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五百三十一节 松散的德意志

第五百三十一节 松散的德意志


  俾斯麦没进入维也纳最大的有利条件,可能是保住了奥地利帝国没有崩溃,否则在普鲁士的打击下,奥地利的帝国体系很可能土崩瓦解,匈牙利肯定要独立,匈牙利独立了,波西米亚也未必能保得住,南方地区的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以及罗马尼亚人,又岂会甘心接受奥地利的异族统治。

  奥地利一旦崩溃,德意志地区南方将出现巨大的地缘真空,新生的德国会面对什么样的局面,真的很不好说,如果卷入巴尔干的争夺,可能就不会有之后俾斯麦时代长期的欧洲和平。俾斯麦的目的是统一德意志,对统治其他民族,扩张帝国版图,都没有太大的兴趣。

  所以历史上俾斯麦对波兰很不友好,哪怕本国有大量波兰人存在,发动跟天主教的文化战争,将大量波兰人驱逐出境;他对斯拉夫人、匈牙利人也不感兴趣,他公开表达“不能把一个容有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塞尔维亚人……的沉重包袱背在自己的身上……德意志并不会因为输入大量的斯拉夫血液而强大起来。”

  所以彻底摧毁奥地利帝国不是俾斯麦的目的,而击破奥地利帝国脆弱的中枢,人口远少于斯拉夫人甚至波希米亚人的奥地利公国首都维也纳,俾斯麦不可能看不到这有可能让这个帝国崩溃的结果。

  因此不让普军进入维也纳,并不是俾斯麦想获得奥地利的友谊,因此不愿意让奥地利人受到羞辱,那只是他的说辞,用冠冕堂皇来掩饰政治目的。否则就更难向国人解释,向軍队解释了。总不能告诉国人说,不占领维也纳,是不想让普鲁士得到占领南欧领土的机会,那样他会被民族主义者掐死的。

  现在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了,因为俾斯麦让这场他苦心酝酿的争夺民族统一权力的战争,在经过处心积虑的推动,充满艰难的发生,然后在刚刚进入高氵朝阶段时戛然而止,如一场盛宴,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耐心的迎接每一个宾客,奏起了气氛浓烈的音乐,正当大家准备享用丰盛的美酒佳肴之时,主人宣布到此为止了。

  然后宾客散尽,可主人的目的达到了,宾客们的礼都送到了!

  俾斯麦达到了他的目的,奥地利宣布退出德意志联邦。

  法国人只能默认既成事实,除非法国愿意接受跟已经动员起来的普鲁士波兰联军开战的风险,而且是在自己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战。

  于是奥地利退出了德意志联邦,普鲁士成了联邦中唯一的强国,而且吞并了坚定支持奥地利的汉诺威王国,成为普鲁士的汉诺威省。黑森-达姆施塔特公国割让北部的部分领土予普鲁士,剩余地区北部的一半领土(上黑森)加入北德意志邦联。拿骚、黑森-卡塞尔、法兰克福自由市等小型邦国,被普鲁士合并,与黑森-达姆施塔特所割让的领土一起合并为黑森-拿骚省。

  普鲁士扩大的领土有限,只是对于夹在普鲁士领土中心的汉诺威,进行了合并。但却将普鲁士东部的主要领土,跟西部的莱茵工业区连接了起来。普鲁士的国土,连为一体的同时,也让普鲁士的领土,成为北德意志地区最大的连绵土地,总面积超过北德意志地区的一半,所有独立的北德意志邦国,现在都跟普鲁士接壤,普鲁士如同一棵大树,这些小邦国就是树上的枝条,而且经济上严重依赖普鲁士,已经不可能脱离普鲁士独立生存了。

  但南方较大,且经济上、军事上都能脱离普鲁士独立的邦国,巴伐利亚、巴登和符腾堡三个王国加起来依然占了整个德意志联邦领土的三分之一以上,经济产出上甚至超过这个比例。而且他们文化上属于天主教地区,跟北德意志有宗教冲突,跟法国和奥地利保持一致。因此以前他们站在奥地利一边,现在奥地利退出了德意志联邦,他们开始和法国走近,希望依靠法国的力量,保持他们的独立。

  而俾斯麦得到的,是一个十分有限的,松散的邦联,被称作“不出名的普鲁士-德意志国家”。

  这个联邦从名义上也好,实质上也罢,都还不是一个国家,而是通过联邦议会,通过投票决定共同行为,跟之前奥地利普鲁士共同领导的松散邦联没什么不同,所以法国并不是无法接受。

