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节 皇太子对俾斯麦
俾斯麦老成持重,美国内战爆发之后,德国内部各路势力都先后拜访过俾斯麦,希望俾斯麦能够出面,他们都看出来这是让德国在美洲地区压到美国的唯一机会。但俾斯麦始终不介入,他在等,等一个契机。
看到中国势力跳出来,他认为契机来了。
俾斯麦很清楚,德国没有硬实力干涉美国内战,过早的跳出来,只会适得其反,反而遭到其他国家的制衡。首先法国人肯定转而支持美国,然后英国也会顾虑德国的扩张。
哪怕俾斯麦看到美国海军的扩张让英国人都惊惧了,他还是没有动手。俾斯麦很清楚,英国是绝对无法接受美国海军超过英国的。哪怕英国需要借助美国的力量制衡中国,把美国当作一颗棋子,但也无法接受。
英国人自然是希望世界有一个稳定的秩序,一个和平的秩序,但这个和平,必须是维多利亚统治下的和平,而不能是其他,准确来说,在中英争霸的大时代背景下,就是不能让世界处于中国秩序下。因此英国可以默许美国统一,可以默许美国强大,但这个强大,一定是美国海军无法威胁到英国在大西洋控制权的基础上。
可即便美国海军已经事实上超过了英国,俾斯麦还是不愿意跳出来,因为英国还可以通过继续扩大他们那令人生畏的海军继续获得统治权,英国人此时还是有选择的。
法国已经难以忍受北方对南方的封锁,但法国已经变得不在那么重要,法国海军在普法战争后转入收缩,他们重点开始打造陆军,对抗德国,尽管法国海军依然强大,可已经好几年没有新舰下海,更没有大规模的造舰计划。
因此能够决定美国命运的,不是美国人,也不是法国人,而是中英两强。现在中国势力率先动手了,俾斯麦才感到机会来了。
因为俾斯麦认定,中国一旦介入,英国就失去了选择权,美国海军强大,英国可以选择继续扩大舰队,但中国介入了,英国只能跟着介入,否则将失去对美国的影响力。英国是不可能坐视美国这颗重要的棋子从黑色转为白色,从英国转向中国的。
而俾斯麦也必须介入,因为他不介入,英国可能会突然转向支持北方,英国对抗中国,然后北方一统南方,这完全不符合德国的利益。
可德国介入之后,却可能左右这种情况。给英国人另一种选择,那就是在中国介入的情况下,跟中国争夺对美国的影响力。英国的尿性是不愿意站在最前面迎接第一排子弹的,他们肯定也乐意此时德国出来斡旋,然后通过支持德国,压制中国的作用。
俾斯麦迅速召见了英国大使,告诉对方,印加国王已经开始了行动。俾斯麦真真假假向英国传递了一些情报,告诉英国人,印加国王已经跟美国南方的废奴组织建立了联系,有可能支持南方建立一个废除奴隶制后的独立国家。并且就这个问题,征询墨西哥王国的态度。一旦这个国家建立,俾斯麦认定,美国南方将落入中国控制之下。
俾斯麦询问英国的态度,英国大使感到事态严重,他拿不定主意,迅速请示内阁。内阁紧急会议上,意见一时间也很难一致,有的认为英国应该积极介入,主导斡旋,让中国人渗透美国南方的计划失败,但对于是让美国统一还是维持分裂,英国内阁态度不一,强硬派认为,美国统一的威胁太大,美国有能力维持一个庞大的海军,而且他们的海军只能部署在大西洋,会成为大英帝国海军强大的竞争对手,因此主张维持美国分裂,保守派认为,应该允许美国统一,加强英国海军力量继续保持优势,然后跟美国结盟继续对抗中国。
两派意见很难一致,唯一的共识是,绝不能让中国主导美国和平进程,英国必须采取行动。而此时俾斯麦提出了一个方案,由欧洲强国联合进行仲裁,或者可以邀请中国参加,或者不邀请。俾斯麦提出,德国可以作为美国和平会议的发起者,希望得到英国的支持。
俾斯麦的建议也没有解决英国的根本分歧,因为俾斯麦也没有表示支持分裂还是统一,只是先召开会议讨论。英国人认为,这是最好的避免中国单独介入美洲问题的办法,英国内阁甚至做出了可以允许中国参加这次会议的决定,因为他们认为,作为美国最大的邻国,把中国排斥在外反而更不利,用一个多国参加的和平会议约束中国,然后联合其他国家压制中国,这样避免直接跟中国单独对抗,是最好的方式。
于是英国响应了俾斯麦的呼吁,宣布愿意参加在柏林召开的美国和平会议。
