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三百六十八节 令人失望的太子

第三百六十八节 令人失望的太子


  周琅收到英美西班牙三国的宣战书后,不由得长叹一声,不是他怕战争,也不是担心打不赢,而是对于皇太子的处置感到遗憾。

  在争夺金矿区期间,中国理藩院全力配合皇太子,美洲的事情,一切都以皇太子的态度为准,这是周琅在培养接班人。

  可谁知道周继统把一手好牌打的如此稀烂。

  他本来可以联合其他国家,对付一个的,各国之间都有矛盾,利用的好,就能让自己得到一个帮手,让对方得到一个敌人,可弄成跟北美所有势力都为敌的程度,实在是说不过去。

  英国跟美国走进还情有可原,英国一贯的政策就是联合弱小打压最强,中国是北美最强势力,同时也是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打击中国的机会。所以英国是很乐意跟美国走进的,通过让渡一部分利益,拉拢美国。但中国其实也是可以的,大可以支持美国人得到整个加拿大,换取美国的支持。随着中国在美洲成为第一大势力,周琅对美国的担忧已经不复存在,即便美国得到了广袤的加拿大,也不至于对中国造成威胁。

  但皇太子的操作下,先是因为加拿大寒冷的土地,跟英国交恶,因为印第安人问题,跟美国交恶,让英美率先走到了一起。这还值得理解的话,西班牙跟美国都快因为德克萨斯打起来了,竟然也能弄的两国联合起来,这简直就是不可理喻。而且西班牙一直都是中国在美洲地区最重要的盟友,西班牙在国内革命期间,依靠中国才得以勉强保住殖民地不失,拉普拉塔殖民地,甚至就是在中国队帮助下收回的。

  结果皇太子连这样的盟友都逼到了敌人一边,让周琅感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愚蠢。

  当然皇太子周继统本人并不是一个弱智,不是一个傻子。从小到大关心这个儿子,他很清楚儿子的智商中上,接受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不至于连政治常识都不具备。但在美洲这几年的执政,少有值得一提的妙笔,不是中规中矩,就是负分。

  这又是一次偶然引发的必然,跟英国一战是迟早的事情,上次全球争霸结束之后,其实双方都没有达到目的,中国虽然夺取了大片英国殖民地,但并没有打击到英国舰队,跟英国人的小规模海军对抗中,并不占优势。英国则完全丧失掉了印度洋的控制权,在印度洋周边,仅剩下一个塔斯马尼亚岛作为流放犯人的殖民地,完全无法支撑起他们对印度的有效控制。但在地中海,英国则继续保持制海权。

  那场战争中国满打满算其实也就打了一年,英国当时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战后英国人并不服气。十年过去了,英国人平衡了财政,并且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工业革命,现在的英国已经开始转入自由主义经济时代,向全世界出口机器设备,他们的发明创造依然是世界一流的。

  其他国家才刚刚开始工业革命,中国的工业规模很大,但距离完成工业革命还看不到头,而且因为特殊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似乎依然没有激发出来,尽管有许多基于蒸汽机的改进技术,比如对传统手工业进行了大量改造性发明,但那种能够影响时代的发明创造几乎没有。这让英国人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特殊的那一个,是最具有创造力,最富于冒险精神的民族,民族自豪感并没有因为势力比历史上大为收缩而下降。

  中国的情况,跟法国类似,权力非常集中,权力就是资源分配的方式,结果也跟法国一样,基本上没有什么跨时代的发明。法国的问题在于,他们总是习惯将精英组织在一起,组建科学院对前沿科学进行探索,所以法国在许多理论研究中做出了相当的贡献。而英国人专注于实用,他们的发明创造是一个个被利益驱动的企业家推动的,总是贴近于实用领域。

  但原因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法国人很早就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1770年,皮尔兄弟从英国秘密订购了蒸汽机,然后尝试进行长时间的改进,但他们失败了,他们的改进总赶不上英国最新生产的蒸汽机。这被认为是法国缺乏英国那种自由的思想交流,所以扼杀了创新。但事实上,是法国人的模式不对,英国对蒸汽机进行改进的人成千上万,而在法国却局限于个别发明家。

