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凤伯
崇祯十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
京师。
五月下旬的乾清宫,宫外艳阳高照,宫中暑热袭人,一旁的两名小太监不停地打扇,端坐于龙椅上的崇祯,身上补缀了补丁的薄绸明黄龙袍,还是被汗水浸得点点******只不过,专注观看手中奏章的他,完全没有因为暑热而感觉烦躁。那年轻而憔悴的脸上,却越来越明显地浮现了惊喜与激动的神情。
而在御桌前,身着正二品大红色官服的兵部尚书杨嗣昌,同样一脸喜悦地伏跪于地。
身材微胖的杨嗣昌,更不耐热,在这热浪袭人的乾清宫内,脸上的汗珠点点渗出,背部也已洇湿了一大片。他不时偷眼去看崇祯的表情,见到崇祯脸上绽放的笑容,让杨嗣昌心下有如喝蜜一般。
很快,崇祯将手中的奏折扔在桌上,便大笑着对桌下伏跪的杨嗣昌说道:“杨爱卿,这大半年过去,今天你总算是给朕带来了个难得的好消息。速速平身,看坐!”
“谢陛下。”
杨嗣昌脸上闪过一丝愧色,他站起身来,又向崇祯长揖一拜,这才抹了一把满脸的汗水,便斜签着身子,坐在小太监搬过来的一把直椅上。
“文弱,这左都督李啸上报的这份报捷奏章,简直是暑天中的一碗冰镇酸梅汤,让朕身心无比快慰啊。”崇祯一脸笑容灿烂,苍白憔悴的脸上,竟泛起点点红晕。
“禀陛下,李啸能取得这般功绩,除了其部作战得力外,亦是托陛下之洪福也。“杨嗣昌连忙恭维道。
崇祯哈哈大笑了几声,仰了仰身,背靠龙椅,一脸感慨地说道:“真没想到,在东江覆灭,朝鲜危亡之际,却是李啸出兵,拯救朝鲜,逼和清虏。李啸凭一已之力,立得这般大功,朕是心下着实嘉赏哪。”
杨嗣昌立刻附合道:“陛下所言甚是。想来我军曾先后派出山东总兵刘泽清,登莱总兵陈洪范,前往朝鲜救援,但这些兵马,皆惧清军之盛大攻势,畏怯不敢进,终至朝鲜局势一片糜烂。若无李啸出兵力挽危局,臣恐朝鲜只得向清虏投降,自此再不为我大明之属国矣。”
听了杨嗣昌的放语,崇祯脸上怒色涌起:“刘泽清陈洪范二人,畏敌不进,苟且偷生,朕当重惩之!”
杨嗣昌见皇帝发怒,忙压低声音道:“陛下,以臣之见,这二人虽庸碌无能,但毕竟所部兵马未受损失,国朝正是用人之际,还是容他们戴罪立功方好。”
崇祯沉吟了一番,才对杨嗣昌道:“也好,就由杨爱卿发落此二人,以为各处大明官军之效戒。”
杨嗣昌拱手道:“皇上圣明。”
崇祯点点头,他仿佛想到了什么,复向杨嗣昌问道:“文弱,现在依你看来,朕却需如何封赏李啸方好?”
听了崇祯这般向自已发问,杨嗣昌心下亦是十分感慨。
自当日清军发动突袭,灭了东江镇,随后又急攻朝鲜,几乎将朝鲜灭国之际,兵部尚书杨嗣昌心头,可谓无比灰暗。
自已这个兵部尚书,才当了大半年,与国内的流寇尚是战成一片焦灼,获胜之日远不知何时。却没想到,东江镇与朝鲜,又发生了这般可怕大事,简直是让自已遭受了一记迎头重击。
故杨嗣昌在得知朝鲜极度危险的消息后,立刻派出山东总兵刘泽清与登莱总兵陈洪范率兵紧急入援朝鲜,却没想到,这二人皆是畏鞑如虎,逡巡不前。在接到兵部的命令,皆是推三阻四,不是说粮饷尚未齐备,便是说水师尚在整修,总之就是想尽办法不肯出兵。
杨嗣昌对这二人这般消极怠命,心下极其痛恨,但虑其在地方与军队中上多有根节,一时难动,且自已上任不久,威信未立,却也不便立刻对这些手握兵马的军头加以撤职拿办。
虽然,现在皇上对自已尚是信任,不可能会因此解除自已职务。但自已一上任,就丢失了东江镇,导致东江镇总兵沈世奎殒命皮岛,若其后又让朝鲜向清朝称臣,脱离大明属国的话,崇祯皇帝定会对自已这个兵部尚书,有无可言说的失望。
让杨嗣昌没想到的是,却是那素无交情的赤凤卫的左都督李啸,成为挽救自已威信的救命稻草。
此人出兵朝鲜,先后击败了清军水陆两师,救下了江华岛的朝鲜皇族,才最终逼和清人,挽救了危险至极的朝鲜局势。
这个李啸,立下这番奇功,简直是给杨嗣昌雪中送炭一般。
而且,此人先前亦曾劝崇祯与清虏议和,也与自已外和清虏、内灭流寇之计不谋而合,看来这个李啸,非但英勇善战,其谋略思路,倒亦是与自已志同道合呢。