英国响应之后,法国权衡之下,也决定参加会议。奥地利自然支持德国的外交战略;俄国表示愿意参加。英法俄奥纷纷宣布响应俾斯麦的呼吁,参加柏林会议。但此时有重要的两方却拒绝参加,一个是美国联邦,世界认可的美国合法政权,一个就是中国,皇太子执政的中国,拒绝参加欧洲国家主导的会议,反而认为美国问题不应该由欧洲国家决定。
中国的决定让俾斯麦稍感意外,但并不感到沮丧,反而异常欣喜,这意味着,美国分裂已经注定。
如果中国愿意直接介入,美国是没有任何再次统一的机会的,这对俾斯麦来说,目的就达到了。召开什么国际会议,目的也不过是维持德国的利益,俾斯麦并没有过多的挥斥方遒的野心。中国目前的态度,就算俾斯麦斡旋失败,美国也完蛋了。最恶劣的局面是,因为美国内战,中英再次走向直接对抗,因此爆发一场战争,打到最后,北方一蹶不振,英国退出北美,中国付出惨重代价控制北美,然后跟世界其他地区全面对抗。即便没有走向战争,德国的国际地位也必然大大提高,因为随着中国明确不支持柏林会议,英国反而会极力支持柏林会议,因为英国一定希望将美国问题交给欧洲仲裁,借此维持英国在美洲的最大影响力。
只是中国皇太子为什么不参加这次柏林会议呢?
如果是中国皇帝,会毫不犹豫的派人去参加,皇帝其实并不在乎这种虚名,他要的是实际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皇帝的外交思维是后世英美体系下的外交思维。可皇太子不一样,他的统治思想主要是中国式的,外交思想无外乎中国的霸道王道之术,毫无疑问,现在皇太子和他背后以周观海为代表的幕僚团队是霸道主义的推崇者,他们不能接受德国这样的小国来会盟天下。
美国问题要解决,哪怕是一样的结果,那也一定得是在中国的主持下,而不能是在德国的主持下,必须是在中国的控制下,而不能是在欧洲国家的控制下。皇太子和俾斯麦都要维持美国南方的分裂,但皇太子要的是一个中国式的美国南方,而不是一个欧洲式的美国南方政权。
印加国王的一次行动,成了俾斯麦发动行动的信号枪,俾斯麦的斡旋行动,同样是推动皇太子介入的信号。
俾斯麦要斡旋,皇太子随即也要斡旋。俾斯麦向欧洲国家,美国联邦和中国都发出了邀请,皇太子却邀请美国南北双方来中国,在中国主持下进行和谈。
此时已经陷入绝境的美国南方积极响应皇太子的邀请,但北方林肯政权却做出了对俾斯麦一样的恢复,坚决表示美国南方问题是美国内部问题,反对任何国家的干涉,他们认为南方不是一个国家,联邦政府不会跟地方叛军谈判。
联邦政府不参加,南方代表更高兴呢,他们密集的跟中国政府会谈,商讨和平方式。
此时柏林会议也在召开,各方态度不一,在缺少美国代表的情况下,大家对美国统一和分裂问题上,却异常关心。法国竟然积极支持美国统一,因为法国已经失去了对美洲的控制力,也失去了野心,对法国来说,美国统一与分裂他们无所谓,但他们不想看到德国在美洲没有制衡,这样德国在墨西哥的地位就太稳定了,而且还能通过墨西哥大大加强独立后的美国南方政权的影响力。
英国一方面顾及统一后过于强大的美国海军,一方面又担心分裂后过于弱小的美国无法对抗中国。
奥地利没有自己的外交战略,跟随德国,俄国对此也不关心,俄国是真正希望尽快和平的,脆弱的俄国纺织工业比法国的处境还要艰难。
分歧,俾斯麦并不怕,有分歧,才有他操作的空间,他巴不得如此呢。
所以俾斯麦的妙手再次开始穿针引线。
俾斯麦首先说服英国接受美国南方代表加入会议,尽管之前没有邀请南方,而是邀请北方联邦这个大家承认的合法政府,但英国还是接受了俾斯麦的建议,因为南方代表在中国开始活动了,如果不让南方加入柏林会议,等于是将他们推向中国。
但英国也不愿意完全不顾合法性,他们只答应让南方代表作为观察员进入会议,允许他们阐述观点,但不拥有决定权。
奥地利绝对支持德国。俾斯麦又说服了俄国。于是经过激烈的讨论,法国做出了让步,他们接受可以让南方代表进入会议表达意见。
南方代表堂而皇之的进入议会,他们的发言变成了一场对北方侵略的控诉!
(https://www.zbwxw.net/book/10639/417216243.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