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仰望》创刊
果不其然,马由的预感得以验证。距离诺奖颁奖还有3个星期时,星儿侦测到诺奖评审的结果,他没有入选。虽在预料之中没什么失落,但更加坚定了自创科技发明和进步大奖的想法。他决心真诚对待所有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给他们更加公平、透明和公正的荣誉以及对应的经济奖励。
马由很快结束了在蓝星英国研究院的工作,告别丽莎,乘专机返回华国。
他不可能再去给已沾染凡尘的诺奖捧场。因为李阳那边也得到了科委等部门的准确答复,愿意挂名作为主办方。筹备工作很繁杂,年底了国内的事情也很多。
从英国回到华国,没有没有直接回京城,而是直飞鹭岛市。《仰望》期刊设立在明年即将开学的蓝星大学里。
在已建成的一栋5层图书馆大楼顶层,就是《仰望》编辑部的工作。
杂志编辑部在办公楼里占据了整一层的4600平方米的面积。编辑和文员只有30位,整层楼平常显得非常宽松。但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学术氛围,有绿植打造的优美、宽松氛围的讨论厅、中型学术报告厅,也有供评审表决的大小会议室。
最有特点的是数字科技资料库阅览室。
这个阅览室可以同时容纳300人,人均每个坐席有5平方米,超过了一般图书馆的人均面积的2倍,舒适宽松。坐席之间有视觉隔断。查阅者若查看视频资料,则需要带上耳机,以防声音外泄。
这里没有实体刊物,均为蓝星集团特制的电脑终端。
这些终端均安装有“狗狗”的内部特制版本,比较市面发行的搜索软件完全不同。可便捷、智能查阅全球所有学术论文、专利技术、研究动向……等等。从内容的广度、深度各方面,都堪称全球最齐全的资料库。
这就是即将公开的学术网站《知网》雏形,不过公开的学术网站,还要在这个资料馆的基础上再度简化。比如一些仅供集团内部6级甚至5级权限才可阅览的信息,在这里是可以查阅的。
这里也将对外接待一些访问学者,按批准的不同秘级查阅各等级的资料。
这个数字资料库也是确保编辑们辨识是否有学术造假等初审的依据。而且效率极高,都有智能助手协助完成。只要超过3%论点论据,又没有说明是引用他人著作的,都将受到质疑。
这个智能助手让编辑们的工作减少了90%,他们只需要依据人工智能查询的结果最终人工确认一下,便可以完成是否重复方面的初步审查。
经过星儿的评定,这个数字资料库,每年向全国科研机构、大学真正做学问,没有学术腐败前科,且在同行业属于领头地位的顶级学者,发放99张阅览证,凡是来这里阅读的学者都要签署保密协议,这也成为了华国学术界最神秘的地方之一。
蓝星大学的教授则不受这个名额局限。这个消息传出去,也引来了不少一心做学问的教授、学者投递应聘资料。这给蓝星大学筹委会一个惊喜。
这些阅览证发放的时候,许多没有获得阅览证的学术霸权者极为不满,甚至还有人倚老卖老,到国家科技部、科学院等部门上访,要求蓝星集团扩大开放范围。
这些部门的领导自然不会理会他们,理会也管不到蓝星集团。这是人家企业做贡献无偿拿出来的东西,总不能得寸进尺要求他们再多给一些贡献吧。
因为有了这个设定,几年后成为了学者们的圣地。需要极高水平的学者推荐,才能到这里查阅资料。因为这里有他们在任何地方都查阅不到的学术论文或者技术资料(简讯)。
《仰望》学术周刊筹委会已搭建,挖来了曾在国家科委信息中心副主任侯天祥博士,担任期刊的行政总编。马由自己亲任编审委员会主任。另外从华科院、全球40多所大学中,选拔了100多位教授,作为兼职编审委员会成员。
专职责任编审则是从全球、及国内招聘来25名硕士、博士。现在都全部到位。开始了约稿等前期准备工作。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就长期把持着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话语权。特别是西方的顶级期刊,更是一骑绝尘。
