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舰载机
马由不直接将技术贡献出来,而是将其作为材料产业中的一笔生意看待,且是可持续较长时间、多个领域的生意。如此可保持长时间和军方供需关系,并因此而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无论是政策方面、还是其他方面的压力。
蓝星集团也需要这类钢材,发展船舶制造等产业。因而一次性贡献出材料的配方和制造工艺,马由是不会考虑的。由此也可以成为一条鲶鱼,促进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改革及进步。同时也可能因为竞争,而降低军工产品的制造成本。
虽马由有更多、更好的合金材料技术,但在这个市场经济刚起步不久、相关法律和产权意识暂未健全的时代,蓝星集团不能过于慷慨,尽量采用商业手段,哪怕是贡献,也需要一定的交换条件。否则以后所有好心的贡献,都可能被人误解并成为习惯,甚至发展到索要的地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对应电磁弹射系统、电力推进动力总成、电力综合利用系统等,马由承诺蓝星集团,可在3年内完成其核心控制系统、雷达核心电子元器件、跟踪系统关键及难点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届时可供军方在军工科研机构的方案之间选购。
一句话,就是建造难度他可以协助解决其中难点部分,从而树立大家的信心。
其实,按马由本身对航母不是很感兴趣。建造昂贵、使用及维护成本同样巨大,实际作用却极小。大多数时间,是大国针对小国的压制性工具。大国之间,撇开核武。航母未必是最强力的威慑性武器。一旦拥有精准制导的超高速导弹,缓慢移动的航母,就好比静止的靶标一般,无法发挥其作用。
而马由就拥有远超这个时代的超高速导弹技术,以及精准的导航技术,而且还是生存能力极强的综合制导系统。哪怕是没有卫星,也有精准瞄准目标的能力。且与摧毁对方卫星能力匹配,基本就无敌于天下了。
但这次他没有将这种不对称战争方案贡献出来,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
其一是导弹的研发和生产周期相对航母而言,极为短暂,随时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抛出这种大杀器的技术方案并在极短时间就可生产出来,也不耽误什么事。
且导弹攻击已是战争状态才能使用的手段,对付周边小国,这样的导弹是牛刀杀鸡。可以预料,大国之间在未来较长时间,都不会有真正的战争,哪怕是局部冲突概率也极小。所以,超高速导弹真正的作用,其实还是威慑作用,平时无法使用。
其二是航母是华国海军数十年的梦想,也是振奋国人信心的重器。且航母的确非常直观,一旦周边有事,航母战斗群就震慑周边这些宵小而言,比高超音速导弹有效许多。马由很清楚,即使他抛出了比航母更廉价、更高效的战略武器,也无法改变大家对航母的渴求。
不可讳言,他一直记得“升米恩斗米仇”。且第一次和相关部门打交道,即使怀有对祖国无尽的热爱,也首先是建立在确保自己安全、蓝星集团正常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和祖国共赢。他不怀疑高层的胸襟,但谁能保证内部没有泄密或其他意图者。所以需一步一步往前推进,而非一次性抛出许多领先的高科技资料。
航母话题结束。马由见几位首长眼神,也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毕竟航母战斗群是一个综合系统,其中舰载机本就是重要构成部分。于是,也没有卖关子,直接开启了舰载机的图纸。
这是一款综合性极强的机型。减少特殊的起降装置和折叠翼,就可摇身一变成为空军主力战机。这是马由考虑到仅为海军做贡献显然不够,他以后更多要仰仗空军给自己和蓝星集团一些方便,比如已订购的私人飞机,就时常需要空军批准航线。这款战机方案,其实也算给空军准备了一份大礼。尤其是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以及机型的设计理念。都是可以完全照搬使用。
战机方案,他也思考了许久才有了决断。相比航母舰体的制造,飞机的设计、制造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难度更大。所以他需找到最合适的技术路线,来适应华国本身的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
一直以来,华国战机大多是沿着前苏联的航空技术路线摸索前行。同时,在役较为先进的战机,就是SU27战机。马由选择战机技术方案,就最好在苏式战机系统和兼容性前提下改进。
在参考了前世J15、SU33舰载机,又结合了米国诺斯罗普公司研制、舰载单座双发超音速多用途第四代战斗/攻击机(国际第四代战斗机标准)F/A-18超级大黄蜂特点,他和星儿研发出了今天提交的舰载机设计方案。
“现在展示的这款战机,最大速度有2.5马赫,最大航程4000公里。机上保留了1门30毫米机炮,有12个外部挂架,可携带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反舰导弹,以及各种空地导弹、炸弹和火箭弹,最大载弹量8000公斤。”
“有如下的优势及特征。其一,战机的外形,通过严密的气动设计,比罗刹国前年才装备的SU33,有更漂亮的流线。无论机动性、升力、速度等各方面,都较SU33有极大的提升,更超过了米国主力舰载机F18。其变后掠翼机翼可前后偏转,从而改变机翼后掠角和翼展,这种布局形式能够兼顾高速性能和低速起降性能。”
一款战机的外形设计极为重要,这个方案是机翼前增加了一对全动式前置鸭翼和缩短了尾锥,主翼和平尾为可折叠式,为适应舰载用途,对飞机的升力特性,短距离起飞性能进行了专门改进设计。这是星儿用专用风洞模拟软件,经过无数次优化而来。此外,机头装有空中受油装置,机尾加装了着舰钩。
“其二,大量采用一次成形技术。主体机身即飞机的承载部件,翼连接部位的机身部位,都用一整块钛铝合金锻造后数控加工完成。这样的工艺能大幅度的增加飞机强度,且加工的精确度也提高很多,这是飞机机身加工工艺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其三,超过30%的复合材料运用,和整体机身加工技术结合,较传统设计的机身减轻了重量。”
“其四,模块化设计,战损维修便捷。”
“其五,反雷达隐身设计。这是一种与米国F22完全不一样的设计理念,F22是牺牲了速度、机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几何造型缩减反射面,再加上特殊涂层,来起到隐身效果。而这款方案采用的是电子反雷达系统。就可保留4代机的速度、机动性等优异性能。尤其是,日常不启动反雷达系统。敌方以为已掌握了我们战机的雷达特征。可在战时开启反雷达系统,一定给地方一个意外、一个惊喜。”
马由一直对所谓F22、F35等隐身战机不感兴趣,因为这些所谓隐身的设计理念,牺牲了机动性、速度等战机基本性能。他一直是速度优先、机动性优先、载重量优先的“三优法则”。所谓隐身和反隐身,可用更先进的雷达以及这个时代没有的反雷达探测系统来解决。
如此,综合看,这款所谓四代机,反而超越米国的5代机。甚至在许多方面不是一种技术层次的较量。
(https://www.zbwxw.net/book/1665270/65004758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