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坏消息来得猝不及防
十个人、两台吉普车,沿207国道往南,穿过一个桥洞,右转,停在一个空坪里。
大山灌区最南端的管理站是新岗管理站。
李素兰看向刚刚穿过的桥洞,桥上有护栏,正中间是天安门广场的图案,图案下方是“大山南渠”四个红色的大字,桥洞两边镌刻着对联。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这是伟大领袖写于1958年7月的名句《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的颔联,描写山山水水之驯服,表现出6亿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精神。
大家沿着桥洞右边的长坡往上爬,脚下是碎砖块、烂瓦片,一个不留神脚底还会打滑,人便往后退。
站在南渠桥上,蜿蜒的渠道向远处延伸。
渠道两边的堤岸上都是高大的樟树,这是大山灌区渠道的一个特色。同事们说这些樟树和渠道同龄,算来快三十年了。
渠道大约有2.5米深,坡度约75°,底部宽度大约1.5米,隔不多远设置一个节制闸,用于调节上游水位、控制下泄水流流量。
大家分头行动,测量了一些数据。
中餐是在新岗管理站吃的,虽然是些家常小菜,但因为都是管理站园子里种的菜,吃起来格外可口、格外香。
素兰回忆了一下,似乎吃过饭的管理站都有菜园,就说起这个发现,几个老同志听后哈哈大笑,蒋工说:“丫头,你是第一次到这些管理站,我告诉你哦,每个管理站都有菜园,职工们都会兴菜园子,这也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体现!”
对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想敢干、无私奉献的大山精神。
清清澧水穿山越岭,沿着蜿蜒曲折的渠道从北到南,把一万余座水库、塘坝连在一起,构成规模庞大的水利网,也成就了一道风景。
这座既无淹没迁徙损失,又不耗煤电能源,由临福县自力更生建设起来的水利工程,以装机容量之大,扬水之高,在水轮泵工程中居国内外首位,为临福县工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全县农业生产的命脉工程。
想到这些,李素兰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测量工作接近尾声了。
每日来往奔波,体力上是辛苦的,但李素兰内心是快乐的,她觉得自己从事的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然而,坏消息来得猝不及防。
同事们说,有消息说工程科恢复重建工作可能要暂停。
无异于一瓢冷水。
李素兰心里是不安的。
如果是真的,那她必然要回原单位,可她原来的岗位已经由林明明接替了,那她做什么呢?难道重新给黎师父当车工学徒吗?
她不敢往下想。
大家很快得到了确切消息。
因为经费原因,工程科恢复重建工作暂停了。至于何时重启,是否重启,不知道。
素兰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
她回到了水工厂。
水工厂领导、同事们都知道了这件事,有的表示出同情、有的显得有点幸灾乐祸,当然,这也许是素兰多心而产生的错误感觉。
她郁郁寡欢,去家属楼找黄光云问情况。
黄光云已经结婚了,素兰估摸着他们夫妻都在家的傍晚去的。她未免过于谨慎,就因为之前陆婶要给他俩做媒,所以她觉得更要避嫌。
她就想问问黄光云,到底工程科以后还会不会重建,至于要等多久没关系,她愿意等。
“这个谁能讲得准呢?谁也不能打包票。也许很快,也许要很久。”黄光云说。
是啊,谁知道呢。他说得没错,谁都不知道。
一向都很有勇气的她主动去问岑厂长,接下来自己做什么工作?
岑厂长显得很为难,这也不能怪他,他完全没想到会是这个局面。沉吟了一下,他说,“我们几个先议议,议了之后再告诉你吧。”
素兰闷闷不乐地回了房。
怎能想得到呢,完全出乎意料嘛,她觉得自己运气太差了。
怎么办?该何去何从?
她心里百转千回。
(https://www.zbwxw.net/book/12274/42672262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