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逍遥侯 > 第1345章 大事不糊涂

第1345章 大事不糊涂


  按照礼部的规矩,参加明算省试的举子,必须考试《九章算经》三帖,《五经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孙子算经》等各一帖,《缀数》六帖,《缉古算经》四帖,并兼问大义。凡明数造术、辨明术理者为通,全通者及第。

  李中易特意找来这些算经,一一读过之后,这才稍稍放心。考过了《高等数学一》的李中易,只要弄懂了各种算经的内涵,出题目考试简直是易如反掌。

  至于明法科的试题,李中易倒是颇费了些脑子,毕竟,他登基时短,不管是民法还是刑法,依然延续的是《大周律》。

  杂科考试的主考官是王大虎,明法科的同考官则为大理寺卿杨廷匀,明算科的同考官实际上由李中易充任。

  至于明书、明经等科,李中易并不太重视,同考官都是翰林学士院的翰林。

  根据礼部尚书的奏章,此次参加进士科和杂科省试的举子,共有三千多人。

  如今,这三千多人,除了小部分家境宽裕的,住在外面的客栈之外,绝大部分穷苦的考生都住进了免食宿的军营。

  李中易一时兴起,便换了身儒衫,领着孔黛瑶,和张三正及高强,偷偷的摸去了考生云集的东教场。

  东教场外,戒备森严,不管是出来的人,还是进去的人,都要验明身份。

  考生们临来京城参加省试之前,都会在原籍的州衙内,开出一张证明身份的诰身。诰身上,不仅标明了考生的祖上三代及保人,而且还记录了考生的容貌,比如说,面白无须,皮肤黝黑等等。

  李中易对东教场,自然是异常之熟悉,因为他经常来这里抽查伙房的伙食,以及将士们的训练情况。

  张三正替李中易亮明了身份后,负责守门的都头,居然认识李中易。他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发觉确是李中易本人,就很自觉的闭紧了嘴巴,直接放行。

  走过都头身旁的时候,李中易故意停下脚步,一本正经的提醒那位都头:“不许泄露我来了的消息,违者军法从事,明白么?”

  “喏!”那都头也是个明白人,李中易换了身儒衫,又是悄悄而来,显然又是来体察下情了。

  李中易和往常一样,先去了教场的伙房,所谓民以食为天,吃不好,喝不好,怎么打仗?怎么考试?

  伙房里,十几口大锅一字排开,锅里飘溢出浓浓的肉香味。李中易凑过去仔细一看,敢情是在炖红烧肉,他不由暗暗点头,这就对了嘛!

  由于李中易经常来伙房的缘故,这里所有的伙夫,全都已经认识他了,一个个都缩到灶边,不敢乱说乱动。

  李中易不客气的接过伙夫长手里的炒勺,从锅里舀起一块肉,凑到嘴边,轻轻的咬了一口。

  嗯,味道还不错,肥而不腻,唇齿生香,肉味十足,李中易把炒勺塞回到伙夫长的手里,夸赞道:“入了味儿,好吃。”

  从伙房里出来,李中易领着化妆书僮的孔黛瑶,以及伪装成家仆的张三正和高强,径直朝着考生们的宿舍那边,走了过去。

  谁曾想,刚走到半道,就听见有人唤他:“这位兄台,令书僮竟生得如此之俊俏,实在是好福气啊!”

  李中易一听就明白,一定是孔黛瑶的妆扮被人家瞧出了破绽,他停下脚步,扭头一看,却见是一位面色略黑的书生,那书生的身旁同样站着一名书僮和两个家仆。

  等看清楚那位书僮的容貌后,李中易随即意识到,难怪孔黛瑶会露馅了,这位书生的书僮,竟然也是个美貌的女子。

  “这位仁兄,在下陈州宋云长,这厢有礼了!”

  “在下青州李甲……”李中易随意编了个籍贯和名字,和宋云长行礼相见。

  “李兄,你的这位书僮简直不像个书僮,太过于俊俏了!”宋云长一直盯着孔黛瑶的脸上。

  李中易见宋云长并无邪意,也拱手笑道:“宋兄,你我彼此彼此哈!”

  宋云长的书僮听了此话,竟然横眉怒目的瞪着李中易,仿佛不应该瞧穿她的底细似的。

  李中易心下大乐,故意逗这书僮,笑道:“不知书僮小哥,才高几斗?”