  吞并汉诺威也没有受到其他大国干涉的原因,是汉诺威这个地方,他是由跟英国王室同出一脉的家族统治的,英国王室就来源于汉诺威,因此维多利亚统治下的英国被称作汉诺威王朝,可是因为维多利亚继位,德国法律中是不承认女性继承权的,当年特蕾西亚女皇继位引起七年战争就因为他是女人。

  维多利亚女王继位后,汉诺威不承认她的继承权,汉诺威王位由她的同族舒服坎伯兰公爵继承。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上最后一块领土,但英国人并不在乎,英国人不反对,普鲁士吞并这里就没有什么阻碍了。

  至于英国吗,俾斯麦除了跟英国结成针对法国的军事同盟,而且签订了关税协议,让英国在中欧的利益,可以随着普鲁士领土扩大而增大。导致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认为,普鲁士的扩大(不管用了什么不正当的手段)并不违反英国的利益;相反,法国和俄国,而不是中欧列强,才是欧洲大陆上的不安定因素。

  在英国的默认下,普鲁士成功吞并汉诺威这块割断普鲁士主要领土和主要工业区的关键土地。并以一个横跨德意志东西两端,覆盖了所有其他北德意志邦国的地理结构,成为德意志联邦中唯一的强国。

  这就是俾斯麦唯一得到的东西,花费的成本很高,得到的收获很小,尽管这收获很重要。但跟中国一场决定性胜利,往往就能传檄而定整个国土不同。

  因为德国,甚至整个欧洲,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历史经验,也许他们的民族有呼吁统一的声音,但大多数人,尤其是统治阶层,他们并不知道统一的意义,不知道统一带给他们的是什么,人类对未知的恐慌,让他们排斥统一。

  而中国人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早就接受了统一的观念,他们知道统一了也就那样子,该吃吃该睡睡,只是统一的过程最难熬,只要确定一个最强者具有绝对的统一能力,之后的反对者极少,然后统治者还会感慨民心思定,将自己包装成顺天应命的英雄。

  这就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对中国的影响,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完成了中国主要版图的统一,对这个民族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并不是说秦始皇有多么了不起,贡献有多大,而是客观的叙述历史,得说他的影响巨大。就算有些人不肯承认统一对中国的好处,认为统一消除了了中国的竞争意识,春秋战国那种强烈的竞争思维在中国人的心态中丢失。统一阻碍了事实上的竞争,于是没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导致了文化的守旧,思想的落后,技术的陈腐,造成了后来的衰落。

  但即便不承认统一是好的,认为那种在长达几千年的混战中,人口始终无法增长,保持几十个上百个互相并立的,人口不会超过百万的小邦国是良性竞争生态的人,也得承认秦始皇给中国民族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迹和历史传统。

  西方也有这样的情况,当某一种势力璀璨的爆发,或者某一个英雄横空出世,都会对后世造成影响,他们爆发的越璀璨,对后世的影响就越深刻。

  没有亚历山大大帝,就没有希腊化时代,没有希腊化时代,就没有印度造像技术,没有印度造像技术,中国就没有龙门石窟。没有凯撒,没有西班牙和法国,或者至少西班牙和法国就不会是一个拉丁民族,而是一个跟德国一样的日耳曼或者凯尔特文化。因为罗马帝国政府了西班牙和法国,所以这两地语言、习俗被拉丁化,成为拉丁民族;因为罗马帝国在莱茵河畔被日耳曼蛮族击退,德意志地区在两千年前保证了自由。

  而当民族大潮来临的时候,西班牙第一个成为民族国家,法国也很快形成统一的法兰西民族意识,德意志地区却邦国林立,很难说不是因为他们没能从罗马帝国哪里吸收到统一的文化和意识。德意志林立的邦国,在一定意义上,跟罗马时期分裂的日耳曼蛮族部落,没什么不同。

  最后还是在法国的冲击之下,才爆发出来统一的民族意识,而此时,他们民族最根基的文化,竟然还分裂成了天主教和新教两派。假如他们早年被罗马征服,在两千年前,接受罗马设置的统一的行政机构,统一的官方语言,统一的宗教文化,可能德国人的概念,会形成的更早。


  (https://www.zbwxw.net/book/10639/40453732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