那么,对于这样与自已理念相符的优秀将领,自已自然要重重提拔此人,让这个李啸在对自已深深感激之余,能为自已忠诚效力。
甚至在将来,还可以从李啸手中调发兵力,前往山陕、湖广等地清剿流寇,从而让自已那“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剿灭流寇的计划,能更好地顺利实施。
想到这里,杨嗣昌心下计定,便站起身来,向崇祯长叩一揖道:“陛下,那李啸全凭一已之力,扶救朝鲜,逼和清廷,乃是不世之殊功也。以微臣之见,陛下当对其大加封赏,以慰其心,以励其志,使李啸在感激皇恩浩荡之余,能更好为国效力,方为好事啊。”
“嗯,文弱所言,甚合朕心。”崇祯笑着从龙椅上站起身来,来回走动了几步后,脸上一片思虑之色,他嘴中喃喃言道:“李啸驻军山东赤凤卫,朕就以地名封爵,加封李啸为赤凤伯吧。“
听皇帝愿把李啸提为超品的伯爵,杨嗣昌心下一声轻叹,随即暗喜,便连声赞道:“陛下如此厚封其爵,实是手笔宏大。想那李啸如此年轻,却得与当年的李成梁一般,得封伯爵之位,可谓已是我大明官军将领之翘楚。我料那李啸,定会对陛下感激不已,愈发忠诚效力矣。”
杨嗣昌的话,让崇祯皇帝十分受用。
崇祯想了想,轻咳了两声,复对杨嗣昌问道:“那李啸在奏章中说,想让朕将那登州府城交给他来治理,以让他建造船厂营构水师,朕尚是犹豫,却不知杨爱卿意下如何?”
杨嗣昌略一沉吟,便道:“陛下,以臣之所见,将这登州府城,给李啸便是!”
“哦,爱卿何出此言?”
“陛下,恕臣直言,现在的登州城,离孔贼叛乱虽已过了四年多,但一直未得修葺,尚是残破不堪。这般城池,人民稀少,税赋难收,不若就给李啸,让他建造船厂,营建水师,却是好事一件啊。”
杨嗣昌顿了顿,又道:“陛下,现在东江镇已然覆灭,各东江岛屿,尽落于清虏之手,如此一来,没有了东江镇之屏障,我山东北直隶等地,已完全暴露于清军兵锋之下,故急需组建强大水师,以对抗清军可能之南下。而现在李啸愿意自行出资组建水师,来对抗北面之清虏,对我大明来说,岂非难得好事?”
杨嗣昌的话语,说得崇祯皇帝连连点头。
杨嗣昌最后说道:“陛下,以臣看来,现在朝廷钱粮极缺,若能这登州城代替金银财宝赏给李啸,却还可为朝廷省了一大笔赏银呢。再者,可把这登州城,当成封赏流爵的另外赏赐,将来李啸去世除爵之后,这登州城,朝廷再与爵位一起收回,亦是不迟。“
崇祯轻叹了一声,却轻轻地摇了摇头。
杨嗣昌以为皇帝不肯,正欲相劝,忽见得来回踱步的皇帝猛地站住,脸上满是昂扬之色,他朗声道:“李啸一心为国效忠,战绩彪炳,功勋卓著,朕安可委屈这般忠臣良将!赐什么流爵,朕要给他封世袭之名爵!并且,朕不单要把登州城赐给他,还要把整个登州府,亦交给李啸来管理!登州各地原有官员,皆调任他处,至于那庸碌无能又畏敌退缩的登莱总兵陈洪范,便降职当个莱州总兵吧。”
听了崇祯这般大手笔,杨嗣昌不觉亦是大吃了一惊。
好家伙,把登州城给李啸也就罢了,就还要把那包括了宁海州、蓬莱县、福山县、栖霞县、莱阳县和文登县等六处县城,以及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大嵩卫这四处主要卫所的登州府,交给李啸这样一个武将来管理,这般违反祖制的做法,实实有些骇人。
“皇上,这。。。。。。”
见到年轻的皇帝这般有如心血来潮的举动,杨嗣昌心下忽觉滋味怪异。
自已虽然希望皇帝对李啸大加封赏,但皇帝这般激进且不合制度的做法,实在太过出乎他之所料了。
“文弱,你莫再劝,朕自有主张。”
崇祯摆手阻止了杨嗣昌的劝说,他一脸激动地说道:“想来自朕登极以来,国中局势日渐糜烂,刀兵不息,干戈不止,百姓流离,生灵涂炭,时局日臻艰危,实令朕为之扼腕矣!而最让朕为之痛心的,便是我大明官军之屡战屡败,丢城失地,以致鞑虏猖獗,流寇狂逞,而我大明却是国势日颓,重疔难治。如是种种,足让朕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矣!难道我大明至此,竟无一人可拯危局么?朕每念及此,无不心如刀割啊!”
