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战后
四人说着话,沈睿带着一个中权亲卫过来了。
“寨主!”
“不必多礼,帮我把箭拔出来。”李瑾下意识地想要挥手,牵动了伤口,又是一阵龇牙咧嘴。
“是。”那亲卫抱拳,随即用两手将箭杆折断,右手一用力,将箭头拔出来。如是三次,李瑾的脸上全是冷汗,仍旧咬牙忍着。好在箭头上没有倒钩,否则的话,也不算深,伤势处理起来就会很麻烦,要是直接拔出来的话,会带下来一片血肉。
拔出箭头之后,那亲卫从腰间取下一只葫芦,拔开木塞,一股刺鼻的酒味飘散出来。
见那亲卫有些迟疑,李瑾咬牙说道:“没事,来吧。”说完,从怀中掏出一块手绢,咬在口中。
“小的得罪了。”说罢,那亲卫将葫芦中的酒倒在李瑾的伤口上,李瑾浑身的肌肉绷紧,牙齿紧咬。
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年代,李瑾只能是想到这一个办法来防止感染,那亲卫手中葫芦里装的也不是普通的酒,而是山寨的匠人在李瑾的指导下蒸馏出来的酒精浓度更高的酒。
这个时代,酒一般来说多半是酿造酒,酒精含量不高,最多也就能达到二十度。酿造酒又称发酵酒、原汁酒,是借着酵母作用,把含淀粉和糖质原料的物质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即便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当酒精发酵中,发酵醪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23%时,酵母菌细胞不再生长,也不产生酒精。但一般情况下,发酵醪液中的酒精含量达不到这么高,一般最高大约是18%左右。能使酒精度数达到二十度的酿造方法已经可以称之为秘方了。
至于蒸馏酒,始创的年代在史学界一直有争论,有人认为始创于元代,最早提出此观点的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元代文献中已有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如《饮膳正要》,作于1331年。故十四世纪初,我国已有蒸馏酒。但是否自创于元代,史料中都没有明确说明。
有人则认为蒸馏酒是在宋代产生的,经过大量学者的考证,发现宋代史籍中有蒸馏器的记载,而且出土了金代的蒸馏器实物。
蒸馏酒具体产生于哪个年代,李瑾也不清楚,至少他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还没有喝过酒精度数较高的酒类。关键的问题是,两宋都实行酒类专卖,如果当真已经产生了蒸馏酒的话,他来到这个时代也有好几年了,应该是喝过的。
之前徐宁身上的棒疮长时间没有愈合,还产生了感染,回山之后,李瑾就开始指导山上的匠人进行蒸馏提纯,得到的虽然不是纯酒精,酒精度数至少也能达到七十度左右。此次下山,李瑾他们就带了不少这种酒。
用酒将伤口洗净之后,亲卫给李瑾敷上金疮药,包扎好之后,又给史进处理了一下,就退下了。此战山寨有不少兄弟受伤,他还要去为其他人处理伤势。
坐着缓了一会儿,伤口的痛感没有那么强烈了,李瑾说道:“咱们去看看受伤的兄弟。”林冲和沈睿将他搀扶起来,五人朝着伤兵扎堆的地方缓步走过去。
不能不说辽人战力强悍,率先随李瑾和史进参战的中权亲卫和三百马军,除了战死的,几乎人人带伤。现在正由后面赶来的两百马军和受伤较轻的兄弟包扎伤口。
看到李瑾他们过来,不少兄弟要起身,许贯忠和林冲赶紧安抚住,李瑾看着周边的伤兵,让搀扶着自己的沈睿放开手,站定之后,大声说道:“兄弟们!你们都是好样的!”
众人都闻声看过来,李瑾接着说道:“自高粱河之战以来,无论大小战事,朝廷都不能在辽军手下讨到便宜。但是今日,我们这一伙所谓的草寇,却能将同等数量的辽军全歼,没有一个兄弟退缩,虽说有不少兄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应当自豪,应当骄傲,不为别的,就为我们这伙朝堂高官口中的草寇做到了他们没有做到的事!”
喘息了一下,李瑾接着说道:“牺牲的兄弟,他们的家小自有山寨照料,而我们这些还活着人,应该带着他们的信念和遗愿,继续战斗下去,直到有一天,我们不再是所谓的草寇,而是人人敬仰的英豪。那时候,或许没有人会记得牺牲的兄弟的名姓,但是,我们记得。”
说完这一句,李瑾忽然大喊一声:“梁山!”
“虎!”在场的所有人齐声大呼。
“梁山!”
“虎!”
“梁山!”
“虎!”
三声呼喊,在夜空中回荡,原本因为死伤惨重有些低落的士气也变得高涨起来。李瑾最怕的就是因为这一战,大家变得怯战,现在看到大家的士气重新振作,放心下来。
说完这些话,李瑾在伤兵中转了一圈,随即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坐下来,此时他伤口处的包扎着的白布已经被鲜血浸透。
“大哥,你没事吧?”沈睿的脸上满是担心。
李瑾强笑着说道:“没事,你重新给我包扎一下。”
“沈睿,你看到了吗?害怕吗?这还不是战争,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战斗而已,你以后还要上战场吗?”在沈睿给自己包扎的时候,李瑾问他。
“我不害怕,以后我要和大哥一起冲锋陷阵。”
“哈哈哈!你也是好样的。”李瑾开心地大笑。等他给自己包扎好了,李瑾说道:“你去找许先生和林教头,让他们吩咐弟兄们动作快一点,咱们得连夜离开。”
“好。”沈睿叫过一个亲卫照顾李瑾,找许贯忠他们去了。
半个时辰之后,李瑾他们撤出这一处辽军据点,从营房中搜出来辽军的弓箭、刀枪、战甲全部打包带上,好在从这辽军营地里有三十多匹战马,六七辆大车,东西也都能带上。至于战死的兄弟,他们将尸体都带上了,准备找一个偏僻的地方埋葬。入土为安,这是一个汉家战士应该有的最基本待遇。
离开辽军据点,李瑾他们朝着西面赶去,趁着夜色赶了半夜的路后,在天色渐渐发亮的时候,才在一处偏僻的小山谷停下。
将死去的一百多号兄弟埋葬之后,李瑾他们在山谷里暂做停留,毕竟激战一场之后,一半的人身上带着或轻或重的伤势,又赶了半夜的路,再继续赶路的话很可能会有人支撑不住。
此时他们孤军奋战,损失要尽量减少,再者说,这些经过血战的士卒会是最好的战士,损失一个李瑾也要心疼好半天。好在他们是夜间发起的进攻,敌人又被全歼了,赶了半夜的路,暂时来说应该还是安全的。
(https://www.zbwxw.net/book/12198/37253482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