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 第五百八十一章 治理

第五百八十一章 治理


  “治理一方的感觉如何?”代县城外的小路上,赵括与李牧并肩而行。

  李牧比之以前更加成熟了,性格也内敛了很多,身上多了一股儒雅的气息,如果是不认识的人,定会以为这是个文官,而不会认为李牧是天下屈指可数的名将。

  虽说七月流火,天气逐渐变凉,但这只是相对而言,此时的白日仍然艳阳似火,道路旁的树叶无精打采的耷拉在树梢上。

  两侧是一块块整整齐齐的农田,绿意盎然的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顶着斗笠的身影在田间穿梭着。

  无论什么时候,农田从来不缺乏忙碌的身影。

  田头的桑树并不粗壮,栽种的时间应该不是很长,不远处错落有致的分布着一户户人家,房屋算不上华丽,但也干净利落。

  偶尔有犬叫声从村庄中传来,进而引发一连串的汪汪声,似乎是汪汪队在开大会。

  赵国人有养狗的习俗,代马,胡犬,昆仑玉被称为赵国三宝,胡犬能够与战马,昆仑玉并列,地位可见一斑。

  除了放牧,打猎之外,狗在军事上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墨子便曾在书中记载用狗来防备敌人挖地道的办法,便是在城中挖好隧道,每条隧道放一条狗,狗叫就说明有人。

  远处青山起伏,郁郁葱葱,一队队身着粗布衣衫的百姓在山中忙碌着,甚至比田间地头还多,其中有不少老人孩子。

  代郡是赵国长城军的驻扎地,每天训练都要消耗海量的箭杆。

  山上的树木都是制作箭杆的上好材料,官府无上限收购,有多少要多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绝不拖欠。

  虽然价格很便宜,但是在这个年代,有这样一份收入已经很难得了。

  因此无数百姓涌入大山中砍伐树枝,刨制箭杆。

  也亏着年头到处都是树木,砍得没有长得多,不用担心破坏环境之类的问题。

  “难啊。治,天下太平,百姓安定。理,顺应天道,发展壮大。真正做到治理两个字,谈何容易啊。”李牧感慨道。

  治理一方容易,但真正治理好,太难了。

  赵国北方三郡民风彪悍,百姓尚武,喜欢争强好胜,以帮助弱小,打压豪强为己任。

  当年抵御匈奴的时候,大家都是听到消息后,二话不说,自备干粮,骑着马就冲到了前线。

  如今虽然不用他们这般付出了,但尚武精神却依然完整的保留着,这里的小伙子几乎人人会骑马作战,甚至连不少小姑娘都掌握一身好骑术。

  这里不少村落都有自己的马棚,出行也都是骑马,腰间配刀和箭。

  在赵国,刀和箭并不是管制兵器,管制的是铠甲和弩,敢私藏一件,就是砍头大罪。

  中原百姓有一种武力缺乏恐惧症,都希望武力越强大越好,即便是穷的叮当响,也要借钱买一件兵器放床板下藏起来,以防不时之需。

  后来赵国兵器换代,退下来的兵器除了铸造农具之外,不少都卖到了民间。

  代郡拥有赵国最早的马场,是赵国最主要的骑兵来源地,是抵御东胡和匈奴的桥头堡,是连接邯郸和河套的桥梁。

  代郡人最敬佩的就是能打仗的将军,特别是李牧这种灭掉匈奴王骑的年轻名将,刚到代郡,就受到了全郡百姓的欢迎。

  李牧任郡守的这几年,不管是北方的东胡,还是西面的燕国,别说进犯赵国,连边境都不敢靠近,能躲多远躲多远。

  让代郡百姓感受到了一种身为赵国人的自豪感,对李牧也愈发敬重。

  但是……

  代地百姓不事农桑……

  李牧用尽一切办法,甚至动用关系,从邯郸挖了几个农家弟子过来,又下令强制开垦荒田种地,给每个乡县定下指标,效果也不是很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代郡四通八达,北达草原,南抵中原,西至河套,东到燕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几乎年年发生战争。

  敌人劫掠,己方坚壁清野。

  种下的粮食还没等到收获,就被自己人或者敌人破坏了。

  再加上这里的百姓尚武,讲义气,南来北往的商队喜欢在这里招募护卫,赵国每年也会在这里招募骑兵,使得他们不用种地便有一份收入。

  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种粮食了。

  直到近些年,赵国大力发展农业,只要能种地的地方,全部开垦种地,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其实你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出乎我的预料了。”赵括笑着说道。

  见李牧之前,赵括已经在代郡巡视了一圈,比之他第一次来到代郡,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一块块整齐的农田就是凭证。

  要知道,赵括对李牧的定位可是将军啊,或者说大帅,而不是治理一方的文臣。之所以将李牧放在代郡,一方面北疆需要一支精锐军团坐镇,另一方面,是为了在以后对付燕国。

  治理反而是其次的。

  但李牧做的很好,亲自带领代郡百姓开垦田地,组建商队,将代郡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不仅没有引发民怨,反而得到了代地百姓的拥戴。

  即便是那些顶级文臣亲自任郡守也只能如此了。

  不过这个时代文武分家还没有那么明显,文官做武将的事,武将做文官的活很是常见,比如魏无忌,不管是内政,还是领兵作战都是当世顶尖。

  “多亏了郡丞相助,这段时间,郡丞教会了牧很多道理。”李牧回头冲着身后一位老人点了点头。

  这名老人赵括也认识,曾经是信陵君的门客:唐雎。

  赵括担心李牧刚刚治理一方,没有经验,于是派了经验老道的唐雎来帮助李牧。

  不过这个家伙是属算珠子的,拨一下动一下,不拨就一动不动。

  “先生是天下贤才,你要多请教,以师礼待之,不可怠慢。”赵括正色道。

  “臣记住了。”李牧拱手说道。

  “不敢,不敢,郡守天人之姿,臣何德何能,敢言教导郡守。”唐雎连忙挥手说道。

  魏无忌入赵的时候,他本来想留在魏国,后来想了想,免费饭票走了,他一个人留在魏国也不好过,毕竟年纪大了,也耕不动地了,留在家里还会成为儿女的负担,就跟着魏无忌跑到赵国了。

  对于他来说,有个地方混饭吃就行了,至于高官厚禄啥的不做妄想。


  (https://www.zbwxw.net/book/18951/1039127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