二战结束后,英文更是成了学术界的通用语言,几乎所有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都是用英文发表的。《仰望》期刊则是准备发行华文、英文双语,这也是给华国科研工作者减负的一个举动。
为了打造全球最顶级科学杂志,《仰望》杂志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包括管理、约稿以及编审,都进行了周密的策划。
例如稿源问题,虽未来知名度打出去了,就不用约稿了。但现在暂时还没有知名度,只得向全世界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发出了邀请。马由还特别提供了一份个人清单,让编辑部专门向这些人约稿。
这份清单里的无一不是具有真才实学,但在前世历史中,却阴差阳错,没有获得所在机构的重视。当然这些约稿邀请函也说明白,都有可能成为首届《探索》8个大奖的获得者。从而提高投稿者的积极性。
若非为了保持所谓国际性,蓝星公司三大研究院内部的研究人员的论文,就足够装满《仰望》期刊10期以上。
此外,期刊还设置了一个6人小组的专职主编团队。都是用高薪从国内、外招聘到了有学识、思维敏捷、有较高辨识能力的学者。他们对责任编审提交的候选论文最终进行集体裁决。只有通过了主编团队审核,才可以送到相关兼职编审委员会成员中,对应的专业学者进行专业评审。
其中就有是马由的博士生导师杰森教授。之前马由和他交流时,他就表示希望到华国来工作,但马由考虑再三,没有将他放在研究院里。看似转行,但杰森其实还是非常乐意,因为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各种他喜欢的机械专业研究,但可接触到众多的最新科技资讯。
而且,蓝星大学即将开学招生,杰森教授还要兼职教授带硕士、博士。
对于他现在60多岁的年龄,不一定有精力继续搞课题研究,但了解各种科技发展的成果,还是非常愉悦的一项工作,何况也是在自己得意弟子旗下工作,完全没有任何压力。
这些外聘编辑来到蓝星后,律师给他们签订了保密以及同业竞业限制协议。就开放给他们6级阅览权。供他们辨别来稿的论文是否有重复的技术方向、抄袭等。其实,这些用人工智能就能解决,责编和主编们只是再通过《知网》查询一番。这样才更加具有严谨性。
所有审核程序完成后,才是送马由这里,由星儿进行最终审核。星儿的水平可比那些所谓专家要高明太多。只不过入乡随俗,初期还必须得有一些专家评审,避免引起一些非议。
与《自然》、《科学》等顶刊均为周刊不一样,为宁缺毋滥,保证每期的论文的质量,马由确定《仰望》为月刊,但每一期论文数量不限,只要达到了刊发的评定标准。
若当月的期刊数量不足,蓝星研究院的内部论文、马由的论文,就一定会顶替上去。不过相信渡过初创期,这种状况基本上都不会出现了。何况华国这么多研究机构、世界还有那么多顶刊误判的论文。
期刊最有特色的,是马由会最终写出一篇评定概述。将每一篇论文,以行业影响力、理论深度、技术前景等,多种因素做出一个量化的分值,供读者参考。马由这样做,也是试图潜移默化,最终树立一种学术价值标准。
《仰望》月刊双语发行其实也有区别对待。华文版本是全文刊登,英文版本是摘录刊登。同样的页数,华文却可以包罗万象,英文只能是摘录。这也体现了两者语言的差异,什么语言优秀其实不用争辩。
在制定这个规则的时候,马由还想起了前世一个著名的华文、英文对比的小段子。
英语老师很是得意的讲解了一片小诗,夸奖这首诗极为地优美。
I love tree things in this word.
Sun,Moon and You.
Sun for morning ,Moon for night
and You forever .
可语文老师见后,随手写下: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
日,月与卿。
日为朝,月为暮
卿为朝朝暮暮。
学生们哑然。都沉醉之中。其实,华文作为2.5-3维语言,和1维的英文本就没有可比性,相差太远。
(https://www.zbwxw.net/book/1665270/67354595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