不过这样的包扎依然不能让研究员们放心,他们在外面又增加了一层黄铜外甲。被称作海洋黄铜的铜锌合金在机械强度上并不算高,至少要差于青铜,但其对海水的抗腐蚀作用却是其他材料难以企及的,因此它被选做了海底电报线最外层的保护材料。
可以想象使用这样的材料制作海底电报线,其成本是极为高昂的,即使是第一条试运行的电报线,仅仅从厦门到夷州岛,跨越一百三十公里的海底,就需要耗费近两万银元,平均一公里就要一百多银元才能完成。
(https://www.zbwxw.net/book/19044/7770338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