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二章 杨秀清的阳谋
杨秀清的手中同样有一份华族日报,他非常重视情报工作,手下一帮人每天将各地的消息送到他的案头。
“陈平啊,那帮子海匪又拿下了广东,你有没有发现,咱们做了这么多,似乎都是在给人家做嫁衣裳。”
“这个董良,进攻闽省的时间刚好在我们占领天京之后,你觉得这是一个巧合吗?等咱们进攻江西,他又跑去将赣州给占了。现在冷不丁的又将广东给占了。现在这群海匪已经控制了东南沿海两省,地盘比咱们的还要大。要是他们再与洋人勾结,岂不是坐稳南方。”
“而咱们呢,在这长江沿线,一直与满清的主力作战,老家出来的弟兄牺牲了多少,地盘没占领多少,反倒是几乎拖住了所有的清军……”
杨秀清的独眼中似乎射出了精光。
“东王,臣有句话不知道当不当讲?”陈平欲言又止,其实杨秀清说的这些事情,他早就已经看出来了。
“你但说无妨……”杨秀清道。
“臣觉得应该放弃天京,现在的天京城对于我天军来说如同鸡肋,只要咱们还控制着天京,那么清妖就会一直将矛头对准咱们。”陈平建议道。
“不行,绝对不行,天京绝对不能放弃,没有天京圣地,我天兵的人心就散了。”
杨秀清没有发火,只是摇头说道。
当初进军天京就是他的主意,为了实现这一战略,他甚是请了天父下凡。
天父说过的话都是被记录在册的,如何能够随便推翻。
其实陈平说的话没错,天京城确实像是一个鸡肋,满清几乎所有的野战部队都聚集在天京周围,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卡着天京城没办法发展,只能依靠上游的输血。
而这里已经成了天国的温柔乡,天国的王爷,哪家不是上万仆从,妻妾成群,这些人都要吃饭啊。
最近一段时间,杨秀清削减了与江北的贸易,让天京城顿时物资紧缺了起来。
就是那香皂的价钱都比原先涨了五倍。
他以为只要粮食储备充足就行,没想到这天京城需要的不仅仅是粮食。这些人都已经适应了富裕的生活,现在让他们继续过紧日子,他们如何能适应?
就连杨秀清自己也是这样,锦衣玉食,妻妾成群,东王府上上下下有两万人。王宫修建得越来越大,前后看不到头,跟紫禁城一般。
天王府就更大了。
但是这些事情不能拿出来说,杨秀清要想改革就要革自己。
“必须增加攻打庐州的兵马,拿下安徽北部,向汉江进军,然后拿下关中,我天国也要有一块边角之地方可立身。”杨秀清思考了一会儿说道。
陈平的眼睛一亮,面露喜色:“东王圣明,金边银角草肚皮,如果咱们大军能够去西北拿下关中,长安乃是六朝古都,龙兴之地,到时候东王殿下迁都于长安,一众天国将领也不会说什么。”
“先将扬州的兵马给抽回来,派人去找那个卓一清,就说咱们将扬州送给他们。”杨秀清道。
这是一招阳谋。
杨秀清知道卓一清是董良的人,这些海匪坏的很,为了不引起朝廷的注意,让自己的手下打出新的名号。
不过这都瞒不过杨秀清的火眼金睛。
天国的暗子早就已经摸清楚了红旗军与护卫军之间的关系。
他知道红旗军为了开发江北,投入了不少的资源,那么多的盐丁,不生产盐了,光在那里开荒修堤坝,每天消耗的粮食得多少啊。
他们是必然不会随便放弃那里的。现在清军主力都在包围扬州城,自然是没有精力对付他们。
要是太平军从扬州退回来了呢,到时候就没人在前面挡着了。
退回来的太平军可以用来全力进攻江南大营。
没有了江南大营,天京城与皖南和苏南就能够连成一片,天京城也就成了后方。
书房的外面,傅善祥正准备将整理好的材料送给杨秀清。
刚好听见了杨秀清与陈平之间的谈话。
上次在女馆的事情就跟一根刺一般扎在傅清祥的心头。
后来她向杨秀清谏言要废除男女分馆,杨秀清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
不过有一次傅善祥在东王府的宴席上听到那些太平军的将领在一起讨论女馆的问题,他们觉得以后应该允许太平军的将士进入女馆。
只有为天国浴血奋战的将士才有资格生孩子。
应该按照在天国中的地位等级来分配女人。
这些话虽然并没有被东王立即采纳,但是却听进了傅清祥的耳中。
这段时间,傅清祥也在注意从王府的情报中搜集红旗军的资料。
他们在江北解放盐丁,重新分配土地,修建海堤,组织开荒,让大家过上新的生活。天国推翻满清,难道不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而是让一部分天国的将领和官员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吗?
