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一百八十七节 汇合

第一百八十七节 汇合


  顿兵坚城之下一月,京津之战已经打了三个月。

  目标就在眼前,却始终无法前进,焦躁情绪开始在軍队中蔓延。

  这种情绪可以理解,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来打北京的,可北京就在眼前,看似唾手可得,偏偏无处下口,越是目标即将达成,却又无法达成的时候,人心就越焦虑。

  这极大的影响了军心士气。周琅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些现象,不止是士兵,军官心里也是如此。士兵们脾气变差,多次发生斗殴之事。

  此时他们需要希望,北京城一时半会的形势不会好转,但其他方向上却进展顺利。

  洪九指陆路北伐,在江淮地区几乎没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一直杀到徐州,算是打了一场稍微体面的战斗,但也仅此而已,城破,敌逃,没什么心意。攻破徐州之后,他已经进入了山东,按照他的速度,他将跟当年徐达攻打山东所用时间差不多。

  现在的清军未必有元末的蒙古兵更强,现在的大周軍队,却在军事理念、装备水平上,绝对比徐达的明军强。所差者,无非是将帅层面稍差,洪九指自己也觉得比不上徐达。

  北京一路遇阻,周琅就将江淮一路的胜利战报不断在军中散发,而且开始进行宣传。

  现在必须让士兵们和军官们明白,打北京不是一个短期目标,要为长期围困做准备。

  周琅写下一封通告,让军官向所有士兵宣读,告诉大家攻打北京是多么的困难,当年满洲八旗五次入关,才在最后一次占了李自成的便宜,拿下了一座空城,告诉他们从来没有人从正面攻破过这座城池。

  诉说完困难,告诉大家,陆路北伐军已经打到山东,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打不下北京,那么就会由陆路北伐军接替,相信一路攻略千里之地的洪九指总兵会很乐意接替攻城。

  用激将法激励士气,只能起到一时的效果,治标不治本。周琅很理解这种密集群体中一旦出现压力后造成的后果,情绪是会传染的,整体压抑的氛围,比个人偶尔的心情不悦更难改善。长期压抑的后果不堪设想,后世某康时不时的发生员工跳楼,就是这个道理。还有那些光鲜无比的金融业者,也会在不断的加班中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日本这个发达国家,拥有远比穷苦国家更高的自杀率,绝不是因为活不下去,而是因为日本的集体生活普遍压抑。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休假制度。

  周琅发现,自己一直不断的推陈出新,改善各种制度,但总是会发现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竟然一直忽略了士兵的精神休养问题,现在大家出于围困敌人状态,并没有高强度的作战,身体上是没有疲劳可言的,可精神上的压力反而越来越大。之所以一直忽略了这个问题,主要是西方軍队这个时代也没什么休假制度,有的话,也只是在军官阶层中存在,而忽视了士兵阶层。

  周琅立刻阵前改制,结果自然是引起军官们的一些反对,他们还不敢强烈抗议,周琅的威望日重,他这种开国君主,只要不是自己糊涂,往往靠威望就能维持统治。军官们只是劝谏,主要担心的是兵力问题,现在在打仗啊,你把士兵放假了,谁能预料到后果。

  周琅的态度不容置疑,军官们也只能配合,一起商讨一个休假制度。但他们提出的轮换制度,让周琅并不满意,他们打算按照编制整体轮换,参考的方案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蜀军中推行的论战制度。周琅不知道当年诸葛亮是否考虑到了士兵的精神因素,但周琅觉得这种按照建制轮换的方式,或许对身体疲劳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至于精神压抑问题,未必会有什么效果。

  压抑更多来自于集体生活,周琅希望能暂时让士兵脱离集体生活,以个体身份休息一段时间。所以周琅提出,以士兵为单位,让各只部队安排士兵脱离战斗,去后方直接解散,按照时间再回来报道。

  军官们认为这很危险,解散了的士兵还能召集起来吗?现在可是打仗啊,要是有士兵畏战,借此逃离軍队,又该怎么办。

  周琅告诉他们,那是军纪范畴的问题,违反了军纪的自然有违纪的处理方式,不要把所有问题混在一起,最后就理不清了,结果就会对弊政一次次迁就姑息,这也是中国的官员们普遍存在的心态。周琅还是觉得,有时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采用手术刀的方式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考虑具体问题会更合适。否则一团乱麻拆不开,什么都不用做了。

  大家经过讨论,最终做出让四分之一士兵轮换休假的方式,这还是周琅力主的,按照军官的观点,他们希望一次放十分之一,可那样整只部队轮换一遍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去了。如果看不到自己轮换的希望,反而让士兵产生怨言,这项制度就是有问题的。休假时间一个月,也是周琅力争的结果,军官们觉得让大头兵休养几天歇一歇就够了。如果只是歇一歇,那也就不用休假了,现在大多数人都在歇着,只有炮兵在战斗。这不是休养身体,而是放松精神,一个较长的假期才会有效果。

