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当矿工
马由将这种大型掘进工程机,命名为《穿山甲-97》型。功能非德国盾构机可比,且体积不大,可在施工过程中,随意转向,施工面十分灵活,还能多角度、多形状施工。
它虽和传统盾构机类似,有一组巨大的主掘进钻头,但在其四周,还有几组可调大小的小型钻头,用于修正主掘进钻头无法完成的修型,从而一步到位,达到图纸所需的空间造型、尺寸。整个过程完全不用人工操作。
《穿山甲-97》的集成度很高,在掘进时,可同步喷射粘合剂和土石粉碎后,形成的高标号“沙土混凝土”,将工作面全面加固。
也可加装附件,在工程机器人的辅助下,完成施工面的钢筋绑扎,并完成“沙土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十分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面。
这种“沙土混凝土”的关键环节,是蓝星材料研究院研发的沙土粘合剂,与工程机掘进时吸收的部分土石方经粉碎、搅拌并高密度压缩等技术,合成为超高标号混凝土。这样可将消化50%的土石方,节约土石方外运工序。
且沙土混凝土采用无水搅拌方式。省略了自然凝固期,从而大幅度提升了施工进度。
有了这套工程机械,以及工程机器人,基地的建设,就无需人力投入,自然减少了泄密的风险。
鹭岛市的蓝星材料研究院里,马由的私人实验室已是京城总部、星雨轩住所地下室等三个实验室中最大的一座。总建筑面积已达1万余平方米。且这次制造出工程机器人和《穿山甲-97》工程机械,待完成莫桑比克基地建设后,还将继续扩大。
这里的实验仪器、小型生产线等设备种类越来越齐备。生产能力成指数级增长。仅仅10天时间,就完成了这些工程设备和50台建筑机器人、2台建筑工程机的生产和安装调试。
防止某些有心人通过耗电来查询到基地的线索,水电站的电源他早已确定不用。而是单独一座核电站供电。这2个月以来,材料院的私人实验室,全部的产能,都在生产小型6.5代核电站《奇点1.0》所需的各种设备。
其中最核心的设备,就是1.8米直径圆球状的反应堆。完成设计方案时,就经过了上万次的模拟运行实验。之后几天,为了确保安全,又进行了40年模拟实验,无一故障出现。
这才完成了建造前的可行性验证。之后,马由在星儿的辅助下,根据这套设计方案,将所有的制作,进行了分层、分级管理。
制造难度主要有3点,其一是控制系统,这由他亲自手工制作生物芯片来解决。其次也是最关键的,还是材料问题。反应堆需用9层特种材料,确保反应堆运行的安全。
好在整个核电站体积很小,材料用量不大,马由用实验室里的材料合成机一点一点地合成,也耗费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完成这9种新型材料的制备。
此外的技术难点就是力场防护罩,好在有穿梭机防护罩和反重力装置研制的经验,这一套核电站专用防护罩,也顺利完成。从而构建核电站的双重安全保障体系。
蓝星矿业在储备稀土资源的同时,也储备了上万吨《奇点1.0》核电站所需的钍矿。这个时代,钍矿还是废矿,没有得以利用。所以购买渠道很多,价格也便宜。
考虑到以后要推广这种先进的核电站,马由已安排矿业公司,秘密储备钍矿。尤其是优先购买国外的钍矿资源。故蓝星矿业公司在鹭岛市的秘密储备库规模,也再度扩展。
好在蓝星矿业的加工能力极强,储备的稀土、钍等资源都是精炼之后纯度极高的元素,体积就很小了。
万事皆备,就等核电站开机实验运行。
周五,马由安排好事务性工作后。他再度以闭关为由,进入到实验室里。现在他身边所有的人员,都习惯了这位狂热的科学家,每到周末就钻实验室连续几天不出来。
闭关成为了常态。这也是马由有意识地让身边的安保队员们,逐渐“了解”这些他的“工作规律”。从而掩盖他经常出去的事实。
隐身离开了鹭岛。来到南海一座无人小岛,取出穿梭机翻身而上。往非洲快速飞去。