崇祯说到这里,眼中竟有泪珠在悄然闪动。
“陛下。。。。。。”
“而这李啸,自崇祯六年以来,朕亲眼见他从一个小小百户起步,凭借自身努力与军功,一路擢拔为千户、指挥同知、指挥使、总兵、直到正一品武官左都督。可以说,这个无依无恃的李啸,到现在竟能晋爵封伯,完全是凭一已之力,一人之功,实实非易!而这般一路奋发从底层起步的优秀虎将,实是天赐我大明之重礼也!李啸既能忠心为国,朕当然要愈发重用于他,更要树其为全体大明官军之榜样!若能以李啸之例,来激励我大明将士奋发有为,为国建功,剿灭流贼,驱逐鞑虏,那将整个登州府,交给李啸经营管理,又有何妨呢?”
“皇上用心良苦,倒是微臣多虑了。“杨嗣昌挤出笑容道。
崇祯凝视着杨嗣昌有些不安的眼神,继续说道:“去年,李啸入援京师之际,朕曾召他到御花园,询其治国之策。李啸对朕说过,要对江南一带富户,加征商税,以实国库。朕念此举意义重大,未可轻施,且朝中诸臣反对者众多,故未加同意。但李啸此条建议,朕却一直放在心上,未曾忘怀。故朕将登州府交于李啸管理,亦是想看看李啸能否先在这登州府中,将他对富户征收商税之举加以实施。若李啸能顺利实施此策,朕将来在江南一带行此计策,便可有了借鉴与参照了。”
听了皇帝那充满希冀的话语,杨嗣昌心下却在苦笑。
皇帝还是年轻,对事情考虑太过理想化啊。
想来登州之地,饱受兵灾,一片残破,能有几多富户,能征几两税银。以这般贫瘠之地,去与江南膏腴之所相比,本身就不太妥当。
况且,朝中多名位高权重之臣,皆是江南一带人士,这些人多数置有产业在家乡,又如何会坐视皇帝从自已头上征取税赋,必定想尽办法来反对与对抗了。只怕到时,崇祯皇帝狐狸没打着,却惹了一身臊啊。
只不过,现在皇帝正在兴头上,杨嗣昌却也不好给他沷冷水,而是只得顺着皇帝说道:“皇上此举,当可试行。以臣之见,让李啸治理登州后,需得让他每年按州县之额交纳税赋,以励其好生治理地方。若万一因李啸治绩不彰,成效不显,还请皇上收回登州府,重新安排官员接任。”
崇祯点点头:“文弱所言甚是。朕也知道,李啸武将出身,目下不过单县与赤凤卫两地,治理经验尚是不足,若其真将登州府治理不好,朕也不怪罪他,再行收回便是。”
崇祯顿了顿,脸上却突然露出微笑,他缓缓道:“文弱,以朕看来,你还是莫要小瞧了这李啸才是,兴许,李啸能比那些文官更强,将那登州府治理得更加兴旺,亦说不定呢。”
杨嗣昌脸上挤出笑容:“若李啸真有此治绩,那微臣就先为皇上一大贺了。”
崇祯大笑了数声,便大喝道:“值事太监何在?”
“奴婢在此。请皇爷吩咐。”
崇祯扫了杨嗣晶和肃立一旁的阁内值事太监一眼,大声说道:“传朕旨意,山东赤凤左都督李啸,驰驱王事,忠勇可嘉,奏捷友邦,退虏有功,朕心甚悦。乃效皇祖有功必赏之遗命,立擢李啸为登州府团练总兵官,并全权管理登州府州县与卫所,其地军民两处,皆受其治理。赐其爵为赤凤伯,给诰券,赐铁券,食禄一千石,挂‘征虏将军’印。其部立功人等,兵部核验后,着有司从优叙议,按功论赏。钦此。”
(https://www.zbwxw.net/book/10009/35089291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