  很快临时休假办法就制定出来,下发全军,从基层开始,每个队伍都大致安排了四分之一士兵休假。这些人当然不能直接解散,而是集中起来,安排修建的军官带领,然后沿着控制的交通线,一直去天津。没有时间让他们回家,这时代的交通方式不允许,德军在苏联打仗初期,还能享受假期,那是因为现代交通的高效,这个时代,如果拿破仑的軍队在莫斯科有执行休假的能力,最后也不至于狼狈逃出俄国。

  所以这些士兵只能让他们去后方,也就是天津,然后宣布原地解散,要求每个士兵按照规定的日子来天津大营集合。允许士兵们在天津城,以及天津附近的安全区自由出入,周琅还自作多情的给士兵们写了游览指南,告诉他们天津有那些地方值得去,推荐了一些著名的寺庙,推荐大家去河边钓鱼,去吃天津的小吃,去戏园子里听戏等等。事实证明,他确实是自作多情了,因为大多数士兵解散之后,并没有四五零散的去享受他们的个人生活,依然聚在一起,相约去逛窑子去了。

  休假制度推出之后,起到的效果比实际应该达到的效果更好,没有轮到休假的士兵精神也开始稳定下来,因为他们有了期待,更多的开始想自己休假的时候要去干什么,而不是之前只想着打仗,却又一直没有进展。

  軍队的精神状况在快速恢复,军官们发现,少了四分之一的兵力,对作战结果的影响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该守住的地方依然守得住,炮兵少了四分之一的兵力,该有的炮击也没有停止,一个炮队十个人负责一门大炮,少三个人,其他人可以分担,他们也愿意轮换一下,并没有什么怨言。在周琅的建议下,休假次序是抽签决定的,没轮到自己只能怪运气差。反正总会轮得到,有希望就不会烦躁,俗话叫做有盼头就活的带劲。

  在第一波士兵休假回来轮换的时候,洪九指的軍队已经在山东取得了相当的战果,并且打通了运河,跟周琅建立起了稳定的通讯。洪九指的部队中果然也出现了士兵精神问题,周琅颇有些得以的向洪九指推荐休假制度,当然这不是建议,而是要求,是命令。

  洪九指委婉的向周琅劝谏,或者说抱怨。他的部队休不起假。从瓜洲一路打到天津,耗时三个多月,主要战斗都是三万多战兵负责,战斗减员严重,直接战死的虽然只有千人,可因伤、因病,尤其是因病而死的多达三千人,还有数千人身体状况不好,无法参加战斗,他手里能用来作战的战兵,就剩下两万多人了,已经比北伐前少了三分之一,还要让四分之一士兵休假,这仗还怎么打?

  洪九指还建议,如果可以让他的士兵参与围困北京城,而不是按照计划继续去攻略山东的话,会让軍队得到休整。

  还是想来北京。

  借口是真的,但实际情况也是真的。周琅不得不考虑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洪九指的部队,遇到的问题跟自己这边是不一样的,他是一路打过来的,就算清军不堪一击,光是走路也不容易,从长江口徒步走到天津,路途两千里,万里长征都走了五分之一了。他们的问题主要是身体疲惫,或者身心俱疲。

  周琅想了想,洪九指确实是找借口来北京,谁不想参与灭国之战啊,但周琅考虑到,他们的部队现实状况,也确实到了该休养的时候,来北京负责防守,作战强度不高,也算是一种休养。

  当然也可以安排他们在山东休养,比如济南就不错,可以洗洗温泉。

  但是洪九指想来北京,想参与这次灭国的大战,他手下的军官、士兵恐怕也想要这个荣誉。就算洪九指只是借口,周琅也可以容许他们这种小心思。

  而且他们从南打到北,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取得了那么多的战果,按照世俗观念,他们配得上攻取北京的荣誉,他们的付出值得得到回报。

  于是周琅传令,允许洪九指带兵北上,至于攻略山东的任务,转交由辅兵部队,能迫降则迫降,不能迫降可以不用强攻,没有明确的作战绩效考量。

  不但如此,当半个月后,洪九指率部抵达北京城下,周琅高调的对他们进行了检阅,让他们从北京城前所有军营前齐步走过,安排士兵高举各种旗帜,请来了戏班子演奏鼓乐,把气氛闹的很热闹。

  周琅要让他们这只打穿了满清疆土的部队获得足够的荣誉。


  (https://www.zbwxw.net/book/10639/389698528.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