  周琅尽管引入法国技术人员来推广工业化,但并没有拒绝英国技术人员,只是引入英国技术人员的层次较低,高层次的英国专家是不可能来中国的。但周琅引入了大量的英国制度,比如被认为鼓励创新的专利法。专利法在美国执行后,迅速在建国后的美国,引发了发明创造的热潮,但在中国实行之后,引起的效果并不明显。确实有一些因为专利注册而发家致富的人,但大多数发明,工匠们宁可选择保密。

  虽然情况正在变得良好,越来越多的新发明被注册,然后推广开来。但这些发明创造,依然没有革命性的发明。比如蒸汽机,火车,轮船等发明都没有出现。周琅有时候猜测是不是时机不对,因为中国步入工业时代毕竟太晚,重要的发明都给人家发明完了。在要创新出新的发明,就得是内燃机和电力了,而这两样技术,目前还不具备诞生的条件。

  周琅的知识储备,也不具备缠一个马达的能力,所以他也不去画蛇添足的去发明创造。另外作为一个君王,他更关心的是,培育一个创新的土壤,而不是发明几样技术来出风头。中国人的创新潜力到底该如何激发?这是一个大问题。周琅发现,以他的能力,似乎找不到答案。但他毫不怀疑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扯四大发明有些欺负人。但到了信息化时代,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似乎又回来了。

  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主要是经营模式的创新,依然不是技术性的。从没有哪家互联网公司是通过注册专利发家致富的,所以那种创新,大概可以归类到科举这样的制度创新,而不是蒸汽机这样的技术创新。当然技术创新也有,在手机、通讯等项目中,中国人也渐渐开始崭露头角。

  首先这绝不是制度上的问题,也不是智力上的问题,恐怕根源在于文化。

  移风易俗,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慢慢培养吧。

  而且这也只是周琅关注的次要问题,他更关心的商业文化问题,只要中国解决了商业文化问题,即便没有什么创造力,通过引入技术,也能雄踞世界。在推广商业文化上,周琅十分庆喜,因为他已经找到了方法。

  被动的发现,主动的探索,中国终于诞生出了自己的商业文化。但跟周琅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在中国推广商业文化,总是要面对一个重农抑商的老思想。商人长期是受到鄙视的,鄙视到他们自己都鄙视自己,这就给了商人阶层没有一个持续发展的动力,总是在积累足够的财富之后,用财富来摆脱自己的身份,为什么商人赚了钱后就回老家买房子买地的原因就在这里。

  小商人如此,大商人同样如此,潘振承做到了十三行总商的位置,他在欧洲都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让许多知道他的西方贵族艳羡不已,可在中国他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身份,潘家的家谱中,有意识的删掉了他经商的那些内容,似乎他从来没做过商人,但是哪怕家族一个子弟考中了秀才,在家谱中都要大书特书,对商人来说,十三行总商的头衔,实际上连一个秀才都赶不上。

  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其实很难出现世代经商的富商家族的,这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也不利于商业经验的传承。晋商之所以能够延续数百年,主要还是因为在山西那个地方,诞生出了不歧视商人的文化。所以许多家族可以时代经商,将资本和经验都传承下来。而其他地方的人,哪怕是同样著名的徽商,经商也只是作为第二个选择,家族中最优秀的子弟,一定是培养他读书做官的,其次才是继承家业做生意。

  周琅发现,当大型商业公司出现之后,重农抑商的文化传统虽然还在,可是社会上的商业气氛突然浓厚了起来。竞争变得激烈,社会资源分配越来越偏重于商业分配。这意味着商业开始在社会中站稳脚跟。

  究其原因,这种大型股份制商业公司,都不是一家一姓的产业,而是由许多大商人合伙成立。他至少解决两个长期困扰中国商业发展的问题,那就是资本和经验积累的问题,股份制公司可以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资本的积累就不再是限制,只要有好的项目,基本上不愁找不到资金;经验问题也得以解决,因为公司的董事们、掌柜们一般都是功成名就的大商人。他们并不缺乏商业经验,另外这些年培养出来的专业会计、财务人员,也是很好的经理人。


  (https://www.zbwxw.net/book/10639/407761886.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