这天京城中,天国的达官显贵,哪一个不是比以前的满清官员、富商生活得更好。
普通人看似是过上了平等的生活,但是大家没日没夜的劳动,就跟一个个工具一般,为天国创造财富。
这真是百姓需要的生活吗?
第二天,杨秀清要派遣使节到江北去,傅清祥主动请缨要跟着一起去。
她的理由很充分,因为上一次她就见过卓一清,另外她也是个女人,与红旗军的头目交流更加的方便。
当着众臣的面,杨秀清没有拒绝,他确实也没有多想,只以为傅清祥想要出去散散心。
很快,太平军的使团再次出发。扬州城的太平军守将曾立昌也接到了杨秀清撤退的命令。
接到命令之后,曾立昌当即火冒三丈,大呼杨秀清小人。
曾立昌是林凤祥的手下,林凤祥和李开芳率领主力北伐之后,让他留守扬州。
后来,为了打通与江北之间的联系,杨秀清又补充了一些人马,这些东王麾下的将领到了扬州之后根本就不听曾立昌的指挥,以至于曾立昌在抵抗琦善的江北大营之时,可以动用的兵力捉襟见肘。
太平军之间不知不觉间已经开始派系之间的斗争。
大家都知道杨秀清与林凤祥不和,林凤祥能打,但是毕竟不是王,一直被杨秀清压制。
杨秀清将林凤祥支走北伐,送上了一条必死之路,现在又开始打压林凤祥一系兵马,如何让曾立昌不气。
不过曾立昌能怎么办?他总不能投降满清吧。
就连林凤祥面对东王杨秀清的乱命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现在北伐军在河北被满清军队包围,天国这边甚至都还没有决定是否派出援军。
很多人对此都有想法,但是现在杨秀清大权独揽,谁都不敢得罪他。
尤其是杨秀清掌握着太平军的钱袋子,谁要是不听话就克扣他的军饷器械。太平军底下的将领和士兵之间大都是固定的。
一个将领要是不能将手下的士兵给喂饱,凭什么让大家跟着你卖命啊。
回到福州城的董良将婚事的事情交给了从琉球赶回来的向邦。
向邦将琉球国相的位置让给了原来的谏议大夫蔡松担任,蔡松不像蔡齐那么迂腐,他从一开始便投靠华族,这一年多以来一直在协助向邦工作。
向邦在琉球内部的威望太高,向家的权势太重。
董良正好利用大婚的机会将向邦给调出来。等帮董良主持好大婚之后,向邦将去吕宋担任总督。
吕宋准备成立一个总督区,这是一种过渡性质的一级行政单位,区别于一般的行省。而且在总督区实行的制度也与行省不同。
就比如吕宋是承认土地私有制的。
而在华族本土的行省,包括琉球都实行土地国有制度。
向邦要去吕宋赴任,肯定要带走一批人,此时华族就可以另外调派一批人去琉球,逐渐消磨掉琉球与本土之间的差异性。
董良的母亲也到了福州,不过老妇人什么都不懂,只能配合着走走过场。
主要的事情都由向邦主持。
董良终于可以腾出手来。
魏源被第二舰队送到福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个人一直住在福州大学堂内,有时候会与大学堂的祭酒江景礼等人交流一下。
魏源的主张其实很简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江景礼他们受到董良的影响也接触了一些西学。
但是他们有不同的主张,他们认为学问不分东西,西学中概念化的研究方法可以直接拿过来。
只要我拿过来的,吸收进中学的东西就是我的。因此没必要去区分中学和西学。
到了我这里的就是中学,你强行去区分,反而会给读书人一种印象,那种简明规范化的东西就是西学,是人家的东西。
双方为此争论不休,以至于魏源都忘记了自己是被人给掳掠过来的。
董良都回来了好些天,终于有人跟他汇报这件事情,他这才想起见魏源。
魏源见到董良的时候明显有些倚老卖老,他当即问董良写的那些东西都是从哪里抄录来的。
董良没有生气,而是笑道:“先生,您的海国图志又是从哪里抄的?”
魏源冷哼一声:“老夫写海国图志乃是为了开启民智,师夷长技以制夷,乃是整理了诸多文献所得。”
董良道:“是啊,我写的《告华族同胞书》,也是为了唤醒华族百姓,既然只是叫醒人的工具,先生又何必较真其渊源。先生会在意早上喊您起床的人是谁吗?”
魏源无言以对。
“先生,满清朝廷已经无法引领我华族前进了,现在乃是大争之世,亡国灭种之民族不在少数,我华族要是再不崛起,恐怕最终不走向灭亡,也要被人踩在脚底下蹂躏。先生难道想我华族后人弯着腰做人?”
(https://www.zbwxw.net/book/19017/11019363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