  “呵呵,她不过是略识得几个字罢了。”

  很可能是家教严格的缘故,那美貌的书僮并未回答李中易的问题,而是由宋云飞代答了。

  “李兄考的也是进士科吧?”宋云飞上下打量了一下李中易,随口问他。

  李中易摇了摇头,叹道:“四书五经太难读了,小弟只得走了旁门左道,选的是明算科。”

  “哦,小弟正好略知算数一二,不如找个地方小酌几杯?”宋云飞并没有因为李中易考的是明算科,而故意冷落了他。

  这立时就赢得了李中易的好感!

  在科举盛行的时代,明算科与明法、明书科一样,是唐代科举考试中新增的专门性常科考试科目,是专门针对修习算学的士人设置的科目,此科出身在仕途上不受世人重视,故参加此科考试的人数很少,在整个唐代都不兴盛。

  《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云:“书、算,于从九品下叙排。”

  也就是说,明书和明算及第,叙阶从九品下,为释褐官的最低品。

  虽然唐代明算科和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等科作为最主要的入仕途径,但明算科在常科中处于最不受重视的科目,在诸色入仕中占的地位很低。

  当然,也不能说明算科出身在唐代就没有入仕者,只是明算出身在当时地位较低,没有荣升高官的机会,在历史上的影响就微乎其微,没有历史印记罢了。

  和历史上的君主恰好相反,李中易却认为,明算及第的士人,才是朝廷需要的正经人才。

  不管是做地方官,也是做京官,总离不开计算田赋的税收,以及田亩的产出。

  一般的情况下,不管是京官或是地方官,基本上都不会计算这些有用的数字,而只能依赖于下属的吏员。

  说白了,也就是吏员算出的数字,无论对错,官员们其实是看不懂的,需要幕僚从旁协助,才知道大概的数字。

  然而,李中易需要的是尽早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那么,对于官员们的要求,自然和传统上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传统进士科出身的文官,只要不站错队,哪怕仅靠熬资历,也可以熬到从六品以上。

  工业革命,首先就是要造出蒸汽机,然后是蒸汽纺纱机。通过机器化大生产,大批量纺出来的纱和线的数量,和传统的小农经济相比,都属于是天文数字,必然和数字息息相关。

  所以说,在新时代里边,不懂数字的官员,只能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总而言之,工业革命和数字的关系,绝对是密不可分的要紧!

  宋云飞进京赶考,身边带和美貌的书僮和两名家仆,可想而知,他的家境应该很不错。

  可是,这么一位家境很不错的举子,居然出现在了条件相对艰苦的教场里,其中的内涵就颇值得深思了。

  李中易将穷苦的举子们安排在军营的教场里,吃喝方面,也只可能顿顿有肉有菜,睡觉则是大通铺,绝不可能每人来一个单间。

  “李兄,你也并不住在此地吧?”

  宋云飞轻摇折扇,指了指俊俏无比的孔黛瑶,他的意思很明显,李中易带着如此美貌的侍婢,怎么可能和穷举子们一起挤大通铺呢?

  “呵呵,彼此彼此。”李中易打了个哈哈,轻描淡写的便滑了过去。

  “不瞒李兄,在下的表弟便住在此地,我今日得了闲,特来寻他。”宋云飞开诚布公的说明了来意。

  李中易顺着宋云飞的意思,笑道:“在下此来是想看看有无同乡!”

  孔黛瑶一直暗中观察宋云飞,此人的视线老是绕着她转圈,虽然看不出丝毫邪意,却也是失礼之举。

  既然,宋云飞已经看穿了她是女儿身,又何必一直盯着她看呢?

  别人也许不太清楚,熟读四书五经的孔黛瑶,却是明白的,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宋云飞,居然和没有前途的明算科李甲,搅和到了一块儿,这事本身就透着蹊跷。

  门当户对,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说白了,进士科的举子,应该扎堆在一块儿。而明算科的举子,即使及第了,终身也只能做不低级小官,完全没有前途可言,顶多是在官场混口饭吃罢了。

  既然巧遇了,李中易索性和宋云飞并肩朝前走,边走边聊。

  张三正和高强,则紧盯着宋云飞的两名随从家仆,防止他们俩暴起伤人。

  原因其实很简单,主要是这两名家仆的腰间,竟然各扎了一条软剑,充当腰带。

  这年月,有能力给家仆配备软剑的人家,不是超级土财主,就是大世家门阀。

  等宋云飞找着了他的表弟,一直冷眼旁观的李中易,这才赫然发觉,他的这位表弟竟是宋史上赫赫有名的吕端!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https://www.zbwxw.net/book/13304/46845321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