这次没有沿途海淘宝物,仅用时2个多小时,他就悬停在莫桑比克工地上空3000米处。通过穿梭机上的感知系统,查询了各个标段的工程进展情况,一切都很正常。生活小镇的房屋因大多是3-4层底层建筑,已逐渐成型。工厂因是钢结构,施工更加简便快捷,也基本完成了主体施工。
来到矿区的上空,这里因还未开始采矿。2000米范围内没有人烟。
通过悬停在3000米上空的穿梭机,对矿区周边进行了详尽的地质探测。最终找到了处地下水脉,且其附近的地质也十分稳定。马由将这里最终确定为基地所在空间。
马由隐身从穿梭机里一跃而出,脚踏飞行滑板,以选定的基地为圆心,缓缓飞行在矿区四周,他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施工通道,以后与矿区主通道里的基地通道形成双通道。
矿区开采面的主矿洞通道是东侧,马由只能在西、南和北侧寻找第二出入口作为施工通道。这里已是山区,峡谷地带地形复杂,比较再三后,他选择了一个距离基地选址仅500米处,一个隐秘的悬崖山壁上的天然的小山洞,作为出入口。
这个山洞深度只有3、4米,洞口直径也仅有1.5米,被茂密的植物遮掩。若非星儿一起扫描,极难发现。距离谷底也有20多米高,以后也很难有人发现这里。
降落在洞口,马由放出了一个小型探测器,飞入山洞里。虽说自己和星儿扫描可以知道里面的物理状况,但山洞里的空气是否有有害气体,还需小心探测。很快,探测器传来的各项空气指标显示很正常,这也是预料之中,毕竟山洞很浅,空气流通。但谨慎一些是必要的安全规范。
马由从空间里取出了有维生系统的太空服,再背上了一个氧气背包。钻进了山洞里。他今天要亲自充当矿工,完成初步的地下基地空间挖掘,并要完成核电站的安装和试运行,才可以放心交给工程机器人以及智能工程机械《穿山甲-97》自主施工。
最近他一有空,就在拓展自身的异能使用范围,在之前的空间粉碎异能基础上,粉碎能力的范围有有所拓展和精细。最多一次可处理至少1000立方米的土石方,并将粉碎后的土石方收取到次元空间里。
安全第一,他仅挖了一个直径2.2米的圆孔隧道,这是力学中比较稳定的形状。因为直径小,隧道坍塌的风险也不大,加之选择的线路本就是地质十分稳定的花岗石岩层。
500米纵深,加上斜坡角度约600米的隧道、约4200立方米土石方的隧道,马由仅仅耗时10分钟。这还是他不熟练的原因。
“这个效率可比任何工程机械都要高很多。以后公司破产了,去当矿工也能发财。”马由独自一人,自娱自乐吐槽到。
隧道挖掘好,他没有立刻进行下一步的工程。而是从空间里取出了一套信号放大装置,沿着隧道一路布置到山崖洞口处。这样和卫星、穿梭机的通讯联系就更加稳定。这也是一种双保险,尽管星儿的通讯能力属于行星级。在星球内没有障碍,但300多米的地底下,他心中也没有十分的把握。
解决好通信问题后。马由又回到600米隧道尽头,开始向水源方向掘进。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空气流通问题。好在机器人和施工机械无需氧气。不过,这个问题还是要解决,否则以后进来的科学家们无法生存。
这个问题在选择地形时,就有考虑。他选择的基地空间,距离一条暗河只有100米,可以通过暗河流动的水源,带进一些新鲜的空气。不过这条暗河的空气质量,以及需要多少条空气通道,通道需要多大直径,还需测试后,再进行计算才能知晓。但只要有水源,加之充足的电力,基地也能自行制备氧气。
2分钟后,马由来到了暗河畔。放出了探测仪,空气、水质都比较优良,可以直接抽取这里的空气补充到基地里使用。星儿根据基地设计图纸的体积、暗河的距离等,计算出4条1.5米直径的通、换气道,就可以解决基地的空气质量问题。
不过,这也需要安装大功率的换气扇。
而且这么大的空气流动量,还需要设计两间气压转换空间。来安置基地空调外机,解决基地的空气质量和温度等。
(https://www.zbwxw.net/book/1665270/68767731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